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兵     
馨香 《文化博览》2006,(10):42-43
爷爷从家乡出去那年17岁,回来那年71岁。奶奶说,那天正好是你爷爷二线后的第三个月,刚刚起床,愣愣的,蹲在床头。突然说,咱回老家吧,娘坟上的草不知该有多久没拔了啊。昨夜俺见着娘她老人家了,她说想俺呢,叫俺赶紧过去给她看看。奶奶知道爷爷的脾气,他决定的问题十头牛也追不回来。于是,便打电话通知我父亲,叫他安排车辆。其实,奶奶就是爷爷的倔脾气娶回来的,那年,爷爷所在部队攻克济南,爷爷在战斗中负伤了。爷爷后来说,他娘的,哪里不好  相似文献   

2.
马德 《文化博览》2006,(11):40-41
俺是农民的儿子,可谁叫俺的老妈在家乡养王八发了呢,谁叫俺的老爸在城里当包工头发了呢!结果俺成了暴发户的儿子。俺刚上大学没几天,俺是暴发户的儿子的"资讯"就传遍整个校园,同学们干脆就直接叫我"暴哥"了!俺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当上了债主。老妈说:跟城里人比,俺们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为了跟同学们搞好关系,不被城里人小瞧,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城里人,俺们不怕借钱给别人。老爸更豪气:你尽管放债吧,将放债进行到底!老爸到底是在城里生活过,嘴里偶尔也能进出几个时髦的词儿。于是,俺也就不再心痛老爸老妈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了,开始了放债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问:姓名?答:李二狗。问:文化程度?答:小学一年级。问:平时都干些什么?看书看报看电视吗?答:平时到处找事做,想赚点钱寄回家,让爹还村上的账。俺不看书不看报,那上面的字认得俺,俺不认得它。喜欢看电视,但俺家的电视不带色,还尽是雪花点,怎么也调不好。电视里尽演些美男美女的事,没有农村人看的节目。问: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答:俺村的张大虎。他给乡长开车,两年家里就盖了幢楼房,还娶了个美女。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答:俺娘。那年我在田里喷农药,中毒了,俺娘从乡里请来医生给俺治病。没有钱,俺娘在卫生院卖了血。  相似文献   

4.
我想讲几个故事,让读者判断一下,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有个人,一时想不开,喝了一瓶敌敌畏,结果,敌敌畏是假的,他白捡了一条命。事后他很高兴,遂开怀畅饮起来,没想到,酒是假的,掺了工业酒精的,使他一命呜呼。有位卖米的,每卖一斤米,总要搭上半两沙子。他对顾客说:"别人卖米,总是事先把沙子掺进米里;俺不掺,那样太缺德。可是,谁不掺谁吃亏,俺又不想吃这个亏,所以,你买俺一斤米,也得按米价买俺半两沙子。  相似文献   

5.
说实在的,俺命挺苦。分到单位那年主任问俺:你在大学有什么专长?俺于是傻乎乎地说:俺懂电脑。主任说网络办公时代,人人都懂电脑。我问的是你有什么专长,俺想了一下,犹犹豫豫拿出在《喜剧世界》写的一个小豆腐块:这个算吗?于是俺被划拉到了办公室,天天对着电脑写  相似文献   

6.
爸、妈、弟、妹: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肯定已经死了。您二老别哭,是我自己想死的,您都不要难过,尤其俺妈,更不能哭。我觉得俺爹的腰疼病真该治了,俺弟上学也要钱,主要是俺妹的病,不能再拖了,再拖就太受罪了。光靠攒钱看病,不定什么时候攒  相似文献   

7.
的确,布什的农场没什么好看的,咱早在美国西部片里看得够够的了,过了这些年不过是卡车代替了马车。要不怎么叫发达国家呢,几十年没大的变化,便也没大的看头。而卡车不会尥蹶子,也不会嘶叫,相当不生动。作为另一种选择,中国元首胡锦涛访美时去比尔·盖茨家是正确的,是符合大多数同胞的心思的。大家实在想看看富人是怎样吃喝拉撒的。布什不仅没有比尔富有,甚至比不上他的副手切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     
强高考落榜后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终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相似文献   

9.
爷:大毛砣,你学完了雷锋,再帮我去挑担水好么?孙:你自己去担吧!帮你挑水,学校又不给加分的。妻:你能资助两个素不相识的农村孩子上学,我就不能多给乡里的侄女几百块钱?  相似文献   

10.
一盒假饭票     
那年夏天,我收到一所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同时,父亲也被稻场上的脱谷机卷去了一只手。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远走高飞,是老实巴交的父亲守着贫瘠的村落抚养我长大的。这突来的横祸  相似文献   

