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宣慰司作为明代时期贵刊“四大土司”之一,其内部有着一套完整的的社会经济体系,但是又与中央政府产生各方面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土司与中央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招讨和管控,形成了符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特点的特殊的管理模式,并在西南边疆承担着军事镇戍、屯田、保障交通和疆域开拓重任,为元代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蒙元入主中原后,曾试图经略东南亚。至元十八年,元朝以安南国王陈日烜拒不入朝为由,改封其叔陈遗爱为王,并添设安南宣慰司,任柴椿为都元帅,护送其回国即位,欲以此增强对安南的监控,协助朝廷的东南亚政略。但安南既不接受新王,也不配合远征占城,从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使元朝的征占行动演变为征伐安南的战争。元朝在这场战争中先赢后输,最后不得不接受安南贡而不朝的现实,使双方只是维持一种礼仪式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界定文化经济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以资源优势、经济增长理论演变的启示以及文化经济的功能三方面阐述了发展文化经济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点,并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经济的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5.
播州宣慰司地处偏僻,杨氏借其列祖余威经略播州,自洪武至万历历经九代,多次受赐服,所赐之服不仅有品官的官服,还有麒麟服、蟒衣、飞鱼服.赐服制在明中后期形成滥赐的局面,表面上看.这是明中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是明中央政府财力匮乏时的管理新手段.播州宣慰司杨氏的赐服经历就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6.
纳春英 《历史教学》2007,(14):20-24
播州宣慰司地处偏僻,杨氏借其列祖余威经略播州,自洪武至万历历经九代,多次受赐服,所赐之服不仅有品官的官服,还有麒麟服、蟒衣、飞鱼服.赐服制在明中后期形成滥赐的局面,表面上看.这是明中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是明中央政府财力匮乏时的管理新手段.播州宣慰司杨氏的赐服经历就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文化的开放也被提上日程。客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仅需要宣传,更需要弘扬。因此,客家文化走进教育,通过教育宣传客家文化是必然的。笔者研究以英语教育的模式宣传、推广、弘扬客家地区的文化,探索以客家文化推动职业英语教育发展之路。在分析了职业英语教育在客家地区的迫切需求基础上,大胆预测了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客家地区发展职业英语教育的实施方案。希望职业英语教育能在客家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桂军是广西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近10年里取得突出成绩 广西是欠发达地区,经济长期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文化基础也相对薄弱。但经过十多年的奋发努力,广西在改变着自己,特别是文化的发展,在超越经济率先发展,成为近1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和西部地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样本。代表着广西文化崛起的文化类型,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下几项:一是以《八桂大歌》、  相似文献   

9.
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已参透到各个经济领域,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加强企业与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崭新平台,对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以三明市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简称林博会)为例,研究林博会对三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林博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走向国际化提供借鉴与指导,以促进三明市经济、文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探求为目的的民族文化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宣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对消除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省史学家是以“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以五万军队的军事手段,将思南(今地)田宗鼎、思州(岑巩)田琛逮赴京师处斩,分其地为八府四州,遂设贵州布政使司”于贵阳为由而认定此为贵州建省之始的.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未见准确:北宋末年,宋徽宗为开化黔中以南消灭羁縻州而置黔南路。此应为贵州建省之始.  相似文献   

12.
省溪、提溪土司始自元初思州宣慰司下设的两个长官司,至明王朝在永乐十一年(1413)对思州田氏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后在铜仁府下仍设其司。从元朝始设土司到清光绪年间废除止,省溪、提溪土司约有600年历史,其治所范围分别在今贵州省江口县北、西。土司的设置与沿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土司文化遗产,也为今天的经济开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在分析思州省溪、提溪土司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位于乌江中游的思南,成为该地域政治、文化的中心,教育事业繁荣。从宋代銮塘书院开办,中原文化在此传播,教育链条绵延近千年,人才辈出,堪称黔中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人士内迁贵州.在这一过程中,贵州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得到直接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对贵州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主流文化也受到极大震动和激荡,贵州文化对内迁高校、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显示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贵州对中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及生态类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30科50属93种,占贵州药用蕨类植物科数的65.22%,属的41.32%,种的25.41%;根据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和分布,将其生态类型分为土生、石生、附生和水生4个类型,同时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为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莫友芝是贵州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其身心饱受黔文化的熏陶,在他的笔下,不仅描写了贵州的地理特征,而且展示了贵州的地域风情、表现了黔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其对生养他的这块土地的热爱,文中的乡邦情怀尤其厚重深沉.总之,莫友芝的散文中总是有一股难以化解的贵州情结,充满了贵州地域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是一块历史悠久、本土文化丰富多彩的土地,这里有古老的夜郎文化、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黔西北本土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多样性、民族性、地方性、原始性等特征。研究、传承,有助于保留本土文化的个性和多样性特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生态,是提高黔西北的社会知名度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需要,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盐号》以国家重点文物贵州思南周和顺盐号的发展历程为原型,以巴文化语境下的清未民初风云变幻的乌江盐油古道历史为背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批乌江盐商在官匪、号军、外商、同行的夹缝中成长的过程,以精彩的故事构置、娴熟的叙事艺术与浪漫的诗性笔调,生动展现了乌江土家人及其先民巴人的生存图景,同时准确地诠释了土家人独特文化精神。作品填补了土家族文学史上商贸题材的空白,在当代土家族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一个多样性文化资源富集的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重视和支持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贵州逐渐形成了适合本省实际的多元文化保护模式。这些保护模式各具特色,比较和总结其实践经验,对于创新民族文化保护理论,探寻科学的民族文化保护方略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在贵州的大山中形成了山上、坝子等聚居的分布特点,分布于山间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则是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建筑这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在这样 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本民族的建筑符号特色.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石板房成为贵州中部最具特色的布依族民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