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比兴、引用等艺术手法的含义;3.学习曹操珍惜时光、奋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比兴、引用等艺术手法的含义; 3.学习曹操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诵诗歌;2.了解作者普希金。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2.结合实际生活和阅读积累谈一谈你对诗歌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真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与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2.体会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学法指导】1.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诗歌;2.搜集"普希金"的相关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3.细细品读诗句,联系自身经历小组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2.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诗歌“非由润色”的白描艺术特色。3.比较探究,领悟诗旨,挖掘汉乐府“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意味。【课前准备】1.阅读链接资料,简单了解汉乐府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预设】1.通过认识歌词、猜作词者、想象诗歌画面、听旋律这几个环节了解《诗经》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体会其中的悲苦之情。2.初步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和反复这两种写作特点,明确它们的作用。3.使学生的朗读在层次和情感上能够循序渐进,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诗经》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内容与形式展现的?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明晰诗歌叙述的事件和场景。2.通过填补空白和资料助读,掌握诗歌阅读的策略。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面对安史之乱社会现状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文意。2.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一、诵读《马嵬》,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7.
【总评】2007年的高考作文终于尘埃落定,19道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色:(1)引导考生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写作,绝大部分作文题颇有诗意;(2)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抒发自我体验,考场作文进入有"我"时代;(3)引导考生用写作表达情感,其中适合写抒情性散文的作文题占了较大  相似文献   

8.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把网络与作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获得习作成功体验,最后达到自能作文。【教学内容】《我是摇摇》诗歌写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与自己习作相关的信息;2.模仿诗歌《我是苹果》,在电脑上做诗;3.能从内容、形式、韵味等方面评价诗歌,并根据网上学习伙伴的建议修改诗歌;4.体验诗歌创作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网络获取习作相关信息;在电脑上尝试并初步学会创作诗歌、评价诗歌。【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在模仿的实践中感悟诗歌创作的一般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通过时代背景、诗人生平,了解其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其鄙弃黑暗官场、渴望回归田园之情。2.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了解诗歌比喻、借景抒情等艺术特色,从中体会陶渊明返璞归真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12.
【定位】鉴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体味诗歌的意境 ,感知诗歌手法的多样性及声韵美。本单元所选课文为唐宋诗词 ,编排用意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了解不同流派、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语文实践和探究着重体味李白诗歌的艺术张力。【切入】1 .李白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提出话题“你所接触过的李白” ,自行搜集材料。这一话题 ,一方面使学生回顾以往读过的李白诗歌 ,温故有利于知新 ;另一方面 ,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生平及古人和今人的评价性文章 ,便于开展研究性学习。2 .李白为什么“梦游” ?如何理解作者以…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感悟作品的能力。2、了解诗词所表现的诗人情怀,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领会诗中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染力。3、了解和这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一些困难。【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了解联想、想象的区别及作用;2.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和创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写出新意。【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增强作文的新颖性。【教学设想】鉴于平常写作课上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思路狭窄,  相似文献   

15.
姚贤文 《学语文》2013,(2):15-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3.理解诗歌含义,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并背诵全诗。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本设计能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歌,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导写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2.为自己喜欢的诗歌选配一支曲或一幅画,注意诗歌内容与所选曲或画的联系。3.让学生将自己为诗歌选配的曲或画在班上交流,同时介绍自己选配这些曲或画的理由。再让其他同学对此诗歌与选配的曲或画进行评点。然后要求学生用文字将上述内容表述出来,为课堂改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8.
【目标确立】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诗歌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题;感知诗歌"三美";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专题解释】诗骚传统影响深远,联读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从体式、风格两个角度,简要梳理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通过诗歌诵读、讨论探究、诗歌改写等活动自主探究,感受诗歌体式的演变,品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初步体会诗骚传统影响下中国古典诗歌独有的审美特征。【预习任务】1.自主诵读本单元诗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美。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单元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简要概括每首诗的思想内容(50字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