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履带式小型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前置的形式进行了物流仿真和布局分析,通过物流仿真确定了耙轮、输送辊、喂入辊、剥叶装置、输出辊的相对合理位置,通过驾驶室和发动机的不同位置对比,分析了不同重心位置情况下的履带式小型甘蔗收割机的各种倾翻角.为整机的整体设计做了一定的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丘陵地区甘蔗收获机械研发现状,通过对甘蔗机械设计知识的研究,提出了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专家系统的总体机构,研究了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以及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VC 为程序设计语言,完成了甘蔗收获机械主要部件的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研究甘蔗收获机的功率消耗,利用ADAMS软件针对甘蔗收获机关键部件—物流排杂装置进行了虚拟试验和验证试验,该装置主要由喂入、上输送、下前输送、剥叶和下后输送滚筒等组成。在最佳参数组合下以扭矩为试验指标,分别进行了喂入、输送、剥叶、风机外圈和杂质分离等滚筒转速的单因素试验,虚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对滚筒的扭矩分别为127. 51 N·m、103. 61 N·m,根据虚拟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剥叶滚筒转速为1 300 r/min时,扭矩为14 N·m。其余滚筒转速为100 r/min时,喂入滚筒扭矩为9 N·m,上输送滚筒扭矩为9 N·m;下前输送滚筒扭矩为13 N·m;下后输送滚筒扭矩为65 N·m。在各部件中,剥叶滚筒所受的扭矩最大,与虚拟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运用UG软件二次开发工具并结合参数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可视化界面,运用输送容器"切割"圆柱供送螺杆的布尔减理论,以输送容器类型、输送运动形式和输送动作三方面为参数,系统自动模拟加工生成供送输送容器的三段式变距供送螺杆.  相似文献   

5.
中山市物流人才培养基地运作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市物流协会从2006年开始,逐步在有关学校和企业建立"中山市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但运作四年来,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通过研究国内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的运行模式,分析中山市物流人才培养基地运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基地运作与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的行为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难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企业发展,为了提高物流的输送效率和工作安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系统被提了出来。本文主要叙述一下自动化立体仓库实训教学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目的,以及该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和作业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8.
李力  陈世明 《物理教师》2011,32(1):16-16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会不会产生动生电动势,需要判断导体是否在切割磁感线运动.什么是"切割"?什么又是"不切割"?一般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并没有给出一个普遍适用、直观简单的判断方法.本刊2010年第6期《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运动的界定方法》一文给出如下方法:引入"导体运动平面"(即导体速度与导体决定的平面)的概念,如果磁场的B矢量与导体运动平面为平行关系,则为"不切割"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3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的学习,教材未能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短缺。皖江城市带各市产业特色明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要明确培养方向,革新物流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物流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化校园内我们拿着一张"卡"走到哪里用到那里:"卡"轻轻一刷,门开了;"卡"轻轻一刷,书还了;"卡"轻轻一刷,可以上机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现代化、智能化和便利化,仿佛进入了一个"无人化管理"的理想状态。要想使数字校园的各项运作都处于井然有序的良性循环状态,就必然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全校师生的行动上。这样一来,即使较少的管理人员同样能够管好数字化校园。  相似文献   

11.
针对洗煤厂耙式浓缩机频发电气短路事故导致全厂急停车,使煤泥设备跑水,运输设备被煤压住,恢复生产所需时间长,严重制约生产效益的问题,对循环水系统增加液位监控,自动变频排水,增强滑环绝缘强度,浓缩机高度异位报警,查找供电线路保护失效烧毁元件的原因针对性的选择电气保护开关并加装漏电断路器等改进方法,缩小故障范围,减少电气元件的损坏,解决耙式浓缩机电气事故频发问题,避免了事故导致全厂长时间停产,确保洗煤生产的正常进行,增加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便于修改剪切长度和提高剪切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铜板定长剪切生产线PLC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组成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应用可编程显示器设置剪切长度,采用光电编码器测量钢板长度,采用变频器进行定位控制。生产实践表明,位置控制误差在±1mm以内,同时具有效率高、运行可靠、人机交互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切削力测试实验系统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切削力测试实验系统的改造 ,得到了一种机与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方法 .实验表明 ,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球头铣刀高速铣削过程铣削力建模与仿真。考虑了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建立了高速铣削加工中局部铣削力模型,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整体铣削力的模型。通过铣削实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将大幅度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高速切削刀具技术则是实现高速切削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高速切削对刀具系统的要求,针对传统刀具系统在高速加工中存在的弊端,分析了适应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系统的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16.
车削螺纹时发生的"啃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刀架部件刚度变化;加工硬化和小滑板产生了爬行。防止产生此现象的方法是:调整中、小滑板的塞铁间隙;保持车刀刃口的锋利以减小加工硬化程度,同时可在车刀前刀面上磨出圆弧和预防"爬行"产生。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基于新能源汽车减速器零部件切削加工工艺智能决策系统。工艺数据库采用C/ S 体系架构,决策系统包括用户、基础信息、工艺参数三个管理模块。将实例和规则推理相结合搭建专家系统,建立基于混合推理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切削加工工艺智能决策系统,定义加工属性优先级,进行切削工艺参数混合推理及优化匹配,自主决策,寻找最优工艺参数。在新能源汽车减速器生产工艺中进行具体验证,结果表明,基于C/ S 架构的减速器切削加工工艺智能决策系统,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减速器生产加工工艺数据的合理存储和有效利用问题,大幅提升工艺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产业集群物流效率的高低对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汽车产业集群物流业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技术复合型服务产业,具有群内短距离作业与群间长距离作业、复杂性和专业性、集成化和网络化、整合性和协同性并存的特征。辽宁省远离汽车消费主要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物流体系发展存在着物流分割明显、运输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整合汽车物流资源,创建高效的集群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完善汽车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集群内物流和集群外物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完善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物流体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work, the orthogonal cutting experiments on Ti-6Al-4V alloy were conducted at different cutting speeds(10—160 m/min)and feed rates(20—160 μm/rev). The tool-chip contact length was measured by the track of tool rake face; meanwhile, the chip morphology caused by the localized and overall chip deform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gree of segmentation and the chip compression ratio, respectively. These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egmented chip morphology. In addition, three modified models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chip deformation and the localized deformation of adiabatic shear band were proposed, and the constants of the model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and localized chip deformation, the value and variation trend of the tool-contact length predicted by these three model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