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本文以咸宁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咸宁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方式和体育消费水平等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找出了我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特点,因此本文对发展本地区体育产业和促进体育消费的提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威 《科教文汇》2009,(33):206-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消费的群体中,在校大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影响校园体育消费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一些对策,为开展和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潘峰 《内江科技》2010,31(3):127-127,130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洛阳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水平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洛阳普通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成为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主要是经济支付能力制约了该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针对通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发放问卷。重点调研通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目前通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未来潜在的发展动力,并收集整理影响体育消费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一系列合理化解决策略来引导体育消费,为推动通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研究整个通辽市的体育产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就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水平、结构方向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大学生虽然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但整体消费水平较低,且女生低于男生,消费动机主要是健身,以实物型消费为主,结构单一,经济承受能力是制约消费的最直接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加强体育消费意识培养、加大学校场馆设施建设、组织多形式体育活动、开发适合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产品的建议,以引导西部地区大学生健康多元的体育消费模式,促进体育消费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咸阳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咸阳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包括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结构。同时对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经济基础、闲暇时间和体育场馆质量因素。同时得出咸阳市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并能够逐步意识到体育消费不仅具有强身键体,增进健康的本质功能,而且它还具备娱乐休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鲁南高校在较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鲁南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明显高于其他消费;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有经济基础、消费心理和学习压力等因素.为此,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进一步深化"终身体育"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瞿云桃  张伟  徐仰良 《内江科技》2010,31(12):72-73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科技大学四个校区不同性别、年级、来源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每学期体育消费金额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的结构主要为实物型消费,体育消费活动项目呈现出多元化需求;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实力、学习压力、体育场馆及设施等。研究目的是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健康的体育消费行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就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动机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较为全面,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总量有所增长,以实物型消费为主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群体已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高中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展的前景,给学校、教育部门以及有关体育消费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的体育消费程度不高,体育消费观念也不强烈,其中个别学生还存在不良的体育消费意识。本文建议高中生转变原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并对学生不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莲花山水质的水文地质,化学成分特征和应用价值,先后对清心泉,灵龟吐液进行6次观察和2次水质分析,初步证实:两口井水质清沏明亮,口感好,富含偏硅酸和钠离子,现已测定的各项指标均达以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是一种饮用天然偏硅酸矿泉水。  相似文献   

12.
纳米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生物效应是将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物理、毒理学与医学等领域的实验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纳米尺度物质与生命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结果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本文介绍了纳米生物效应研究的科学意义,国际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纳米生物环境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不是互联网、传感网、产品电子代码,也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应用。物联网将“互联网”和“物”连接在一起,就意味着把破坏性创新引进到当今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世界。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物、网络、语义等视角的综合而形成的集网络、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融合系统。在物联网语境中,物联网技术像人一样形成了人为的自主特征。物联网意味着一种潜在的技术异化的环境:个人隐私以多种方式受到威胁。而现有对隐私的制度规约存在诸多的不完备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裸子植物分布区的研究(1)——松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的科,共有10属,约240种。我国有9属,约119种,其中2属     为我国特有属,67种为特有种。  本文概述了我国松科各属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对各     属分布区进行了对比分析。除油杉属和松属外,其余各属的分布,既不深入到极为干旱的地     区,也不深入到热带山区。本文提出川西滇北地区是松科大部分属的发展中心,同时讨论了某     些属的分布区的退却变化。本文还认为,在目前该科化石资料不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要确定松    科及其各属的起源中心,可能性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15.
汪寿阳  陶睿  王珏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34-1440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加速演进,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基础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优化资助布局,调整资助政策,完善管理模式成为科学基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命题。文章对国际科学基金组织基础研究的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借鉴的先进经验,聚焦科学基金资助格局与管理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未来发展中优化资助政策,助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提供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6.
全链条创新经历基础研究到最终产业化,周期长,涉及核心关键技术多,是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要实现全链条周期的穿越,以及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跨越,涉及科技、市场、评价、人才等众多要素,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挑战的过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以及产业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过去40余年中,围绕锂离子电池领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对全链条创新所需的生态和条件积累了一些初步认识。文章通过对该过程的梳理与分析,对新时期科研机构探索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创业精神配置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影响创业精神配置的有关理论与经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简要评述创业精神配置理论的贡献,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办学特色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稳定的、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以及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一所高校办学优势和特性的总和。地方高校要实现较好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特色办学,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考虑,把握凝练、构建和路径三个环节,要以现有特色凝练提升为前提,整体特色体系构建为核心,特色培育路径选择为关键,真正实施"特色兴校"战略,推动地方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共享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共享不仅可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而且可带来联结经济优势。知识共享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产生于具有相同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范围经济优势主要产生于具有不同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而联结经济优势则主要产生于具有互赖关系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在企业网络中,知识共享的经济利益大小主要受结点数目、结点本身的知识生产能力、结点的吸收能力、结点间的知识相似程度、结点间的互赖关系以及网络的知识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大区域增长的技术进步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嵬  王铮 《科研管理》2003,24(6):132-137
技术进步推动了空间分工聚集和区域专业化。本文通过建立专业化指数,聚集指数结合Lyons,Matraves,Moffatt模型,计算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专业化水平及其技术进步意义,以此作为认识我国各区域为了发展经济需要选择的技术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