11.
忙着奔有闲     
早些年流行小资生活,咱也隔三岔五地去泡泡酒吧,强忍着瞌睡看看伊朗电影或者越南电影。刚刚把自己像烤牛排一样烤成准小资五成熟,时尚生活的风向就变啦,舆论导向呼啦一声就齐齐地为有闲生活振臂呐喊啦。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看《徽州女人》,徽州女人已经 不是徽州女人,这个女人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徽州女人》诞生于二十世纪的一九九八年,从剧中女人的男人为了逃婚剪下辫子留给女人的细节和男人三十五年后落泊归来的场景看,这个故事应该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个时段。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那个时段中国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战场,只有徽州一些偏僻而闭塞的山村还相对地保持着古老的平静,这个山村的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女人知道的就更少。她只晓得守着未曾见过面的男人的一条长辫子,一守就守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13.
我初到英国是在1934年秋。到了伦敦,我的中学英国老师朗曼就给我找了两位教希腊和拉丁的老师。给我补习希腊和拉丁。这是因为我要去牛津大学念希腊和罗马学,而在当时去牛津读这种学的学生都是在中学已经学过一点这两种字,我在中学读书时却没有这种机会。我在伦敦补习了几个月,1935年年初,去牛津参加入学考试,通过了。  相似文献   

14.
财路笑声     
《职业圈》2004,(7)
黑店老板的留言条黑力:我有急事去工商管理所,给你留下这张纸条,将几件事情交代一下,务必按以下吩咐办理。三号台那几个男女,是给老太太过生日的,从穿着打扮上可以看出来,没有多少油水,大可不必去费心招呼。厨房后面有块放了七天的狗肉,可用酱油和糖红烧,多放点胡椒粉,以盖住异昧,然后切几片芋头放到盘子里,就说是人参炖虎肉。老太太身边坐了个爱挑三拣四的家伙,如果他要提出质疑,就不妨采取专政手段,可先从祖宗三代骂起,然后往其  相似文献   

15.
“喂喂,你是江苏盛泽老张呀?前天装去的青鱼销得好不好?噢噢,不错,好!那么我明天再给送一车去!……” “喂,绍兴老李吧?!你好!你那里这几天纺机的行情怎么样?嗬!那我今天下午再装50台无梭织机、经编机去。好么!晚上7点准定运到!……”  相似文献   

16.
荒唐一梦     
一眨眼俺都大四啦。每日里愁啊: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我就是拼死拼活干上十年也娶不上媳妇,就算娶上媳妇我还得干上三四十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赚点钱真难啊!想着想着倦意袭来,俺进人了梦乡——干什么来钱快,对,抢银行!我提着菜刀凶神恶煞般地冲进银行,高声喝道:"打劫!"这时,突然窜出一个保安拦在我的面前。"抢银行,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是xx大学毕业的!""以前打劫过吗?""没有,怎么了?""滚,这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来我们这里打劫,必须是211学校研究生毕业,有过打劫工作经验者优先。像你这样的,就够打劫城市信用联社的!"天啊!打劫都是设学历与工作经验的门槛,我不干活了。于是我挥刀自刨,这下子就来到了阴曹地府。阎王爷看了看我的简历,说道:"博士生去油锅那里工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18.
夏历  李霞 《文化学刊》2013,(6):86-89
沈阳市民在“我”和“咱”的使用上有地域特色,如亲兄弟姐妹之间谈及共同的父母时使用“我爸、我妈”,而朋友之间谈及非共同的父母时使用“咱爸、咱妈”等。这一语言使用地域特色的形成,既与“我”和“咱”二者的源流关系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关东文化的影响,与关东地区的多民族融合、东北人的性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秘诀     
这是件真实的事。一位老农用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孩子,历经十年寒窗,大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二儿子考上复旦大学。报社记者得知这个消息,赶到这位老农家里,问他教育子女有什么"秘诀"。老农说:"有啥秘诀?咱是庄稼人,种庄稼嘛,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能实打实。"对待孩子,也得跟种庄稼一样。说穿了,不是我教孩子,是孩子教我。"记者又问:"怎么个教法?"老农说:"这就简单了。我只上过两年学,大字也识不了几箩,怎么教孩子?教不了孩子,咱就调个个儿,让孩子教我。白天,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晚上回家就给我讲一遍。我不懂的就问孩子,孩子答不上来,就  相似文献   

20.
两份账单     
2001年我考上了淮南师范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就早出晚归、东奔西跑地四处求亲戚告朋友为我筹借学费,最后把准备给姐姐置作嫁妆的树都卖了,才勉强凑够我一年的学费.开学报到那天,母亲把这些东拼西凑的钱缝进我的贴身内衣,一遍遍地叮嘱我路上千万当心.父亲则站在一边深有感触地说:"元子,你是咱这穷山沟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咱全村的希望啊,在学校里别跟同学比吃比穿,但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身子.要好好读书学习,多为咱庄户人家争口气!"父亲的声音有些嘶哑,目光深沉,窗外一缕阳光射进来,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注满了慈爱和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