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景昭 《新闻前哨》2012,(10):110-111
报纸的号外,在新闻学中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范畴,通常是指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而下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报社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闲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故称号外。作为一种特殊的报纸,号外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登载内容须是重大新闻、特殊事件或突发事件:报头标示“号外”字样,或标以“重大消息”、“喜讯”、“特大新闻”;  相似文献   

2.
号外重现:追求符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报社如今仍争相出版号外,其主要目标并非想在信息内容上占据优势,而是把号外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通过“号外”这一信息裁体,向各方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内涵。这是今天报纸出号外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3.
"号外"是报社为及时报道重大新闻事件而临时编印的出版物,以其不列入原来报纸的编号,故名"号外".一八八三年,英国人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用"号外"报道了法国侵略越南的消息,一般人认为,我国境内第一张"号外"就是这样出现的.是否如此,尚待研究(编者按:据目前所掌握材料,在我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号外",系在鸦片战争前由在广州出版的英文报纸《广东周报》印发).至于我国汉文报纸最早发行的"号外",正如有些书刊所说由上海申报馆在一八八四年八月六日下午七时发出的.内容是关于中法战争的情况.该报馆自接到驻福州记者所发来的专电到印  相似文献   

4.
刘庆田 《新闻窗》2014,(5):33-35
贵州"号外"包括两部分,一是贵州报纸发行的"号外",二是外省报纸发行的有关贵州大事的"号外"。现在能见到的贵州最早的"号外"发行于1916年,距今已近百年。贵州报纸发行的"号外""号外"是报社为了及时传播重大消息而临时编印的读物,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贵州自1906年第一种报纸创刊以来,先后出过八九百种报纸,但发行"号外"的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5.
张友鸾先生在《新闻旧话》“号外的来历”一节中,谈到了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病重时各报发号外的情况,并就此讲到了号外的来历。据我们所知,在我国,第一次出“号外”的是英国人在上海办的字林西报,一八八三年它用号外报道了法帝国主义侵略越南的消息,因为是用英文刊出,所知者甚少,影响不大。中文报纸的第一份“号外”,是申报一八八四年八月六日下午七时发出的,报道的是中法战争的情况。当天下午六点三十分,该报接到了驻福州记者拍回的“驻榕法舰尚无动静”的专电,立即印出传单式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为了抢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道这一特大喜讯,许多报纸使出浑身解数,出版发送“申奥号外”,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情和极强的新闻敏感。可有一些媒体的具体做法明显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 首都某报的“号外”提前一天多就印好了。12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 ,申奥成功 ,美国遭恐怖袭击 ,国内一些大报纷纷在“第一时间”出了号外 ,受到读者欢迎。这对提高报纸自身知名度 ,扩大发行份额作用不小。意想不到的是 ,近日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也不声不响出了一份号外 ,不过这是和报纸一起出版的一家名牌快餐广告。为广告出号外倒是新鲜事 ,是褒是贬 ,值得议论一下。报纸的号外 ,在新闻学中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范畴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 ,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 ,故名。”名牌快餐所占的应该是广告版面 ,而不是新闻版面 ,这种广告是商家付了一定费用后刊…  相似文献   

8.
号外是报纸媒体为了及时报道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而在报纸本身编号以外临时编印发行的一种特殊报纸类型。在声像和网络还没有大举进入公众生活领域之前,“号外是报纸为公众解读突发新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快方式”。但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号外的新闻时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报纸出版发行号外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报纸“符号化”的“自我广告”,号外时效性的功能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范以锦在2008年第四期《今传媒》发表《传媒营销的特点及创新》一文,指出:报纸要产生利润,必须经过二次销售才能实现。因为,大多数报纸售卖后收回的报费是无法维持报纸的生产成本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一次售卖是亏本的。第一次在卖产品的时候,将整张报纸卖出去,实际上是在营销“影响力”。有了影响力,广告客户产生浓厚兴趣后便投放广告。报社进行第二次销售,“卖”一些版面,也就是客户交了广告费报社就给版面刊发广告。  相似文献   

10.
号外是报社报道突发新闻或有重大历史意义事件的新闻纸。历史上,报纸号外是报纸记录、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最快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号外的时效性已经远不及微博等新媒体,报纸号外的形态也随着受众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报纸号外作为重大突发事件记录者、见证者的作用并没有改变。本文以"四川雅安4·20地震"后发行的报纸号外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号外形态的嬗变以及它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一传到上海,群情欣奋,便有许多人一早就赶到望平街争购报纸,询问消息。报馆为了满足读者要求,就把刚接到的电讯写在大幅白纸上,贴于门口,争出号外。但是有些号外,是杜撰出来的,是编辑先生头脑中的电报。例如甲报馆出一号外“九江响应”。乙报馆见之,立时出一号外“九江克复”。丙报馆见之,亦即  相似文献   

