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宇飞 《上海教育》2007,(4A):50-51
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交流,具有生成性。课堂上,学生的举动、眼神、表情、注意程度、对问题的质疑,都透视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在“金属工具”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是用PPT展示几张青铜器的图片,认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我发现学生不是很在意,有的说:“我在博物馆看到过”等。我意识到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不止一次,何不请他们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介绍青铜器呢?于是,我立即行动。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公民,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学生成为健全的公民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更会对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每一位学生成为健全的公民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借助吴文化积淀,拾金于"六艺"精神,努力探索适合高中艺术生的"新六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积极创设多元的、可选择的开放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使师生在内外兼修的素质教育中共同分享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多融入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让课堂教学更有生机活力,鼓励他们在议论纷纷和唇枪舌剑中不拘一格畅言,发现真实又有个性的学生,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给学生搭建自我演讲、协作讨论、模拟表演的舞台,帮助学生在尽情释放潜能动力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延伸,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学生管理无疑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有学者认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1]这个定义借用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学的术语,把学生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具有浓厚的管理学色彩。学生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学生在学校的生命成长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所以是不能被“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学生进入学校是为了提升个体生命质量,是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与家庭生活大相径庭的“学校教育的生活”。学生管理是在校园生活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全方位的关照和负责,以使学生的生命呈现健康、有活力的状态,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这些天,为了帮助“徒弟”胡老师参加区优质课展示活动,一有空我就和她“磨课”。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培育人才、培育合格公民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校全体师生,在"尚美"文化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应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媒介赋能教育,助力师生成长。1.在发现美的教育实践中植入媒介素养教育,体悟生活美好居家学习期间,学校教师积极挖掘适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和感受美。例如,四年级开展了"小诗集·大制作——感悟语文之美,出版之乐"活动,教师带着学生们"制作我的小诗集"。  相似文献   

8.
博来博趣     
夏友喜的博客http://blog.cersp.com/index/1161114.jspx《张志勇:解放每个儿童的创新能量》创新教育——从课堂解放儿童大脑开始;从自然观察做起;从生活观察做起;从实践活动做起;  相似文献   

9.
潘汝 《上海教育》2008,(2):32-32
时间:2007年月12月26日地点:市三女中 长宁区的41位培养对象登上了“双名工程”长宁区成果展示活动的舞台。在“提升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题下,通过展板,真实展示培养对象专业成长的漫漫历程;通过论坛,纵横畅谈对教育理想的孜孜以求;通过课堂,激情挥洒教育实践的熠熠智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并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实现思想碰撞、心灵融合。为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开发智力潜能,促进身心发展”提供一个安全、亲切、和谐、有归属感的人丈环境。  相似文献   

11.
理想的人格可以通过教育而达成,这样的教育应立足于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两大阵地,在社会-文化坐标中展开,它必定是一种探索,能够“化理论为德性”,帮助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开展这类学习活动,有个好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统观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晋学习内容,现行教材中提供的例子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现实教学需要.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综合与实践”的好问题?好问题如何研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感化力量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出发,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实现认知的自我建构,让道德规范与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遵纪守法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本身是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个体及群体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在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影响中实现的,那是一种成熟的生命对稚嫩的生命的影响,是一种文本的生命对人类的生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说:“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有资料显示,人类大约有90%至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挖掘。笔者学校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个性自强发展”办学理念下,以“培养有自强心的世界公民”为育人目标,从学生的“向需性”出发,以“自立、自知、自信、自尊、自胜、内圣”为内容,推出了《学生个性自强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关注个体的特质、差异和能动性,尊重个体差异,以唤醒、激发为主要方式,实现了每个学生自主成长,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美国休斯顿的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活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活动性是小学品德课程的特性之一,本文以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实例探析了品德课堂上实施"活动"策略的重要性,从"心‘动’,激发成长的内驱力;脑‘动’,培养成长的探究力;手‘动’,提升成长的实践力;口‘动’,明晰成长的思辨力"四个方面阐述了"活动"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及学生道德成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1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的"六一"文艺演出在武穴市体育馆举行。四(8)班的话剧《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孤单》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了,小演员周秀萍动情地诉说着对在外打工的母亲的思念,台上台下一片啜泣声。节目结尾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周秀萍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龚莉 《福建教育》2005,(9A):36-37
数学活动、实践活动课应该如何设计?应该关注什么?是不是只要活动了、实践了、体验了,就行?解读课标,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分三个阶段:第一学段,获得生活体验。培养合作交流等情感态度;第二学段,解决简单的问题,获得一定的思考方法。学会独立思考;第三学段,探讨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发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个学段以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为主线,各有侧重,按“经验——方法——能力”逐层提升。实践活动既要考虑内容的实践性、操作性,也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使之在活动中内化、在实践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成长总是处于"正在进行时"中,儿童的心智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独特的经历等,这些影响最终都是通过儿童自身的体验形成个体性的经验,在儿童的自我塑造中沉淀为儿童个体的心智图景。正是最终由儿童的自我塑造促成了儿童真实的成长,因此如何认识"说教""体验"以及"权威评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儿童身体在儿童自我塑造中的意义,从而引导儿童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建构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实现更加积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中坚力量,支撑着“半边天”,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品质,打造文化品牌的生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各所学校都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