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操是建安文学杰出的代表人物,其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写实,他的诗歌多以时事、政治为描写内容,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带给国家和百姓的灾难,也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这正与儒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可见儒家思想在曹操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儒家思想存在着矛盾,其矛盾主要表现为"兼济"与"独善"的矛盾,民本仁政的仕进思想与冷漠的退隐思想矛盾,"志于道"与迷茫"中庸"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与中唐文化转型有内在联系,它们既反映了中唐儒学转型时期白居易本人对儒家思想理解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中唐世俗文化的勃兴对白居易人生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汉魏易代之际,思想庞杂,新潮腾涌。曾经处于至显地位的儒家思想由显而隐又暗流涌动。当世英豪曹操、曹丕父子专权逆主,但他们的言行中却明显保留着孔孟之道的固有传统。  相似文献   

5.
曹操是历史上成功的“管理”者 ,其历史功绩世人皆知。在曹操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 ,管理心理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唯才是举”、“选将量敌”、“褒亡厚往”、“赏罚分明”等内容上提炼出许多管理心理方面的思想 ,特别是对“唯才是举”的重新诠释 ,使这一古老的用人方针 ,在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具有更为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操是东汉末年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安文学时代。曹操的诗歌内含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儒家仁义思想的体现;儒家理想主义的咏唱;儒家圣人豪情的释放;儒家进取精神的张扬。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栽社会、家长、亲友高期望值的特殊的知识群体.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易于显露出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客观地阐明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中职生矛盾心理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四所中等职业学校521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他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所提供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对教师的态度以及中职生自身的发展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矛盾心理。分析这些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研究具体的应对方法,对指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被贯之以“奸”和“雄”。本文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曹操的性格特征及形成机制,认为曹操具有双重人格和多疑的人格缺陷,并以人格的心理和社会层面为基础,从曹操自卑的童年经历、叛逆的文化情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其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正> In English, we decode a sentence usually in these levels. One is the grammatical level, in which we make clear the sentence structure, is it a statement or a question?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semantic level, in which the hearer and the reader understand the meaning by analys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 The third level is the pragmatic one. In this level, the hearer tries to get the illocutional forces of the sentence. In communica-  相似文献   

12.
日常会话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用模糊是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以日常会话为例,就认知观、关联论、顺应论等方面讨论了语用模糊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以及限制和消除模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体说来,传统儒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野的民间形态,另一种是在朝的官方形态,这两种形态的儒学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是,重视人和人际关系,强调社会道德秩序;其差异性是,民间儒学主要存在于社会转型期,官方儒学存在于非转型期。弄清儒学的这两种不同形态,对于认识当下儒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具有模糊性,语境呈动态性和可变性,人的认识过程存在差异性,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境关联来实现.因此,语用模糊和语境关联的互动作用是继续发展交际和最终达成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语用模糊与面子保全的互动关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的语用模糊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通过模糊话语的使用,说话人可避免或减少与听话人对抗的风险和遭拒绝的尴尬等面子威胁,有效的为交际双方赢得正面的社会价值.树立起各自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用模糊的视角,通过对《雷雨》及其英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实例分析,认为译者应尽量使译作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与原作给原文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一致,只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交际者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认知分析,并就如何运用语用模糊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即位之初,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曾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太史公则说,武帝"悉延(引)百端之学”.本文认为,汉武帝"尊儒术”确系事实,至于董仲舒提出的"皆绝其道”,以使"邪辟之说灭息”的"罢黜百家”建议,汉武帝并未采纳.汉武帝推行的是尊儒术,重法治,而又"悉延(引)百端之学”的学术思想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学史目前的研究前沿之一是,在研究一个时代的史学时,密切注意与它同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等人对它的影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历代的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都以儒学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指导思想,他们不仅影响同时代的史学家,而且有些人本身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