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力对对碰     
《科学启蒙》2014,(11):26-27
正秋天的天气真好,大博士又和同学们相约在"脑力对对碰"啦!上期给大家出的题目,你们是否都解答出来了呢?大博士要揭晓答案咯,仔细对照下,看看答对了没有?上案答期1.《太空人》:既不会带来光明,也不会引起爆炸。因为没有氧气。2.《打蛇打七寸》:心脏。3.《乌龟背出汗》:B。4.《射击靶子》:一共要射6支箭。各箭的得分是: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队员们,上期"红领巾普法行"为大家介绍了人大、政协的基本制度。本期将为你们介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怎样履行职责的。人大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一方面是在人大会议期间出席人民代表大  相似文献   

3.
正上期我们游览东晋的王谢故居,说到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书圣王羲之和南京的一些往事。南京这座文化名城,还与"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作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着深厚的缘分呢。今天,吴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寻找一下颜真卿留给南京的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4.
<正>时间:2013年6月24日地点:重庆大渡口学校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美文《谈生命》,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做一个有趣的话题的讨论,不要这个"谈"字,这个标题还可以怎么说,生命(生齐答)。师:"生命,生命",还有?"论生命","爱生命","珍惜生命","度过生命","赞美生命"(生答)。师:对,"生命礼赞",请大家旁批四个字;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上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他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当"小交警"。全体学生站起来,做几个交警手势——"直行、停、左转弯、右转弯"。学生学得非常开心。教师叫停了,学生还在位置上不亦乐乎地做动作。教师强行叫停后,问学生:"刚才学了这几个动作,大家觉得累吗?"学生附和着说:"累,很累的。"教师接着引导:"你看大  相似文献   

6.
天下第一错字,当属承德避暑山庄匾额中的"避"之所说它是"天下第一",一是影响大,二是康熙皇帝写的.此匾悬挂于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避"宇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相似文献   

7.
<正>美,是不灭的,因为她是永恒的。一、美之吾解本人认为美是可观、可闻、可触、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获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说。"可"在《庄子·天运》里解析为"适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可"为适合、适宜、适应、适可、适中、适当等。故选择了《庄子》中的解析。二、美之吾读(一)"可观"者为适视也,为视觉享受观,谛视也。——《说文》。《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1.景色之美可观中国长城,乃中华民族之魂、之脉、之根,是一部边  相似文献   

8.
我的削笔机     
习作内容: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习作指导:1.认真阅读例文《铅笔刨刀》,想想它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把文具变成了"我","我"直接说出"自己"的颜色、外形、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唐朝的王之涣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他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把文学情境论迁移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情境化和情境课堂化。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的"五个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就是"在情境中发现疑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应创设学生独立研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小大之辩     
"小举动,大影响","小行为,大影响","小改变,大影响","小细节,大影响","小人物,大力量","小举措传递大力量","大行不能不顾细谨","小事不小"……2013年江苏高考,全省70%的考生进行着小大之辩,立意趋同,高下难分.之所以如此,应与材料最后的表述有关."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产生了明显的引导作用,考生解读为,探险者无意中点燃的"小小"蜡烛惊扰了蝴蝶,使它们远远退到山洞的深处.命题者或许是份善意地提醒,甚至是良苦用心,但客观上降低了材料的原本品格,迫使大多数人进入小大之辩.而考生的"小大之辩"也迫使我们在这里进行着"小大之辩",足见小小蜡烛确实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
在听语文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议:"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呢?什么才是语文味呢?什么是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叶圣陶先生当年在解释语文学科命名的缘由时就是这样说的。提倡语文味,追寻语文课程的原点思维,是浮躁功利后  相似文献   

12.
历史词典     
三味书屋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究竟是哪"三味"呢?古人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北宋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意思是:读《诗经》,好像享受清纯爽  相似文献   

13.
何炅  陈滔 《高中生》2011,(25):37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司机是位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路途中我发现这位司机最忙的可能是嘴,因为她时刻都在很轻柔地说着什么。比如"我们马上要转弯了,大家请坐好扶好哦","变绿灯了,我们要开动了","马上要到站,要下车的乘客请提前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8,(3):40-45
编辑大朋友说:本刊从上期起开辟"《论语》讲堂"栏目,连载《孔子与现代人生》讲稿。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已刊登的部分是简介孔子生平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并以"孝悌之道"为第一个专题,讲了两则。本期刊发接续的3则。  相似文献   

15.
脑力对对碰     
《科学启蒙》2014,(12):26-27
正一年即将要翻过去了,大博士又和同学们相约在"脑力对对碰"啦!上期给大家出的题目,你们是否都解答出来了呢?大博士要揭晓答案咯,仔细对照下,看看答对了没有?上案答期1.《删数字》:正确结果如右图所示:2.《修烟囱》:烟囱的作用是把热的烟气抽出房外,这主要原因是热的气体密度比其周围的空气小,所以烟囱中的热烟气柱的重量就比同样高度的空气柱轻,这样就产生了气压差,驱使烟囱中的烟气上升,从烟囱冒出。烟囱高,压差大,抽力才能强。把烟的出口安置在炉旁,压差很小,当然烟就不能抽出,烟囱的出烟口建高处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味"或"滋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是指文艺作品中能激起欣赏者美感的特质(包括美的内蕴和美的形式).在品鉴诗歌的审美活动中,一首诗是否有"味"或"滋味"成为其审美价值的标志.因此,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断言:"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与李生论诗书》以味论诗,始于西晋文论家陆机.他在《文赋》中说:"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虽一唱而三叹,故既雅而不艳."南朝梁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也以味论诗:《明诗》篇说,"张衡《怨》篇,诗典可味";《体性》篇说,杨雄的作品"志隐而味深";《隐秀》篇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但是,无  相似文献   

17.
黄昏的格调     
主持人语:戴萦袅是个单纯可爱而又多才多艺的孩子。她和她母亲秦文君一样,总是用那么多的文字来装点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上期我们向大家展示了她写的《新生儿》和《项链》,不知你是否被她善良的心地和细腻的感觉所感动?本期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她的另外两篇习作:《梳洗》和《黄昏的格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戴萦袅是个单纯可爱而又多才多艺的孩子。她和她母亲秦文君一样,总是用那么多的文字来装点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上期我们向大家展示了她写的《新生儿》和《项链》,不知你是否被她善良的心地和细腻的感觉所感动?本期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她的另外两篇习作:《梳洗》和《黄昏的格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似文献   

19.
《诗经》被分为"风","雅","颂",其中"风"的释义采宋人郑樵之说为"风土之音曰风"。秦地人勇武善战,秦风亦多激昂豪放之语,但《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幽婉朦胧有别,是秦风中的"异类"。而正因此,《蒹葭》题旨值得更多的关注与辨考。本文将《蒹葭》还原到"秦风"的大风格之下,对《蒹葭》题旨的"祭歌说"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0.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