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宗庙之制有所变革,表现为: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除殇、冲、质、灵四帝外,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汉献帝时,在蔡邕建议下,重新实行皇帝宗庙立庙、毁庙礼制。  相似文献   

2.
从偃师商城至洹北商城,再至洹南殷墟,商王室都城宫城宗庙区的布局原则高度一致,继承因袭之迹非常明显。偃师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中(方伯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供奉处)三元构成形式,洹北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方伯先王供奉处)二元组成方式,洹南殷墟宗庙区复为南(早期王国先王供奉处)、中(中期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及方伯先王供奉处)三元布局。商王室宗庙区建设一直奉行分群成组的原则。据传世史籍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及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开国即立四亲庙、且子孙遵循续立成为制度,考古发现这在商汤大乙开国之时即有,并且也被商王室长期坚守。历代商王皆为其生父独立设置亲宗(庙)。而累积四或五世以后,商王室则阶段性地构建宗庙建筑组合,供奉时王祖父以上至高祖之祖间四代或五代神主。宗庙建筑组合可能采纳直线顺排的方式自西向东、自早至晚布列诸神主庙室。晚商殷墟比较盛行五位前后相继庙主庙室成组制度。此五庙成组制度直接影响到周王室的宗庙设置规则。如周王室京宫与康宫之内均分别设置五代先王之庙室。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梳理东汉著名政治家和文人李固与东汉党人的关系中,探寻李固对党人的影响,借以揭示东汉“党锢之祸”的发生原由及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展示汉末乱世给士人带来的深刻影响及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与气节。  相似文献   

4.
东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其政治、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也从繁盛走向了衰落。汉末党锢之祸和黄巾大起义的冲击,终于使东汉走向了灭亡。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东汉末党锢之祸中宦寺地位的界定毫不例外地持否定态度。但党锢不失为下层 民众中产生的宦寺集团在下层民众起义前寻求向上社会流动的一种尝试,它与汉末的黄巾起义一样,是 下层民众改变生活境遇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宦寺是革儒学上层的命,黄巾是革黄帝的命,都是在汉帝 国制度之外争取权力的斗争。不轻贱黄巾起义中的民众,就不应该轻贱党祸中的宦官。  相似文献   

6.
戴静 《文教资料》2011,(36):139-141
东汉公文的骈俪之风.肇源于西汉武帝时期。以歌功颂德、劝百讽一为目的的汉赋在西汉中期发展到鼎盛,特有的雄风演变到东汉,趋于华丽,之后愈演愈烈,到汉末形成一种骈俪之风,用典故。求对句,重华风,成了后代骈体公文写作的滥觞。时代背景、帝王喜好、文学创作大环境等原因综合促进了东汉末期骈体公文的形成。这种写作方式对后代的公文写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也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记录了汉末至魏晋诸多士人的品质和德行。本文主要从德行之高、孝悌之真、任性自然三方面探讨东汉名士对魏晋名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川崖墓从两汉之际开始出现,盛于东汉一朝,至汉末三国时期迅速衰落。汉末三国时期崖墓既是当时政治变动、文化交流、墓制革新的历史再现,也成为了巴蜀文化和汉文化冲突融合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9.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与一生的言行中。他的这种学术思想不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把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的长坂之战发生在“当阳”境内,因“当阳”之名及所辖地域历史上经常变换,以致在今当阳自明代起就附会出了“长坂古战场”和“长坂故事”。汉末三国时期的当阳在今湖北荆门境内,今当阳时称临沮,故长坂古战场自当也在荆门境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在继东汉衰乱而来的汉魏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均呈现出迥异于前代特征。汉末辞赋新变的原因,既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又和汉魏之际这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气氛、士人心态、创作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统治者对儒学的提倡,学校教育和建安七子受儒学的影响等历史事实,决定了儒学在汉末和建安七子思想中仍据主导地位.这种儒学是以古文经学为主体的,与前此的儒学相比,表现出适应时代之要求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13.
茶美山乡     
<正>我的家乡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美称,产茶历史亦悠久。远自东汉年间,家乡的先民们便开始种茶、制茶、饮茶。在宋代,家乡的茶成为皇家贡品,明代开始销往世界各地。如今,这一片片茶叶,更是家乡村民们奔向共同富裕的一叶叶小舟。  相似文献   

14.
《周易参同契》其版本在数千年的传写过程中历经了多次变异,可见最早的版本为南宋朱熹考异的古本,师宗后、蜀彭晓947年注释之本为祖本。历代口耳相传其作者是东汉人魏伯阳、徐景休、淳于翼。笔者发现,历史上存在比汉末更早的古本,因此,以古籍文献调研重建了《周易参同契》誊写者的经络。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全诗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在全部中国古代诗歌中,它的字数仅次于《离骚》,是叙事诗中最长的,明朝王世贞曾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说它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在这样宏伟的篇幅中,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描写了发生在汉末当时的一个婚姻悲剧,揭露与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度吃人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因不循古礼而为后世所讥讽。随着儒家礼治思想渐趋浓厚,汉元帝永光、建昭年间,依据礼典规范皇帝宗庙典制。其主要内容就是罢弃西汉初、中期建立的西汉“祖”、“宗”郡国庙,定皇帝宗庙迭毁之制。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出现的由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十九首》,揭示了汉末文人士子在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生存状态,而将儒家精神的失落表现得尤为突出。汉末文人儒家精神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刚健有为精神的失落、以义制利精神的失落和仁爱精神的失落。  相似文献   

18.
荀悦是汉末的一位史学家和思想家 ,他关注现实政治 ,提出明制有常等法治主张 ,旨在挽救即将崩溃的东汉政权。他的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制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东汉末年人们所持的"霸世"、"霸功"或"霸业"观念出发,当时人对自己所处的动乱的政治环境有很明确的认知,因此对自己所持的政治理想有很清楚的定位,即明确以"霸政"作为自己政治上努力追求的目标。"霸政"政治理想的定位使得人们放弃了对"王政"政治理想的追求,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放松对手段的要求而更多地强调实际效果。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对东汉末年曹操、诸葛亮等人的刑名法术政治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是汉末刑名法术之治兴起的意识形态上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流行着一种以"性分"品评人物的品鉴之风。《连丛子》中孔子丰关于"性分"的阐释,就与汉末这种人物品鉴风气相合。东汉时期,还存在一种讲经论难的评论之风,《后汉书》记载了很多著名学者的评论观念。孔季彦的人物评论内容,就与当时的这种评论思想一致。这说明,《连丛子》反映的基本时代特征与东汉末年的学术风尚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