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收藏界》2011,(5):107-107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夫画"。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渔隐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为多。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花鸟、人物的一个交集。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相似文献   

2.
王飞玉 《收藏》2009,(4):49-50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精神境界。鸿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鸿雁入画由来已久,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鸿雁飞、鸣、食、宿的作品。五代黄筌、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其《芦雁图》是典型的文人派画风、文人画笔法。  相似文献   

3.
刘天琪 《收藏》2011,(8):48-52
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生命和承载思想、文化观念的山水画,肇于人生觉醒之六朝,延至唐代王维摩诘以诗入画,且画蕴有诗,遂为文人画之初祖。此后宋元时期南北画家各有发展,江浙以湖州为文人活动中心,前有赵孟频开宗立派,后有“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各据高峰。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5)
正鸡作为十二生肖动物,早已被先民在画像砖、扇面、陶瓷器等古代艺术品中反复表现。它不仅对大自然先知先觉,能鼓舞士气、催人奋进,且还是象征吉祥如意、敢于拼搏的智慧动物。故此历代画家都从画鸡里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道德品性、生活理念及艺术情趣。画鸡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属于花鸟画科的分支翎毛类,其历史久远。早在周代,人们为了驱邪,就把鸡画贴在门上;六朝时,画鸡便是重要题材的文人画;五代  相似文献   

5.
古今画家之中,用心绘画者众。而但凡作画便常点缀以垂钓之景的,却较鲜见。明代沈周即其中之最者。在沈周的山水画作中,常以渔钓小景或几笔涂就的小钓舟,点缀于画中的山水之间,可见沈周写诗作画时,都凝结着钓鱼的心境。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州(今苏州)人。是吴派文人画的主流画家,为明朝四大家之一。流传至今的山水长卷《听泉图》是其代表作。从此长卷中截选的  相似文献   

6.
棠樾 《收藏界》2012,(1):43-45
浅绛彩瓷的定位,首先应当定在文人画意上,定在浅绛彩瓷的创作蕴涵了丰富的超越画面的"象外之旨"上,这是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认为文人画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是一个能够囊括有关浅绛彩瓷定位的所有内容的概念。所以,我们试图做一些拓展性的工作,把文人画风、文人画趣、文人画品等概念从文人画意中剥离出来,多角度地把握浅绛彩瓷的文人画定位,多侧面地解析浅绛彩瓷的文人画形态。  相似文献   

7.
李晖 《收藏界》2016,(4):96-97
中国历史上的元代,虽然国运不足百年,但它在绘画上却是个成就斐然可观的王朝。其绘画在继承唐、五代、两宋传统基础上,又进一步有了创新和发展。题材上,有山水、竹石、梅兰,尤其山水为主要绘画内容;画格上,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强调绘画中的书法趣味与诗、画相结合,融于一体;画风上,重视"古意"和"士气";理论上,既继承宋代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优秀传统,神似胜于形似,又发展了以简逸为上,把自然景物当作抒  相似文献   

8.
冯德宏 《收藏界》2014,(9):90-94
隶属于传统花鸟画的畜兽画科,在宋亡后,便乏人问津。元明以降,文人画愈受推崇。及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艺术商品化、世俗化大潮的推动下,这一画科却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海上画坛,以狮虎、犬马,甚或熊象等走兽题材名世的画家,就有张善开、熊松泉、朱文侯、蔡鹤汀、蔡鹤洲、戈湘岚、殷梓湘、房虎卿等,北方则由津门刘奎龄、京华马晋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9.
正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历朝历代画家们屡画不绝。齐白石也爱画梅、兰、竹、菊,在数量上,画梅花和菊花最多,竹子和兰花相对少一些。齐白石画竹,大多是"风竹",用笔横扫,竹叶似迎风飞舞,笔扫千军,疾风振林,这一点与海派大家吴昌硕颇有点像。齐白石画的"风竹"来源于吴昌硕,用笔上以书入画,有"金错刀"美誉。  相似文献   

10.
牟建平 《收藏》2021,(1):122-135
在2020年10月的北京保利15周年庆典拍卖上,一件明代画家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卷》以5.129亿元的天价刷新了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一幅看似普通的石头画,为何能卖出亿元高价?甚至超越了古代名家大师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要搞清楚这一点,就要了解一点中国的石文化和文人画,特别是历代名家画石这一题材。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7,(4)
正晚明文人画竹极为盛行,出现了一批擅画墨竹的文人画家。他们承继明初宋克(1327~1387年)、王绂(1362~1416年)、夏昶(1388~1470年)、姚绶(1422~1495年)等人的绘画传统,形成晚明画坛的墨竹画主流。冯起震(1553~1644年)、张应召(艺术活动约在万历、崇祯间)、项圣谟(1597~1658年)和邵弥(约1592~1642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其中尤以冯起震为最,他是用一生画竹且一生只画竹的画家。  相似文献   

