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了《图书馆学刊》1989年第三期上何建新同志《也谈书标粘贴位置》(以下简称何文)的文章。笔者对“书标贴于书脊空白处为好”的意见不敢苟同,因为在手工条件下,书标还是贴在书脊最下端较好。 1、何文说:“目前国内外出版的图书书脊上的书名、著者、版次、卷号和出版社等,没有固定位置,所以书标贴于书脊最下端免不了要遮盖书脊上的一部分信息。”但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外出版的书,绝大多数图书在书脊上一般只有书名著者和出版社三项,且有固定的位置,通常是书名在上,著者居中,出版社在下。区区书标远不能遮盖书脊上的大部分信息。最多只能盖注”出版社”三个字,这对读者素书并无妨碍。  相似文献   

2.
韩光智同志的意见很好,我基本上同意他的看法."话号外"这篇短文写于1957年的最初几个月,同年年底左右才寄给"新闻战线".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国内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到号外了,把这一情况和解放以后无线电广播事业空前发达,广播网遍布全国的情况联系起来,就得出了由于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发展"号外渐  相似文献   

3.
再谈多卷书的著录方法——兼答黄京华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卷书著录的几种方法,指出了《谈多卷书著录——与邓福泉同志商榷》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统一分卷分散著录”和“按ISBN号选择著录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元代"邸报"新证》一文发表后,有学者提出商榷和讨论。首先,笔者对于辨者的诸多"商榷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文章又根据新近发现的历史文献史料,梳理出与元代"邸报"关系十分密切的媒体:"朝报"、"京报"、"除目"、"除书"等信息传播载体。考证出在元代现有文献中存有关于"朝报"、甚至"京报"的史料记载,而像"除目"、"除书"之类的信息传播载体史料,更是比比皆是。最后,笔者从古代社会人的新闻意识觉醒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我国元代"邸报"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首先感谢《视听界》能就一个带普遍性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因为,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讨论的问题的本身。学术、业务问题,提倡百家争鸣,是大有好处的。我的《建立采摄编各自独立的运行机制》一文(以下简称《独立》,刊登在《视听界》’93第3期),引来  相似文献   

6.
科技档案是一种特殊作品,对其著作权的研究,必然有利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杨利华讲师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是有益的。一、科技档案是一种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包括科技档案,但从科...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关于信息本质问题已有许多不同看法,张辑哲教授在《虚实间的精灵——关于信息本质的哲学思考》一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即是其中一种,本文在对张教授观点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张教授关于信息本质观点的不足之处和已有“信息是事物乃至客观世界的普遍属性和存在表现方式”观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童言同志在《新闻不容有任何夸张》一文中对我的文章《夸张与浮夸》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问题提得很好,值得讨论。对于新闻写作,我懂得不多,关于夸张的问题,自己也搞不很通。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对新闻写作实践有好处,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书籍的装帧,尤其是封面的设计,历来为编者和读者所重视,在各出版工作刊物上也时有探讨、评析的文章。形式新颖别致、立意优美深远的封面也时有问世,其构思、构图、设色、意境和风格的追求,年年都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但是,通观全书的装帧,尤其把书插入书架,精美的封面被掩蔽之后,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不禁悄然而生:书脊设计太不讲究,太不相称了。  相似文献   

10.
朱燕萍同志在《编辑之友》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文章针对我们在《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一》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朱燕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实际上不只是谈了编辑定义属的问题,而且涉及了编辑定义的整个构成,而我们对编辑定义的属和种差(《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种差--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二》,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都已经分别著文作过论述.现在对朱文择要进行答复,也是我们对上述两文的补充,所以以"再谈"为题.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体制改革与技术改造的关系 1985年,我国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华光Ⅱ型通过了国家鉴定,被中国科技报推选为我国1985年十项重大科技成就之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利用蒙纳机开发的“中文高级文书处理系统及书版排版系统”也通过了鉴定。不少出版社已分别订购了这两个系统的设备,预计  相似文献   

