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通过分封当地首领世袭官职,以达到有效治理和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政治制度。毕节彝族土司制度是整个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如何处理中央和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政权如何有效运转、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土司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桂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桂西行政变革大致经历以下阶段,从秦汉至唐宋,中原王朝在那里实行"羁縻"制度,元、明、清诸朝,中原王朝在桂西则实行土司制度,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中央政府逐步对桂西实行"改土归流",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桂西的羁縻、土司制是一种有别于郡县体制的制度设计,包含了柔性治理思想的制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3.
土司既是中央王朝任命的地方官,又是本宗族的族长,所以在地方治理中具有国家力量参与治理与宗族力量参与治理两大特征,二者内外结合构成了土司地方治理的基础。国家力量通过土司执行中央王朝的命令、流官参与土司政权、国家武力平息土司区叛乱三种方式参与土司地方治理,宗族力量则通过土司任命本宗族子弟为各级土目的方式在地方上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治理体系。此外,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土司在治理的过程中还保留着独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明初,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贵州,民族林立,土司割据一方,明王朝还不能控制土司割据的地盘。虽然土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央统治,但是在明朝建立初期,贵州少数民族土司动乱不断,严重阻碍了明朝中央集权的推行。因此,中央政府在贵州镇压少数民族土司动乱的同时,对贵州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以此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相似文献   

5.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最有效、最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纳贡获中央认可、土人治理本土和家族世代世袭是土司制度的三大特征。土司制度萌芽于夏商周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前奏为汉魏隋唐大姓,土司制度的雏形是隋唐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宋代羁縻州县逐步衰落,土官制度基本形成;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土官制度;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并开始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分为文土官和武土司,土司制度逐渐衰落;1958年土司制度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6.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而设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其推行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明代云南武定土官商胜、贵州水西宣慰奢香、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入手,可以看到中央对女性土司设置、承袭及管理情况,亦可探讨这一时期女性土司的地位、贡献及其与中央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对佤族聚居区的间接统治,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中央王朝鉴于势力较大的土司难以控制,于是采取"众建土司以削其力"的方式,分而治之;另外,中央王朝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土司的势力。土司制度的实施曾对佤族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等。但该制度的封建本质注定了它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或称土官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民族首领统治本地区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一制度始于宋元,完备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土司土官制度曾广泛地实施于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这些民族地区同中央王朝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般说来,其积极影响表现于初创期和完备期,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于晚期,即没落期。土司制度渊源于怀柔政策,或称“羁縻制”,是历代封建王朝推行  相似文献   

9.
18世纪,土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向基层延伸,特别是土司管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土司经常出境劫掠也不同程度地危及到周边地区的社会安定。因此,中央王朝废除土司制度,委派流官治理原土司管辖地区,使原土司地区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度变革成为容美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0.
羁縻政策、羁縻制度与土司制度,这三个概念在有关地方历史文献中的含义是不能混同的.秀山地区作为渝东南民俗文化多样性生成的特定地域,与封建中央王朝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羁縻政策实施有直接关系,国家行政区划秀山地区的出现,是历史上“大一统”国家观念通过羁縻政策、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在该地区推行千年的政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元代广西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分布于桂西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职衔,官皆世袭,整个广西西部地区普遍处于土官土司制度的统治之下。这是元代王朝中央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在继承历代王朝尤其是唐宋封建王朝在广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统治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的一种有别于内地汉族地区的特殊统治方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元代桂西土司机构的建置及其规范化,是元代广西土司制度正式确立的重要标志,它表明元代王朝中央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控制较之前代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12.
土司制度是明清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土司就是中央政府实施土司制度时任用的各族上层人物进行"因俗而治"的官职。卓尼土司在甘、青乃至西北土司中最具典型性,它是甘肃几大藏族土司中沿袭时间最长、所辖地域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土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沿袭了数百年的卓尼土司制度不仅对其辖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且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这里试图通过对卓尼土司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的阐述,以期能发掘出其存在发展的更多深层因素,揭开它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明清时期民族众多,关系复杂,难于统辖,封建王朝为了达到维持民族地区稳定和巩固其封建统治的目地,采取了土司制度、怀柔制度、教化制度等恩威并施的治理手段。这些制度的实施,弱化了民族地区的矛盾,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策略,丽江木氏土司位于云南三大土司之首,之所以能沿袭长达470年之久,不仅是因为木氏土司所辖疆域的地大物博,最为重要的是木氏土司具有独特的家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土司制度是在“天下一统”、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土司”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但是,土司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王朝辖治少数民族地区所采用的“以土治土”的世袭土著长官之称,则出现于元代。当时,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在今天的土家族聚居地区实行一种异于宋代羁縻制度的新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朝廷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夷治夷”的土司制度,在土司制度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土司制度有了交流、融合.以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土司制度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过程中的外在条件及内在机制进行研究,表明两者互动发展是土司体育新文化萌芽、形成、发展、变迁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西南地区,中央王朝委任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可以世袭的“土司”,以笼络和驾驭少数民族上层,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土司必须履行中央王朝规定的治理地方、保卫疆土、缴纳贡赋、参与征战等义务。土司均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土兵,受中央王朝管控,供中央王朝征调。明代中央王朝频繁征调西南地区土兵参与各种军事战争,如铲除故元残余势力、镇压各族民众反抗、平定土司叛乱等。这些军事战争既蕴含着正向价值,如社会进步、藩篱保护、维护统一等;又蕴含着负向价值,如社会破坏、财力糜费、弊端滋生。  相似文献   

17.
明至清初,朝廷以“土司无用流官之例”,不许土司参加科举考试。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大量土司被废除,土司制度日趋衰落。保留下来的土司,其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在此背景下,土司请求参加科举考试。雍正十三年,土司获准参加科举考试。作为少数民族首领的土司参加科举考试,推动了科举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在西南民族地区的推行,是中央王朝在文化领域推行一体化进程中的一部分,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清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参加科举考试,扩大了科举制度推行的区域,丰富和发展了科举制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让科举制度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陈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1-132,135
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北边陲的重要政治措施。西北土司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以及衰落三个阶段。李鲁土司均是甘青地区声名显赫的土司家族,明代为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并对该地区产生过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依据正史和家谱资料,从家族的角度浅析明代甘青土司的发展及其原因,以及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其在维护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土司制度创立于元朝,不过关于元代土司,大多史书上的记载显得模糊和简略。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界关于元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究的不足,回归原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者对于元代土司的研究,聚焦于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元代土司的个案研究、“土司学”以及元代土司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区的四川平武县是典型的藏羌民族边地,此地藏、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自南宋末年出现土司,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才彻底废除了土司制度,前后近八百年的土司制,经过新中国的探索与努力,此地又成为"西南最早的自治政府",历史的演变使得此地成为典型的民族边地治理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