12.
潘文协 《收藏》2014,(4):80-86
宋代以后,格物之学兴起,影响了花卉画的全面兴盛。花卉画的主流为皇家画院画家,以工笔写生为应物赋彩之能事。而同时,自苏东坡等提倡文人画以来,文人画家往往喜写枯木竹石与梅兰竹菊,其以水墨写意而寄托胸中之逸气。文徵明大有花竹之好,自家停云馆之前后,有竹、有梅、有兰、有菊,吟咏之不足,则形之于绘画,凡工笔、没骨、写意、双钩,皆各擅场。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6)
正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其以皮纸破笔绘山水,独创"散锋笔法"——"抱石皴",这是中国传统画笔法自南宋李唐创"卧笔侧锋"之法后第二次重要突破。其用笔以速度、节奏更加自由的变化,冲破了传统文人画在禅道观念影响下以淡、寂为特征的"静"美品格,而趋向于"动"的审美倾向。傅抱石破笔乱皴之画初看似不守规矩,实则大象无形、乱而有法!其皴法中,既含有"乱柴""乱麻""荷叶""拖泥带水"等皴法,又都有所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集传统经典于一体的新皴法。正因如此,傅抱石极爱画流泉和飞瀑,并称之为自己的"绝活儿"。  相似文献   

14.
刘曦林 《收藏》2006,(2):33-33
余多年研究画学,那“画”字是疏忽不得的。除此而外则重一个“文”字,文指文思、文心、文化。宋代邓椿将“画”与“文”衔接起来,有“画者,文之极也”之概,此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之核心。  相似文献   

15.
张维欣 《收藏》2023,(8):64-67
<正>中国画的最高表现形式应该是写意画,而写意画又分大写意和小写意,另外还有泼墨大写意,其中又以醉态泼墨大写意最为精彩。在宋代出了个泼墨大写意画的鼻祖,那就是称之为梁疯子的“梁楷”,他的画显然带有醉态。可惜的是这种大写意一度中断,一直到明代才新出了个可以与之比肩的泼墨大写意大画家,那就是以花鸟擅长的徐渭(青藤),他的泼墨大写意花鸟画似乎更呈醉态。  相似文献   

16.
农夫 《收藏界》2014,(3):152-153
松,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画家把自己比作松树,把人的种种美德比附于松树的各种姿态,表现了山水画景物构成,托兴于画,寓意于物的伦理追求。因此,历代山水画家多选择松作为景物构成的主体。把松树作为君子之风和完美人格的象征,“岁寒三友”,历来都是绘画的重要题材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牟建平 《收藏》2018,(6):24-33
环顾中国画史,画虾的画家凤毛麟角,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很少。南宋的僧人画家法常曾画过虾,开启了中国画画虾的先河。后来的赵孟頫、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高其佩等人都画过虾,但大部分只是墨戏,偶有画虾之作,不像齐白石那样专门研究、绘制过虾,把虾画出名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中有画虾,但主要局限于外形,形多神少八大山人早期的一本《杂画册》里也描绘过虾,但用笔非常简单。高其佩的指墨画也画过虾,更是简率无比,与齐白石画虾擅于用水用墨相比,逊色很多。  相似文献   

18.
闫立群 《收藏界》2010,(1):91-96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他曾被徐悲鸿先生称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跨越中国绘画上千年的传统,穷极中国绘画所有的题材,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汪雷 《收藏》2006,(5):119-119
书画交易古已有之,但是,画家卖画按“平方尺”算价钱,却不知从何时起。仔细想想,“平方尺”实在是个有趣的概念,书画交易中(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是“某某多少钱一平方尺”,越大越贵,而画的质量常被抛到一边。同一个画家,画同一个题材,甚至画面构图也完全相同,但价格总以大小来决定。大画不一定难画,小画也不一定好画。画大画需要画家具备豁达的心性和对画面出色的驾驭能力;而画小画要画出大气象,也绝非易事。有人擅长画大画,有人小画画得好,若都以“平方尺”论价,还真很难说出谁吃亏谁占便宜。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7,(6):222-222
张凡 毕业于江苏淮安师范学院美术系、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教师、记者。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南京新文人画院院长,《中国新文人画》主编、中国新文人画网艺术总监,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家。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