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书话是一种极富传统意味的文学新体式。从周作人、郑振铎到唐驶、黄裳,现代书话形成了一条潜在的脉流。这一脉流由读书人与书、书与文化相胶结而成。仅就当代致力于书话写作的人而言,就有如黄裳、孙犁、曹聚仁、谢国桢等等。这些人本身就对传统有着更多的眷顾、怀着更浓厚的情结。倾向于文化守成主义,他们所以更多地选择书话写作形式,在于书话中蕴含着读书人对书和书所承载的文化、传统等无限的牵绊、依恋。在当代的书话创作的脉流中,能够熔铸古今自成新体的,恐怕莫过于黄裳先生的书话了。  相似文献   

2.
大众日报“周末人物”专栏,自1991年创办已20年,发表人物采访近千个,除本次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外,还曾四次获得过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书之恋     
在世上的“嗜书狂”一族中,王亚民的“书缘”着实不浅:读书、写书、编书、做书、藏书;觅书、品书、拜书、醉书、痴书,他对书的痴迷可谓深矣。书,在他的世界里,早已作为生命的维系与延伸。他浸淫其中,孜孜以求,将其特有的激情与才情,缔结了这一美丽、悠远而旷久的“书之恋”情,并以其独到的品味和境界,使他的痴梦日臻圆满、日臻完美。这,或许出于天意。独上高楼  相似文献   

4.
书之情结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崇拜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需要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热爱书。小时候,我崇拜书,就像崇拜一个白胡子的睿智老人,一个神秘的古堡,一个奇妙的百宝箱一样。因为崇拜而与它接近,因为与它接近而得到无穷的快乐。少年的我,迷恋书,就像迷恋一处美丽的风景,迷恋一片绚丽的云彩,迷恋一湾深蓝的溪水,迷恋一片青青的绿草,迷恋细雨如丝,万物如洗。因为迷恋而忘我。书使我的少年时代多姿多彩,其乐融融,其情浓浓。现在,我更是钟情于书。它是我生命的主题,生活的全部。寂寞时,它送出温馨细雨;疲劳时,它洒出丝丝春风,清香缕缕;高兴时,它吐出如珠妙语,如智慧老人;燥热时,它流出股股甘泉,清爽满身。它是我青春的乐土,美丽的伊甸园……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此时笔拙,但我明白,在书海里,我不会作暂时的停留,而是将与之终身相伴。因为,没有什么比书更让人值得去留恋,更值得去追求。书,我青春的伴侣,现实的最爱,选择与您一路同行,相伴终身,我无怨无悔。书之情结$河南省正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李强  相似文献   

5.
书之随想     
陈雄 《出版视野》2009,(3):31-31
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并作序的《读点经典》系列丛书正式面市,该丛书每月1辑,发送市级部门和区县领导。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录音出版商协会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录音书市场稳步扩大。美国录音书零售额为13亿美元,1994年比1993年增长22%之多。录音书题材五花八门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畅销书为主要蓝本。其中小说居第一,非小说类次之。不过目前读者最感兴趣的则是知识和业务类书籍。 随着录音书的热畅,录音书专卖店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江南才子叶兆言家学渊源,不但写得一手好小说,在文坛中自成一家,而且读书作文,写起随笔来,也是且浓且淡,浑然天成,在小说家中算是一个另类。叶兆言先生自称"自小读书就杂,什么书都喜欢胡乱翻",读他的品书笔记《看书》,便是真实写照。然而,这本读杂书谈杂书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读图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于在图片和影视的画面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比如动物,我们已经从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动物世界》和世界著名的DISCOVERY频道领略过许多动物的精彩和悲欢,但是通过阅读,确切地说通过文字来为自己复原一个精彩的动物世界,相信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法国作家布封的《动物素描》一书,就为我们认识动物增添了一个精致的窗口,这个文字搭建的动物王国丝毫不逊色于影像世界里的动物天地。  相似文献   

