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删去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成了关键,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演示,现介绍一个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省时、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法。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2.
为跟随教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步伐,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调整与创新。在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认识到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此,结合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目标提出的挑战,教师应将实验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在提升学生学习自身能动性的同时,进而深化物理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3.
王平杰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48-49,53
变压器的教学中,往往理论上的分析较多,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现象的分析较少.鉴于此,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增加几个动态定性演示实验,其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初中的物理教学,应以演示实验为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做了大量的改进,现列举两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 ,试验修订本 )介绍了库仑定律的定性演示实验 .如图 1所图 1示 ,把带正电的物体放在 M处 ,另外把一带正电的小球系在丝线上 ,依次挂在 P1、 P2 、 P3点 ,观察在不同位置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比较受力大小 .然后 ,增加或减少丝线上小球的带电量 ,保持小球到物体 M的距离不变 ,观察小球的受力变化 .这个实验实际上很难演示成功 ,( 1 )实验本意是先利用摩擦起电 ,再向 M和小球转移电荷使之带电 ,但这种方法能使物体 M和小球带上的电量极其有限 ,物体和小球之间的库仑力非常微弱 ,实验难以成功 .( 2 )丝线的偏…  相似文献   

6.
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描述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基本规律,做好演示实验是理解焦耳定律的关键。现行教材对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7.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根 《物理教师》2005,26(2):20-20,22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八章交变电流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关于电感、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课本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以说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和“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但对于感抗与自感系数、交流电频率的关系以及容抗与电容、频率的关系,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认为,本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一种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另外,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9.
高中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的"用教材",并成为新教材研究的实践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中的实验的呈现形式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以先知者的身份告诉学生结论,导致学生对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的理解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做一些改进,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邓明富 《物理教师》2002,23(12):24-24
在变压器原理的教学中,为了讲解、分析变压器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采用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来定量的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但教学反馈发现: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较为死板。笔者对此做了如下改进,使其演示效果“由静变动”具有吸引力,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对安培力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其定  徐省 《物理教师》2004,25(6):31-3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 69页图1 5 -2为研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安培力的影响因素.做好该实验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而按照教材图示方法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该实验最多只能定性分析导线长度、电流大小对安培力的影响;其次,该实验中通电导体棒的偏角很小,而且难以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磁场部分U型磁体的特点造成的.因为一般U型磁体的磁场较弱,且不能随意调节其强弱;另外,N、S两极间能够近似看成匀强磁场的范围很小,当通电导体棒…  相似文献   

12.
高一教材第六章关于分子运动论的教学中有一个古老的经典实验,叫布朗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时,发现花粉颗粒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从而在实验的基础上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科学事实。后人为了纪念布朗的伟大发现和科学精神,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实验。做布朗运动的微细颗粒不是分子,但是它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真实反映。布朗运动的演示一般采用“布朗运动模拟演示器”投影演示,由于是简单的模拟,所以在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的“用教材”,并成为新教材研究的实践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中的实验的呈现形式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以先知者的身份告诉学生结论,导致学生对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的理解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做一些改进,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中自感演示实验的介绍与分析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204至205页,有关自感现象的实验是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第3章《相互作用》的第3节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应变的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最好借助演示实验,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制作了一套摩擦力的演示仪.它不仅可以演示和摩擦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无需赘述.一个好的演示实验要求原理清晰,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然而有些演示实验,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去做,要么不易成功,要么效果不甚明显.教师的演示似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热情备受挫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教  相似文献   

17.
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做了一个组合式的实验演示器,并能在投影器上演示,效果很好。 1 实验演示器的制作 如图所示,它是由底座、滑块、有机玻璃平板测力计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且不便于课堂演示,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对人教版物理教材中伽尔顿板演示实验的认识误区,用数理统计的知识证明小球下落过程中频繁的碰撞才是狭槽中小球宏观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探究式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浅析了其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并给出了具体案例设计,为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