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甫的春景诗共有四十多首,除了沿用传统的主题外,杜甫用春景诗来表达思归与忧国之情,这是对春景诗主题的新开拓。这与杜甫所处的年代、杜甫的个人经历与追求有关。这种开拓对后世诗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杜甫咏雨诗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咏雨诗在写景方面多刻画工细与阔大的雨中之境;在抒情方面多塑造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有我之境;情与景的结合有相融和相悖两种方式,在境界的创造上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衬托手法有如下几种。一、用衰败之景衬托愁苦之情情随事迁、情随景迁,面对衰败、萧飒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伤感愁绪。诗词中常用衰败、萧飒之景来烘托人的这种愁苦、伤感之情,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我们来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  相似文献   

4.
韦瑞玲 《广西教育》2004,(1B):18-19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打动了千百年来亿万读者.杜甫诗歌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具有极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还在于诗中表达了强烈的真情.具有浓烈、炽热的真情之美.杜甫最善于体味、描写自己和人们的感情,他的很多诗作,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境界.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评论他说:“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情圣杜甫》)他还说:“他有他自己独到的表情法,前头的人没有这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关于吟咏春雨主题作品丰富多彩,有人因春雨细伤花而怜花惜春,有人因春雨绵绵抒发离别相思之苦,有人也借描绘春雨表达苦闷之情,而杜甫的《春夜喜雨》,正是不仅借着赞美春雨来抒发自己喜悦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作者爱民情怀,成为吟诵春雨作品的绝妙佳作。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杜甫《病马》一诗的分析,指出《病马》一诗是名言马之病而实喻诗人之辛酸艰辛,并认为由《病马》一诗可以看出诗人对唐王朝的怨愤之情,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中涉及对妻子杨氏描写的诗篇有36首,这些诗歌从多个角度见证了他们的伉俪情深.其中有6首诗歌可以视为是专咏妻子的作品,它们集中表达了离别之思、重逢之喜及杜甫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在解析其赠内诗所包含的种种复杂情感的基础上,侧重从情感渊源的角度探究其赠内诗取得高超艺术成就的成因,其中突出强调了杨氏对杜甫及整个家庭的贡献,此是从情感双向互动的角度说明杜甫对杨氏钟情至极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词的出现为唐宋词人表达最真切的情感意绪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载体。词人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人、对事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总括的说就是闲情和愁情。不论在表达男女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君国之情及恋物之情等情感类型时,都表现出了词人极大的个人深切体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1.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咏赞襄阳的作品,大都是借襄阳山水人文来书写自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适情任性生活的思想感情.李白《赠孟浩然》第一次将孟浩然定位为隐士高人形象.杜甫对襄阳怀有别样的深情,他多次想到襄阳居住.杜甫《解闷》用“清”字概括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为后世诗论家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3.
高诱注中的"读曰(为)"和"读如(若)"是较为重要的几个术语,也是历来较有争议的术语.从对高诱注释的实际研究来看,这些术语运用中各有侧重,即各有其主要用法,"读为(曰)"主要用于明假借,而兼有注音等功能;"读如(若)"主要用于注音,兼有明假借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说"一寸肠"     
唐人的习惯用语“(寸)断肠”直接来源于东晋南朝的流行用法。从东晋开始,“(寸)断肠”是一个带有佛教内涵的用法,而唐代用“一寸肠”指代自己亲骨肉的用法,其来源是东晋佛教译经中的“穷肠子”。对这两方面,历代辞书均未涉及。  相似文献   

15.
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具备这种能力,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给予学生人文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造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也是她本人信守妇女节烈观使然。杜十娘身为妓女,何节之守?原来在当时的贞节观里,除名分上的从一而终,还有爱情贞节的精神追求。身体的妇属不由己,爱情专一则是个人的信仰。杜十娘的死,正是爱情贞节的卓绝体现。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词中频频出现黄昏意象,我们看到在词作者的心目中以“落日、日暮、夕阳、薄暮“等词为代表的“黄昏“具有了特定的情感指向.饱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就是思乡怀家的孤苦愁怨;年华流逝的生命悲叹;离别感伤的心情意绪;感怀亡人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诚信缺失既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影响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导致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建立和完善具有权威性、规范性、涵盖全部企业的社会诚信体系;强化企业自身诚信制度,积极打造企业诚信品牌;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白和杜甫的赠内诗,由于两人人生经历、思维方式、个性禀赋及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主旨内容、情感抒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赠内诗内涵比较丰富,情感变化跳动,抒情直接坦率;杜甫赠内诗内涵较为单一,情感恒定稳固,抒情曲折委婉。  相似文献   

20.
在钢琴演奏中运用语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语气是一种具有直接表达情感的表现方式:语气中气息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气的整体感受反映了语言与语调的双重能力表现。运用这三个特点有利于我们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触键与情感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