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欲是个体的本能体现,但在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基本原则的理学束缚下,两宋社会的男女不可能直接表露自身的情欲,情欲受到压抑有时会曲折隐微地表现出来.人鬼之恋便是一种绝好的方式,宋代民间故事集成大书——《夷坚志》就记录了数十则这样的故事。在阅读时,我们又注意到,由于作者为了达到劝惩和教化世人的目的,常有意识地压抑这种情欲,因而在这些故事中,人鬼之恋往往以悲剧告终。  相似文献   

2.
关羽、西门庆、贾宝玉三个人物形象情欲观有着内在的分野,一个是无欲的圣人,一个是纵欲无度的淫滥之徒,另一个则是“意淫”的情痴。三人情欲观的不同显示了三个时代及三部作品的作者不同的情欲取向,尤其是对欲望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3.
“分理”在戴震的伦理学中是指人与人的区别和融通,其内核是一般性的“情欲”,因此为了明晰“分理”,他采取“以情絜情”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隐没他者“情欲”诉求的可能性,所以仍需要我们去改进和优化。研究者在“絜情”之外补充了“心知”,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对话等理念,一方面把他者提升到不可同化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对话把他者的“情欲”呈现出来,以期在明晰“分理”的道路上将“絜情”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人的情欲是推动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的发展动力,同样也是文学表现的重心。生命欲、钱财欲、情爱欲、权势欲、声名欲、安乐欲是明清小说人欲表现的核心内容,且因受德礼制约与西方相比具有三大表现特征:在道德覆盖下的情欲蠕动与借德善外衣的乔妆打扮;情欲追求者独立意识与创造精神的弱化;宗教拯救、梦想成真的虚幻色彩与乐天精神。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异样的身姿,留下了弯曲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施蛰存小说《石秀》的互文性研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石秀作为性变态的症候进行分析,认为《石秀》是对传统英雄的消解。作品给予英雄以正常的情欲,将神性的英雄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人。文本揭示了在性本能的驱动下,人在情欲中的挣扎和由之产生的罪恶,因而,作品在形象塑造与文学精神上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情欲描写是小说的重要叙事元素之一,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情欲描写呈现出重"情"轻"欲"的倾向。在"红色经典"小说中,情欲描写一向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雷区,但这并不是说"红色经典"中就没有情欲描写,只是这种书写采取了某种特殊的方式和策略,即正面人物远离情欲,小人物尤其是反面人物情欲泛滥。总地说来,"红色经典"的情欲书写处于欲说还休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爱情,它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属性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坚决反对把爱情归结为“性欲的满足”。马克思本人曾猛烈地批判过“历史学派”“用特殊的东西来尊崇性欲”的“轻佻而无耻”的思想①。但马克思从未否定过爱情中的情欲因素。对于那种“贬低了情欲,竟致勾消了刺激性爱的那些因素”的禁欲主义观点,马克思曾尖刻地挖苦说:“一个人可以整天地、象僧侣们那样,灭绝情欲,自己折磨自己,然而他所做的大数量的牺牲对火炉旁的狗都不会发生什么鼓舞的作用”②。 爱情,在本质上诚然是一种社会性的现象,男女之间的精神渴求和社会交往,是人类性爱区别于动物求偶本能的标志。但是,人毕竟是直接自然的、有形体的现实存在物,情欲  相似文献   

8.
泰州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古代的泰州学者们十分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尊身、保身。他们还从人性层面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层面对其身本思想进行阐述与论证。泰州儒学肯定人的情欲,但同时也主张节制不合理的情欲,尤其反对恶欲。泰州儒学还倡导公欲,主张义利统一,要求人们处理好义利关系,坚持义利统一,做到“知本”“知止”。  相似文献   

9.
《废都》和《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两部非常重要的长篇小说,两者在情欲叙事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废都》的情欲叙事流于直白化,感官化,粗俗化;《白鹿原》的情欲叙事蕴蓄着浓厚的文化意味和道德评判,富于选择性和审美性。后者为情欲叙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冲动、压抑、沉陨--论小说《沉沦》的情欲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欲是贯穿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一条母线.作者通过一些生动具体的小事,细致人微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欲由冲动到压抑最终沉陨的悲剧之旅.传统伦理道德、"五四"特定时代背景、作者独特的社会经历熔铸在一起,成了悲剧发生强有力的催化剂.小说中的情欲描写具有真实而又贴切、浪漫又饱含忧郁、诗情画意交融3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嘉考据学派林立,各自有其丰富的德性思想,但又有其共同特点,在人性论和理欲关系问题上,认为性中有欲,理欲统一,承认情欲的合理性;在德性原则和方法方面强调达情遂欲与躬行践履的重要性;"实事求是之学"是乾嘉考据学派"明道"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原因.即经济因素,我国长期的自然经济抑制了知识产权意识的产生,物质利益的驱使是人们侵犯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因;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利于知识产权意识的消极因素;伦理因素,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和对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是一个个热门喧器场面的融会与凑集。无论生日、节日,还是普通的欢庆宴饮,甚至葬祭,都充满着众多人物对种种虚幻不实的外在物象的痴迷。在旺盛的原始欲求的作用下,作品中的人物失去可以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的理性,完全沦为原始欲求的奴隶。热门喧嚣的场面下,蕴涵着浓重的虚幻感和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4.
林雅琴 《海外英语》2012,(3):202-203
The three worlds after the human world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n spite of their religious elements, their implicit moralizing, and their involved allegory, hold up a mirror to the social vices of the author’s day, showing on the one hand the corruption, injustice, ava rice, lust, faction, perfidiousness and cruelty among the ruling class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miseries of the oppressed.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谜一样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体言说,联结“空”“色”“情”三个不同的维度,是一个立体符号系统。“色”的层面,具有复调意味;“情”的层面,具有悲情意味;“空”的层面,具有象征意味。这三个层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使贾宝玉永远具有原创性、复杂性和深邃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伦理及其传播生成了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韦伯把西方资本主义过于理想化,但对隐藏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因素的发掘,仍发人深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培养,通过伦理调控来约束人欲,把获利的行为纳入到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当中.  相似文献   

17.
中西伦理道德思想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其本质区别表现在天人论、人我论、善恶论、认知论、价值论、目的论、理欲论、自由论、德智论、德法论10个方面。这种经过长期积淀的文化在人类社会走向一体化的同时,其独特的文化烙印愈发鲜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往程度的加深,人类将达成更多的共识。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交融尚待时日,但中西方伦理道德思想必将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甲戌本《石头记》的发现揭开了更接近于曹雪芹原著的脂评本研究的新页。在脂本《凡例》中提到了小说的诸多异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视角。名称作为表层的符号载体有着深厚的内在蕴涵。对《石头记》本名作一番探寻,阐释其承载的叙事功能、神话结构、象征意义以及隐藏深处的作者的价值关怀是必要的。曹雪芹以“情”补天,然而缺乏宗教信仰的拯救是脆弱无力的,最终返回的仍是石头的清虚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20.
对《金瓶梅》的五种主旨说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主旨新说:《金瓶梅》表现的是“理”和“欲”的对峙与两难。《金瓶梅》虽然在叙述层面表现出以“理”制“欲”的倾向,而在内的思想层面却是扬“欲”抗“理”,并形成“理”和“欲”的坚韧对峙,这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