12.
“格雷利先生,你要印多少份?”“5000份。”回答是勿庸置疑的。“可……先生”,印刷工人惶惑了,“我们只有500家订户呀!”“我们可以自己去卖或者干脆无偿赠送!”印刷机欢快地滚动着,一张张报纸散发着油墨芳香整齐地摞列在霍列士。格雷利(Hora  相似文献   

13.
2001年7月13日晚,在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性时刻,许多新闻媒体作出了最快速的反应,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道这惊人喜讯,不约而同发出了“号外”。一时间,在沸腾的人群中千万双手在争抢,汇成了激情时刻的一景。 “报纸在固定出版期编号发行以外,临时出版的单张”谓之“号外”,通常用于急需报道的特别重大的最新消息。据记载,我国报纸最先发行“号外”的是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和《晋源报》,时间为1883年。1884年8月6日晚7时,《申报》也出版了它的第一份“号外”。这些号外的内容均为战事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事业大发展,一些重大历史性事件发生之时,都有新闻媒体抢发“号外”,而这次的申奥成功,更是引发了“号外”发行又一“之最”。 下面是我们搜集到的报道申奥成功的一些“号外”及相关的策划、编辑故事。 让我们一道来为新闻史加页!  相似文献   

14.
吴薇 《青年记者》2016,(34):52-53
近两年,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纸媒的发展遭遇瓶颈,一些报纸宣布休刊.面对这样的形势,北京晚报新媒体推出的电子号外,抛弃了印刷这一纸媒呈现的方式,尝试了另外一条媒体融合之路. 在媒体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希望把报纸换一种样式呈现给读者,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做一份不一样的“报纸”.大家集思广益,目标越来越清晰,最终形成推出电子号外的创意.电子号外,即将封面化的报纸号外版面转换成图形,在新媒体上推送,用手机即可接收阅读.电子号外与网站新闻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子号外保留了报纸的形态——报头、号外字样、日期、标题、图片和文字,却又不采取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号外是“报纸版面设计+精美图片+醒目标题+简洁文字+网络传播”的新型路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报纸如何刊登头版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雯 《新闻导刊》2006,(1):45-47
头版是报纸的形象展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头版要不要登广告?登多少合适?如何处理新闻内容与广告的关系?一直是令报界很伤脑筋的问题。我曾经在多家报社讲学时批评过国内有些报纸的头版因为广告不当而形象不佳.但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大规模地接触世界各国的报纸.便难以判断我们的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左哲同志提笔写《谈谈稿费问题》(见今年第一期《新闻战线》)的时候,友人曾担心谈这个问题未免“太浅薄”。左哲同志说“不浅薄”,这是有道理的。事关报纸工作的开展,本来就不存在“浅薄”问题。我当通讯员几年了。个人体会,每当稿予被采用,及时收到报纸和稿费的时候,总是十分高兴的。登出来的稿子要反复看,对改动的地方还要细心揣摩,稿费不拘多少,报社付的是劳动报酬,我看作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可谓是报纸号外大展风采的一年。这一年,“号外”伴随着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飞到读者的手中。从年初的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的“神舟五号”的成功升天到年终岁末的萨达姆被抓,读者都看到报纸“号外”的身影。“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中央、北京和许多城市报纸如《人民日报》、《北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称:“目前建川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太岳《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这张首次现身的重庆《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价值远远超过前者。”笔者在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房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民国报纸,天长日久,对有关抗战胜利的报纸号外也就关注,尤其是1945年8月19H下午4点出版的《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报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尤其是地市报纸之间和各种专业性报纸之间,联系似乎更为广泛。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搞好协作,对于办好报纸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种联系、协作,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能太滥,滥了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灾。据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他们报社和十多家报社建立了联系,别的不说,光报社领导每年为应付什么“年会”、“协作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就花去了相当多的时间。还有一家报纸的一版上,一次刊登了两条该报参加“业务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的消息。有位读者批评说:“别看报纸经常批评‘会海’,其实他们也经常‘下海’。”再说,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开会并不是唯一的好方式。比如把会上  相似文献   

20.
情结报缘     
认识郑志广是在东方彩印包装公司.初始知道他是郑铁公安处东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后来才知道他热衷于报纸天地中的墨香——他是个集报成癖的报痴!浮躁与收藏无缘,执著是一切收藏者最重要的品质.儿时的磨砺留给他一副倔脾气和一种韧性的追求.十年来,他把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都注入了心爱的集报事业,不知多少次登临各个报社的门槛,多少次风雨无阻地购报.有时为了得到一张报纸要跑上百里路.无数次他从外地肩背手提带回来一包包的旧报纸,他不邮寄托运,不是怕花钱,而怕把这些别人认为一文不值、他却如获至宝的“破烂”弄得更为破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