9.
图书作为人类文化传播和积累的最重要载体,是不同思想和文化交流的工具。德国的图书出版业是德国的一大景观,“世界最美的书”的展览是莱比锡书展具有世界意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刘妍 《民生周刊》2022,(7):72-74
<正>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2017年,“中华民族”一词写进党章;到2018年,写入宪法;再到2021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读书人买书,如女子购物,虽非宋元佳椠、明清善本,也自心满意足.郑振铎《劫中得书记》 序中有段诗意文字:“夕阳将下,微风吹衣,访得久觅方得之书,挟之而归,人生一乐也!”上海“孤岛”期间,郑振铎日日以访书雀战为消磨,搜求孤本秘籍行状,日记有详述.饮馔服饰节俭无过费,而遇有异书,则损重赀购之不少吝,此乐为猎书是乐.勘定版本,校正文字,辨别真伪,考订谬误,与版本学家不同,一般读者各言其志,只在乎内容与品相.  相似文献   

12.
版权书之变     
谭嘉 《出版经济》2004,(9):16-17
中外各国出版社之间进行版权贸易在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方面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正是通过各种出版物的互通有无,世界各地区、各国的优秀文化才得以传播,国外资源也才能引入到国内市场,繁荣大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对于出版社自身的发展而言,也不可能完全只依靠自身的资源,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也是推动出版社前进的助推剂。因而,版权贸易的明天是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3.
版权书之危     
谭嘉  刘莉 《出版经济》2004,(9):13-15
版权贸易的欣欣向荣,也不尽是阳光无限,其中也暗藏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发展的“瓶颈”,版权书贸易何去何从? 版权贸易一边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呈现,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出版机构把版权贸易图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赢利点,版权书引进数量之多背后是出版原创力量的薄弱。  相似文献   

14.
书衣之爱     
一本书是否有市场价值,除了取决于诸多因素外,有一项最让许多人觉得荒谬至极的,就是缠绕在书身外的一长条纸张,英文称之为"dustjacket"或"wrapper",中文俗称"书衣""防尘护套"或"护封"。西方史上最早有书衣的记载始于约1830年代的英国。这张纸的作用,原是为了避免书籍封面在贩售过程受到污损,以保  相似文献   

15.
版权书之巅     
世界版权公约 (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修订于巴黎) 缔约各国,出于保证在所有国家对文学、科学、艺术作品的版权给予保护的愿望;确信适用于世界各国并以世界公约确定下来的、补充而无损于现行各种国际制度的版权保护制度,将保证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并鼓励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相信这种世界版权保护制度将会促进人类精神产品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增进国际了解;决定修订一九五二年九月六日于日内瓦签订的《世界版权公约》(下称"一九五二年公约"),为此特协议如下……  相似文献   

16.
谭嘉 《出版经济》2004,(9):10-12
世界版权公约(一九七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修订于巴黎)缔约各国,出于保证在所有国家对文学、科学、艺术作品的版权给予保护的愿望;确信适用于世界各国并以世界公约确定下来的、补充而无损于现行各种国际制度的版权保护制度,将保证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并鼓励文学、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相信这种世界版权保护制度将会促进人类精神产品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增进国际了解;决定修订一九五二年九月六日于日内瓦签订的《世界版权公约》(下称“一九五二年公约”),为此特协议如下……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96年5月4日于巴黎补充, 1908年11月13日于柏林修订,…  相似文献   

17.
戛然之美     
  相似文献   

18.
世博之美     
《新闻世界》2010,(5):F0002-F0002
  相似文献   

19.
简约之美     
西方新闻学崇尚简短,力求用最少的文辞表述人、事和物。我国新闻界前辈也曾要求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文短,而又把话说得透彻,说得明白,说得生动,说得有趣,那就堪称奇文、妙文了。宋人陈骙在《文则》中说:“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 美联社最近播发的两则短消息,让我们体会了这简约之美。 其一是5月29日发自北京的消息,题目是《国宝回归激发民族自豪感》。全文中文字数仅270余字,说的是我国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收回三件失却的国宝在京展出的事。消息只用了五句话,分成五个段落,却逐层  相似文献   

20.
形式之美     
我是学理工出身,平日看一篇文章,浏览的速度极快。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些观点性的文字,眼睛并不在动情的描述上停留。如果它的思想深刻且独特,我便觉得它好;读懂了它的内涵,便万事大吉。反正文字只是思想的载体,像运货的车,货运到,车的好坏就不用管了。搞了五年电视,自己在不停地写文章讲故事,如今这样的习惯全改变了。读一篇文章,首先特别留意作者的文笔,结构的安排。如果文笔不流畅,结构不新颖,读来便索然无味。即便它的内涵深刻,那只能当做一篇论文看待,而无“欣赏”可言。有了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我庆幸,我学会了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