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上脸谱网了吗?十有八九吧!目前这个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站已拥有!十亿用户。那么.脸谱网是如何诞生j的?是如何赚钱的?在脸谱网工作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相似文献   

2.
小编寄语     
《海外英语》2013,(2):1-1
脸谱网这个世界知名的社交网站相信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有关脸谱网的由来、在脸谱网工作的情况,以及脸谱网的创始人这些细节,你是否了解呢?本期“封面撷英”,我们就来说说脸谱网。  相似文献   

3.
《社交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经典的场景、最生动的对白、最地道的表达,尽在“影视对白”。跟着明星学英语,let’s go!本期影片:《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上映于20]0年,讲述的是早期的脸谱网。杰西·艾森伯格饰演脸谱网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马克在创立脸谱网之前一直在帮助两个同学(卡梅伦·文克莱沃斯和泰勒·文克莱沃斯)建立他们自己的社交网络。影片就是关于马克是否窃取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想法才成立脸谱网的。在这一幕中,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律师正探究马克是否在应该帮助他的委托人发展社交网络的时候悄悄地做起了脸谱网。  相似文献   

4.
"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即指个人的不愿公开的私事或秘密。"数学学习隐私",就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隐蔽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事。为什么学生学习中会出现"隐私"现象呢?造成学生学习"隐私"的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调查了本校不同年级的师生,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习"隐私"。小学生形成数学学习"隐私",既有自身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隐私话语"的概念释义 所谓隐私,是不想让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事.同样,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如果不想让人知道,也可以算是隐私.所谓话语,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那么在美术课堂中,"隐私话语"就可以理解为不想让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美术语言. 二、"隐私话语"的特征解析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不为"体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隐私话语",具体有如下三个特征: 1,不敢说  相似文献   

6.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地方,分数已经异化成"魔鬼"。不改革考试制度,素质教育寸步难行。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应当服从于、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上一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孙老师提出了"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的话题,立即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关注。6月20日《人民日报》文化视角专栏,以"分数能否成为学生的隐私"为题,详细介绍了本刊的"孙老师话题"。随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纷纷做分数的专题节目。分数成为学生的隐私,有可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它涉及到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又容易让人产生…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给患者就诊带来了便利,但是也造成患者个人隐私的严重泄露。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患者隐私严重泄露的问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患者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保护患者隐私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幼儿有没有隐私?隐私对幼儿意味着什么?对他(她)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什么影响?家长们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期关注"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给大家一个科学的、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社交网隐私安全问题,利用基于Agent的Pareto遗传算法构建社交网络隐私自动协商模型,实现隐私策略结果的多样性。实验表明,该模型根据用户隐私偏好和社交网隐私策略的不同协商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实现了协商结果的多样性;该模型随着协商次数的增加,协商时间增加很小,在时间上具有可行性。各Agent获得的效用总值达到Pareto最优解,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你的隐私只剩零了,想开点吧。"1999年,时任Sun公司CEO的斯科特·麦克尼利在发布会上,对台下众多的媒体记者和分析师说道。他认为互联网分享将彻底"杀死"隐私。如果把"隐私"换为"个人信息",他的预测堪称精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使个人生活能够全面信息化并联网分享,个人信息的透明化已难以阻挡。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个人信息与隐私的疆界?电话号码、微博内容、通讯录、个人照片、浏览器Cookies……这些个人信息有些你愿意分享,有些你不愿分享,这是否能成为划分隐私的"红线"?答案恐怕没那么好得出。当我们在办公室时,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不是问题,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年仅26岁,成为自1927年以来《时代》周刊最年轻的年度人物;由他个人经历改编而成的电影《社交网络》势如破竹,横扫世界电影票房;美国著名创新孵化公司Y Combinator、一片宁静,无数听众聚精会神地注视这位单薄的青年,会场内回荡着他慵懒的声音……他就是Facebook(脸谱网)创始人和CEO,被冠以"盖茨第二"美誉的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了7年,品牌估值高达500亿美元,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年轻人所创造的奇迹能够被我们在其他领域复制吗?  相似文献   

12.
"学习隐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故意或无意地隐藏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情况。"学习隐私"具有潜在性、生成性和短暂性等特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保护、放大学生的"学习隐私",让学生的"学习隐私"呈现预兆,让学生的"学习隐私"不再沉默,让学生的"学习隐私"绽放异彩。通过教师的激活、唤醒、弘扬,让学生的"学习隐私"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数学学习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隐私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隐私教育势在必行。台湾地区《认识隐私》(少年版)教材在设计理念上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上由浅入深、遵循问题解决的逻辑主线,教学策略上注重多元有效的策略组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内地开展隐私教育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共场所的个人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的个人利益。隐私权的保护也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公共场所的隐私及其保护就成为一个更为敏感和更具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众多的隐私侵权和隐私纠纷已经使公共场所的隐私保护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成为我国民法人格权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确立在公共场所中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原则,努力做到不因开放性排斥个人隐私空间;不因共享性排斥个人隐私利益;不因秩序性排斥个人隐私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9,(5):99-105
如何降低学习隐私的泄露风险,是在线学习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揭露了基于学习资源学习热度的推荐系统的形成与隐私泄露风险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理论,提出了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方案,即对学习资源推荐值进行差分隐私保护处理后再发布结果;最后,文章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和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效果。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的运用,既能保护学习者的学习隐私,又能保留较高的数据可用性,有利于促进在线学习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身体隐私自我保护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对辽宁省沈阳市242名幼儿园教师与228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在教育态度与目标的树立上较为良好,但仍需提高;家长对隐私教育的认识不足;教师与家长实施隐私教育时仍有顾虑。建议重塑幼儿身体隐私自我保护的教育环境;开展幼儿身体隐私自我保护的教育活动;加强幼儿身体隐私自我保护教育的家园沟通。  相似文献   

17.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范围广,但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大量敏感信息的泄露对用户构成威胁。因此,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实现隐私保护至关重要。传统基于差分隐私(DP)的k-means聚类算法由于存在盲目选择初始中心点、对异常点敏感度较高等问题,导致在保护数据隐私时,出现聚类可用性较低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的(IDP)k-means聚类算法以提高聚类可用性,并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隐私预算下,k-means算法改进后在聚类可用性上优于其它差分隐私k-means聚类算法,在同一数据集与同一隐私参数下,改进k-means算法在数据可用性方面比传统算法提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创建了脸谱网,改变了世界。现在,他是该社交网巨头的老板,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是,马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有可能会被他自己创建的公司解雇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者在平台上面临着更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相比,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将隐私保护的责任和权利让渡给使用者,自我消除作为信息分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协商成为最常见的主动隐私保护策略。但在平台与自我的双重规训下,自我消除功能的设置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技术框架内大众传播向人际私密传播妥协的隐私保护产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社交媒体平台系统性结构和功能变化所带来的隐私风险问题。因此,隐私风险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交媒体平台与使用者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多维度个性化的隐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沈洁 《成才之路》2014,(34):73-73
正前段时间,在《读者》上偶尔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有媒体做了一个小学生性安全的调查。中国的孩子被问到"隐私部位是什么""如果有人抚摸你的隐私部位怎么办"等问题时,大多很茫然,不知道在问什么,有的说爸妈老师没有告诉过他们。而在爱丁堡长大的同龄孩子却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因为在他们学校就有一门课,名字叫"保护我自己"。这对我触动很大,有的孩子虽然有一些这方面的意识,但是当自己真正遇到伤害时,他们有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未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