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现代作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以安娜为代表的自由女性形象,描写了安娜这位已经获得解放的女性的理想追求和面临的困境。其中以描绘安娜的梦境尤为突出,这些梦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揭露了社会的现实和残酷。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在其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类“不自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写实的特征。她在中短篇小说《妙妙》《米尼》《我爱比尔》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精神成长的缩影,王安忆笔下这类“不自觉的”的女性分别在经历了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后,终于在自我和社会的挣扎中,在城市与现代化的冲击下,经历了由迷惘到堕落再到觉醒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们重新认识了自我,获得了成长。  相似文献   

4.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它是当代最佳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安娜这位已经获得解放的女性的理想追求,解读小说主人公及其好友这两个典型的自由女性形象,通过她们从破碎到完整,从束缚到自由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自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精神,以及自我救赎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它是当代最佳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安娜这位已经获得解放的女性的理想追求,解读小说主人公及其好友这两个典型的自由女性形象,通过她们从破碎到完整,从束缚到自由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自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精神,以及自我救赎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 翻开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那么多可爱动人的女性形象活跃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奏响了一首女性交响曲。但是,由于人们的价值观点和欣赏水平不同,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众说纷纭。有人把安娜的悲剧归罪于“官僚机器”卡列宁和“花花公子”渥伦斯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里的主要女性形象,在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个时间点上均有明显的身份变化,这种身份的单向变化体现出了她们的滑动,而主人公安娜又是其中唯一一个经历了两次滑动的人物。安娜的第二次滑动(毁灭)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深深根植于托尔斯泰的精神内核之中。从托尔斯泰在“庄园性格”中形成的家庭观、在东正教影响下形成的婚姻观、双重维度的涤罪观以及矛盾的信仰探索过程,我们均可窥见他安排安娜第二次滑动(毁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和曹禺笔下的安娜和蘩漪是一对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反抗压迫,敢于离经叛道的妇女形象。她们作为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典型代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变革时期旧家庭关系的瓦解及上流社会精神、道德、伦理方面的危机,充分体现了两位作者对旧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的抗议和批判。同时作者对这两种女性性格的动态塑造,赋予了两位女性形象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关于安娜形象的研究,基本上围绕下列几个问题展开:安娜形象的新解读,安娜之死,安娜悲剧原因考证,安娜爱情悲剧论。而论述最多的是将安娜置于比较文学之中,将安娜与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作者塑造安娜这一形象的得失,并在比较中升华安娜这一形象的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涉及到了精神分析学说、心理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原型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一个女性形象安娜.玛丽娅进行细致文本解读,对这一女性形象身上具有的"安娜"和"马利亚"两种矛盾气质冲突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一个女性在面对情欲和道德时,在面对"本我"自然欲求和"超我"理性时,所经历的——从灵魂的禁锢,到激情的释放,最终重又复归死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分析叛逆的艾德娜与安娜如何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心路历程,以深入认识已婚女性寻求爱情和实现自我所面临的困境.艾德娜与安娜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凯特·肖邦和列夫·托尔斯泰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极为震撼人心的一个悲剧女性形象,在作者视界里安娜既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新女性,又是一个应受到谴责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这反映了托尔斯泰对觉醒了的女性意识既有认同的一面亦有拒斥的一面,作者的创作心态是矛盾的、复杂的。从托尔斯泰对安娜的塑造中也流露出他的文化效忠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金色笔记》描述了女主人公安娜冲破男权文化、追求自由独立的经历。本文结合20世纪晚期的时代背景及莱辛的人生经历,着重分析了"自由女性"安娜从最初对爱情、事业和信仰的迷惘,到通过自身努力及他人鼓励,冲破困境,最终走向自由独立的过程。通过具体分析莱辛对女性追求自由的态度,为《金色笔记》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安娜的女性魅力在多重视角下展示到极致,其心灵历程则借助于自我意识得到揭示,二者聚合成为安娜风姿卓越,为爱痴狂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玛拉是多丽丝·莱辛在《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塑造的坚韧、乐观、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崇尚自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获得自我身份的确认。玛拉的形象在她坎坷的历程中逐步丰满,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这部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7.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俄罗斯学中,出现了四类具有叛逆意识及其行为的贵族妇女形象,即以达吉亚娜为代表的“妥协式叛逆”,以丽莎为代表的“逃避式叛逆”,以叶琳娜为代表的“英雄式叛逆”和以安娜为代表的“死亡式叛逆”。虽然她们选择的叛逆方式不同,力度不同,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潜在意识却是相同的。她们的觉醒、反叛和抗争,形象地反映了俄罗斯妇女独立运动从屈从到妥协,从逃避到成熟的艰难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宠儿》是美国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87年出版的小说。作为一部批判奴隶制的经典文学作品,该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小说女主人公塞丝为了摆脱奴隶制的压迫而逃离“甜蜜之家”,她在情急之下的弑婴行为展现其反抗精神及大无畏的母亲形象。而塞丝的逃离及弑婴行为不仅仅在形象塑造上举足轻重,更是体现了莫里森呼吁黑奴解放、重获自由的伦理诉求。文章采用聂珍钊教授构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塞丝在特定伦理环境下社会伦理身份和家庭伦理身份的缺失,阐释塞丝伦理意识觉醒及伦理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女性解放”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放运动,首先要解除的就是性的束缚,这是女性寻求自由发展的基础,而真正的自由发展恰恰是以人格独立作为保障的,人格的自由与发展才是女性解放的价值所在。19世纪末托尔斯泰、易卜生借助他们笔下的安娜、娜拉为女人呼喊出心中的渴望,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女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