12.
东阳日报2008年经营业绩逆风飞扬,实现了广告经营与利润增长双丰收,在报业经营的"寒冬"里涌动着一股"暖流".其成功原因,就在于它走出了具有县市区域报特色的立体化经营之路,即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立足县市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根据县市区域广告消费特点,以立体化策略、本土化路径,谋求报业经营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近来读到两则消息,颇有感触:一是《收获》杂志社经反复讨论、征询意见后决定:今年仍旧不做广告;二是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今晚报》于1月17日第9版以半个版面刊登了一大型讣告广告,中间还配发了一张大约六英寸半的照片。两件事看似并无多大联系,却揭示了新形势下新闻出版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经济效益至上,还是社会效益为重?  相似文献   

14.
当前阶段,传媒行业竞争激烈,加之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媒体缺乏求真务实的态度,只作表面文章,报道空洞空泛,离奇离谱,低俗媚俗,不计其数的芙蓉姐、犀利哥被无限放大、出入于各种各样的"门",你方唱罢我登场。受众在接受此类信息时,不经意间,已被裹挟其中,有限的视野充斥着非常态的个案,忽略了一般的现实生活和平常的真情实感,人心公理和社会风气一时间难免受到影响。如何驱散这种歪风邪气,让和谐美好的阳光普照,成为媒体人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正在展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符合媒体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主流媒体的众多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15.
吴萍  吕莹莹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8):240-240
“失语症”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没有停息。但是这一命题到底存不存在合理性与可行性,是在现代文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理清的。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论旅行的角度认为文论的失语问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务力 《新闻三昧》2005,(8):55-55
前不久写过一“画龙点晴”,指出新华社推出的“永远的丰碑”栏目,每天一篇,各报几乎都加以刊登,并配人物照片,对我党革命前辈与英烈的丰功伟绩加以介绍,很受读欢迎与关注,但登稿时似乎只有人民日报在每个革命先辈名字前加一个题眼,如“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韦拔群”,这样很好,等于起了一个引读的作用,我称为“画龙点晴”。  相似文献   

17.
文件运动理论是包括文件管理理论在内的、开放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研制的模型是文件运动模型,不是理论模型。它描述的是文件在运动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更多地偏向、属于文件管理理论,但仍应包括在文件运动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久久地徘徊于“群众化”门前,渐渐地,才从那门楣上读出“品质”两个字来。如果用惯常判断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对照“群圈”。总会有较大偏颇:聪明人不一定有好的业绩。愚笨有时反倒成果斐然。在这个行当一要有股“戆劲”,二需经得起磨砺,才有积跬步而至千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个人学习、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新闻报道等目的,或为了宗教活动、司法程序、慈善事业的需要,世界各国在版权立法中都程度不同地规定了不经作者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其有版权作品的例外情况——“合理使用”。我们国家目前虽然还没有版权法,但在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保护作者权益的政策文件中,以及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界行之已久的习惯作法  相似文献   

20.
李军 《编辑之友》2020,(7):17-20
笔者曾从公众集体恐慌角度分析了"信息流行病"(infodemic)的危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只是其危害性的一种表现。"信息流行病"是一个急性病,公众和媒介必须"抗"字当头。公众先止于对信息的滥取,以保持头脑清醒;媒体先止于对信息的滥用,以塑造内容生产定力。"信息流行病"又是一个慢性病,久而久之,会使人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轻者,导致选择障碍、依赖盲从;重者,导致怀疑一切、排斥信息。文章对预印本出版、涉重大公共利益报道、专家观点、假新闻、伪科学和阴谋论等展开分析,"收割韭菜"的快感会麻醉媒体,媒体必须予以高度警惕,保持清醒,学会从信息泡沫里抽身,坚持在众声喧哗中独立,坚定媒介立场,建设媒体公信,做"信息流行病"病毒的终结者,不做"信息流行病"的助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