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成长主张     
《小学生》2005,(Z1)
关于成长,我们主张--阳光多一点,健康多一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然而从实际情况看,这"第一个课堂"和"第一个老师"却有不少是不合格的。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走两个极端: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把孩子弄成了  相似文献   

2.
家庭三部曲     
生活是一首歌,是由亲情等这些"音符"组成的一支支、一部部曲子。——题记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我爱我家的三部曲。第一部:早晨,该上学了……"霖霖,该起床了,时候不早了,不然就要  相似文献   

3.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4.
王强 《教育》2011,(18):25-25
<正>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家庭、社会、学校这是教育三股关键力量。把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整体效能。家庭熏陶为孩子成长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家庭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1,(31):42-43
2011年11期本期主题:三美三好幸福成长主持人:南通市通州区小学刘莉主持人的话:"七色花"由五颜六色的花瓣组成。一片片花瓣如同一个个梦想,让孩子们的生活灿烂多姿;一片片花瓣如同一个个向往,寄托着家长、老师和社会对孩子的美好希望。通州小学的一朵朵花儿从校园开到家庭,从家庭开到社区,争相绽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必须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大环境,只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良好社会氛围",方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原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  相似文献   

8.
危机四伏的家庭及其教育功能的萎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家庭正发生着各种深刻的变化,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规模愈来愈小;作为家庭延伸部分的邻里正在消退,家庭的边界在紧缩;电子信息破门穿墙而入,成为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第三者",悄悄地改造着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家庭前所未有的脆弱,离婚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关键词。家庭是一个天然的教育机构,对人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家庭的危机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1711年11月19日,罗蒙诺索夫诞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一个渔民家庭. 两岁那年的一天,罗蒙诺索夫见妈妈捧着一本《圣经》在虔诚地读着.罗蒙诺索夫突然伸出小手,指着书上的一个大写字母"A"说:"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这是大写字母A,是字母表上的第一个字母."他听了,兴奋地拍着小手说:"我知道了,这是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A……"妈妈听了,高兴极了,因为儿子小小年纪,勤学好问,聪明伶俐.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人与否与家庭教育是否成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  相似文献   

11.
<正>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莫言在他的一篇散文中说:"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是啊,生活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呢?用心体验尘世间的悲欢,捕捉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多关注生活场景,扩大信息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怎样写下心中热爱的人、事、物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家庭生活(亲人之间的爱)——校园生活(师生之间的情)——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杨家厚 《班主任》2007,(12):44-45
学校里又在评选"两免一补"的学生了,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评选时的"盛况":刚开始我还担心这些孩子会害怕别人笑话家里穷而不愿申报呢,谁料那天我在班里刚一宣布,教室里立马儿乱成了一锅粥。学生们这个说自己够得上哪条哪条,那个说自己的家庭是多么的不幸,一个比一个惨。再看学生交上来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有些学生的家庭简直是赤贫如洗!没有几个学生的亲人能够幸免于疾病的折磨:不是肺炎就是心脏病!有些学生为了得到"两免一补"。不惜把自己美满的家庭说得支离破碎,甚至让自己的亲人"伤亡"!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基,首在家庭.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4.
习作内容: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小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获得的启示。习作指导:1.认真审题,紧扣关键词。这篇习作必须写"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一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学中,怎样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论述的主要解决方法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用一个个生活情景把知识串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前让学生熟悉比较抽象的生活资料;第二,借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自然现象学习数学;第三,课后延伸,补充"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细心观察,用心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你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家庭、社区、学校,你就有数不清的见闻向家长叙说:家里阳台的花开得多鲜艳,街区的绿化有多美,学校教学楼有多气派,科技楼有多高大;风趣幽默的老师,性格各异的同学,紧张忙碌的学习;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第一课的印象,第一次出操的感受等,这些见闻都可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中设置了一个"家庭小实验"--保鲜膜保鲜能力的测试.其具体要求是:向3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第一只玻璃杯用塑料保鲜膜包住杯口,第二只玻璃杯用报纸包住杯口,第三只玻璃杯敞口.-个星期后,观察3只玻璃杯中水的多少,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独特的家庭之中,每一种家庭生活都是独特的"教育场"。要理解一个孩子何以成为这样的或那样的人,不深入到他所成长的家庭中去,不去感受他所沉浸在其中的家庭生活,是难以言尽其详的。把发生在周围的家庭教育故事演绎出来,正是为了把大家的眼光引申到一个个具体生动又样式迥异的家庭生活中,去品读和体悟家庭教育的真义。  相似文献   

19.
人物速写     
正她,出生于农民家庭,是一位70后。"沈玉芬"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与她出生的年代、成长的家庭无比匹配。工作后,不知哪个姐妹取其名字中的"玉"字,顺口喊她"玉米",于是,她就成了大家嘴里的"玉米姐姐"或者"玉米妹妹",每次她都答应得爽爽脆脆。她说:"玉米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延缓衰老,保持青春,要多吃玉米。"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隐含了她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四个校区的教学分管工作,包围了她的生活。名师工作室、学科研究中心、苏州名师共同体,组块教学研究所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家庭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其明白"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家庭"的概念,为懂得"我的成长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