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A 问题与策略 高中选修课面临两大难题。 难题一:课时紧。一个模块36个课时,扣除测试讲评时间外,最多只有30个课时用于文本教学。以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以下简称《诸子选读》)为例,该书共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洗钱犯罪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91条规定了洗钱罪,2001年12月9日通过《刑法修正案(三)》对其予以修改、补充,2006年6月29日又通过《刑法修正案(六)》对其加以完善。这为我国惩治和预防洗钱犯罪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教学实践中,要践行《历史课标》理念,在历史教学中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以历史理解为专业方法,以家国情怀为教育目标。具体策略有:把握线索,厘清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创设情境,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中外联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丽 《中学历史教学》2022,(7):67-69+5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高考试题大都对其进行综合考查。其中,唯物史观在五大核心素养中起统领作用,对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以2021年广东卷18题所突出考查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素养为例,探讨基于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解释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作为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唯物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理念、新教科书使用、新高考的“三新”指引下,高一年级如何就《中外历史纲要》开展复习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本文拟以《中外历史纲要(下)》为例,浅谈指向唯物史观培育的高一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也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主要资料。《春秋繁露》向无善本,自来错简、文字脱误等现象较多。《儒藏》精华编将《春秋繁露》纳入“经部春秋类附录”(第95册)而加以整理校点并出校记,目的是为学界提供一个相对简明可靠的版本。此次整理校点,以宋嘉定四年(1211年)江右计台刻本(简称宋本)为底本。校本则选取了清代《春秋繁露》之重要版本三种: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清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简称卢本)以及清凌曙凌氏蜚云阁本《春秋繁露注》(简称凌本)。其中殿本为主要的对校本,卢本与凌本则为参校本,与宋本参校,出其同异,以明各本面貌。  相似文献   

7.
综观近年的历史课程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我们很容易发现如下的事实:在历史观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一方面从上至下无不强调唯物史观对改革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又陆续引入并日渐广泛地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环境)史观等“新史观”。于是,唯物史观与这些“新史观”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便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不过要说明的是,这是所说的“新史观”,仅仅是对走出封闭状态不久的我国历史教学界而言,实际上,以上“新史观”在国外已形成并运用了一定甚至很长的时间。如法国著名史学家、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就把文明史观的起点追溯到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风俗论》(1756)。他还列出了文明史的一系列代表作及其发表时间:基佐的《欧洲文明史》《法国文明史》(1829—1832)、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1918—1922)、汤因比的《历史研究》(1934)、韦伯的《作为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史》(1935)等。由此可知,文明史观的形成和运用已有很长的时间了.只不过我国历史教学界近年才接触和运用,故将其视为“新史观”。其他几种“新史观”的形成晚于文明史观,但至少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8.
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问世开创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的新纪元。作为政治宣言又作为学术著作,富有革命激情的《宣言》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从始至终贯穿着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首次阐述了阶级斗争思想,系统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彼此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充分证明了“两个必然”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总结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深刻理解《宣言》中的唯物史观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及其内在精神实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是马克思早年的两部著作。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而在此之前的《手稿》则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特征,它们之间的美学思想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同时《手稿》中唯物观的雏形与《神圣家族》中科学的唯物史观又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公布,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中笔者拟对《新课标》的修订重点进行总结,以便让新标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教育》2005,(11):F0002-F0002
为总结与推广我国群众性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推动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中国高教研究》于近日完成了每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2004年1月至12月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江苏高教》(南京)、《教师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高校理论战线》(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14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  相似文献   

12.
李锐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1):51-54,87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主导者究竟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对此问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是传统的“马恩合作”说,二是“马克思独创”论,三是“恩格斯主导”说.通过对比《宣言》同其创作的主要参考素材《共产主义原理》,发现二者最根本的差异是《宣言》娴熟应用和阐述了唯物史观.据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便是《宣言》的思想主导者.而唯物史观的首次公开论述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的,所以《形态》的创作者同《宣言》的创作者必然是一致的。《形态》是解开《宣言》“思想主导者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实用英语》是以我国高等专科公共外语方面的第一个指导性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由全国高等专科英语教材编写组规划和组织的我国第一套大学专科英语系列教材。但是,这套教材也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1999版《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下简称《救程》,页码用小写P表示)及《教师参考书》(下简称《教参》,页码用大写P表示)第一册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4.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有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1.人的品质:~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后者虽然多出了一个义项。但第二个义项并不常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很少用,多见于古白话中。  相似文献   

15.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参考答案为C)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又一个全面规划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文件,也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第一个全面规划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的实施与落实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加西哑&#183;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一个依山傍海的小镇阿拉卡塔帚。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宅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希石榴飘香》(193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告的故事》(1970)、《米格尔&#183;利廷历险记》(1986),2004年出版了他至今为止的最后一部小说,一百多页的《回忆我忧伤的妓女》。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中教育在规模上发展迅速,大众化的普通高中教育已现雏形。在数量上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尤其是从2003年教育部推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来,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试行多年,但是对2001年(纲要》的学习和贯彻仍将是幼儿园一个长期的中心任务。就艺术领域而言,《纲要》对其目标表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