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4月16日,当韩国新任总统李明博抵达纽约时,场面似乎有些冷清。没有任何欢迎仪式,前来迎接的最高级别官员只是助理国务卿希尔。因为就在同一天,教皇本笃十六世也首次访问美国。教皇吸走了所有的人气,包括总统布什。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36):14-14
在教皇本笃十六世被指发表冒犯穆斯林的言论后,9月17日,他首次公开露面,并向公众道歉。在教皇道歉之前,梵蒂冈就已发表声明,为教皇言论辩护。  相似文献   

3.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0,(20):10-10
神职人员几十年来的儿童性骚扰丑闻,以及主教们试图遮盖丑闻的行为,无疑是天主教会历史上的一大污点。据传教皇本笃十六世将于6月发表致歉辞,但考虑到神学、历史及教皇本人的局限性,这一致歉辞必然无法平息公众的愤怒。他们需要听到的是合乎现代法律和道德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教宗的告别     
2006年,上任不久的本笃十六世曾因穿着一双耀眼的P ra d a红色皮鞋而破天荒地登上了媒体的时尚版块。仿佛预言一般,这双红鞋开启了本笃十六世"想低调却不平凡"的任期。如今,将褪去华服的本笃十六世仍打算把最后的时光献给写作和研究,或许这才是他最擅长、也最乐意做的事2月17日,梵蒂冈艳阳高照。当天,这个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国,涌入了5万多人。时间接近中午12点,城中的圣彼得广场人头攒动,几个包着白色头巾的年轻女子在人群中穿梭,试图找到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为什么教皇爱美国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即将于4月15日访问美国。有些人担心,他对美国没有什么亲和力,但实际上,他对于美国的兴趣相当浓厚。在他眼中,美国天主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劲生命力呼应了他对于天主教在未来世界中地位的思考,以及他将信仰和现实相结合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6.
梵蒂冈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7,(24):12-12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6月30日发表牧函,向中国呼吁“若能超越过去(的对立),就能共同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和平而努力”。中国与梵蒂冈目前没有外交关系,此封牧函在形式上是写给中国天主教徒的,但补充说明书中明确表示“这也是给(中国)政府的信息”,其内容代表了梵蒂冈以两国关系正常化为目标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个案例:1965年就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某单位工作的安先生,在1985年1月向单位提出了辞职申请,第二天单位就同意并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安先生虽然辞了职,但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档案在今后会涉及什么问题,所以就未及时将他的档案由原单位转出。2003年当安先生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时,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均未找到自己的档案。因为没有档案,他无法办理各种保险也无法领取养老保险金。为此,安先生将原单位起诉到法院,称他辞职后因单位一直未转档案,  相似文献   

8.
正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一枝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的黄玫瑰插在和平树下。辛德贝格,一个丹麦小伙子。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曾庇护了近2万名中国难民。丹麦愣小子1911年2月19日,辛德贝格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在家人眼中,他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17岁时他就摆脱了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二日,在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身着教服乘在敝蓬汽车上,笑容可掬地会见公众,突然从人群中伸出一只握着手枪的手,一个土耳其人向他开了几枪,教皇中弹倒向秘书的怀里.这件事顿时成为轰动全球的特大新闻,西方记者立即竞相采访,新闻界为此格外忙碌起来,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新闻战.事件发生后不久,也就是在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上午十一时三十分二十四秒,拥有一千七百多座发射台的美国广播公司开始播出这条新闻:"教皇保罗二世受到枪击,眼下还不清楚他的伤势如何,事情发生在梵蒂冈圣彼得广场,教皇刚开始和公众见面时,他面对着欢  相似文献   

10.
《广弘明集》十四句本多出之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二句可视为谢诗《宋书》本之佚文;《法苑珠林》舍身篇末之十六句颂文属于释道世本旧作而成新篇的文学创作,更多出之既知人我空,何愁心不谨二句有学者考证其为谢诗之佚文,实误。嵇公理既迫句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沿袭黄节《谢康乐诗注》之误注,解嵇公为嵇绍,学界多受其误导。以内容逻辑与人名称谓而论,嵇公实为嵇康,理迫当解为好谈理而弊于理之窘迫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