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区别 中学课本上谈到的摩擦有三种: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分别对应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而滚动摩擦没有“滚动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是为什么?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2.
汽车的运动集成了滚动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湿摩擦。在无滑动滚动时,静摩擦力作为“牵引力”,滚动摩擦,湿摩擦作为阻力,在元滑动减速阶段,摩擦力均为阻力,在有滑动的急刹车阶段,摩擦力则表现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且均为阻力,而在车轮与地面间的干摩中又旦现了湿摩擦的特点,这体现了摩擦力的易变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受力分析,乃指从物理学角度找出“研究客体”受其他物体对其作用的全部情况,并用“力的图示”正确表述之。实践证明,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丢力”和“杜撰力”或“将力的方向任意画”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在进行复习时,有必要帮助他们总结一些规律和方法,以提高他们按步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力的顺序高一阶段,物体受力不外乎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四种,[注]一般可按此顺序找力。应指出,平时常遇到一些其他名称的力,其实质均是四种力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力,如: 一、从力的表现形式上命名的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学校德育现状,创造性地提出“德力”以及“德力”与“德育”的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德力学”的新观点,对“德力”的内容和结构,“德力”在学校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学校德育中培养“德力”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范炎 《考试》2005,(Z1)
误区一:“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错误原因:受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影响而忽视了静摩擦力的多变性。例1如图物块A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当传送带分别处于下列运动状态时,试画出物块A的受力示意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力”的语言和“力”的排列是构成七月诗派创作的自由奔放的形式的两个相互联结的重要因素。论述了“力”的语言和“力”的排列来自力的情感内容,而当它们一旦成型之后又给了力的情感内容的表达以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舞蹈节奏中的“力”有着“情”的强烈因素,舞蹈节奏的“情”有着“力”的广泛的含义。力随情而生发,情因力而成形。“力”与“情”在节奏中形成的舍力构筑出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8.
“素养取向”是“人学”课堂首要解决的认识论问题,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诉求.在数学教学中,“素养取向”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要素时具有学科生长力倾向的培养意识,并主要表现为提升学习者的表征力、变式力、问题力、组织力(简称“四能”)等学习发展力层面的思维品质.结合《垂直》一课的教学案例,探讨“素养取向”下数学教学的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精力弥满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建安时代的中国社会,尽管世积乱离、满目疮痍,却决不是一个颓唐、小巧的社会,也不乏精力弥满的作家。建安时代许多作品呈现了“力之美”的风貌,建安文学可以说是“力”的文学。刘勰大约是以“力”论文的第一人,也是以“力”许建安文学的第一人。他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力柔于建安”。钟嵘也指出:“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至陈子昂则感慨: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出要复“汉、魏风骨”,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从此,建安文学便与“建安风骨”联系在一起了。当然,建安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只是有“力”这一个特点,但有“力”无疑是建安文学的显著特点,“建安风骨”为后来历代论家所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机理中,说明产生滚阻力偶矩的原因,提出了其计算公式,阐明了所谓的“滚动摩擦系数”的含义,并举列解决了这在考虑滚阻力偶矩后的摩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高考考点中,“功”是一个基本概念。“动能定理”是一个重点、难点,也是热点.我们知道,做功离不开力,做功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动能定理中又离不开力做功,同时也必然与动能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中,笔者将结合例题, 从“力”与“能”的角度来分析求解有关“功”和“动能定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线课程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点任务,也是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商务礼仪”精品在线课程团队坚持课程思政、以生为本、“三教”改革、德技并修的课程建设理念,重点围绕团队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实践与探索,从而培育课程建设“开发力”,锻造课程建设“设计力”,优化课程资源“供给力”,保持课程建设“持续力”,为职业院校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初二物理课本第三章的实验一“研究滑动摩擦”,所用的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和J2109型摩擦计。这个实验只能验证“滑动摩擦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一个知识点,而不能从实验得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存在”三个结论。为更好地达到“摩擦”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笔者对J2109型摩擦计作了较  相似文献   

14.
对“给力”这一流行语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汉语类化构词和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探源“给力”与“带劲”同义。  相似文献   

15.
每次听到“给力”或“不给力”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崔健的歌:“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今天,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不管你懂不懂“给力”或“不给力”的意思,你不得不面对铺天盖地的“给力”或“不给力”。你要不相信,那就请看:发行量240万份的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新闻报道中,使用了“雷人”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为主线,分析“天人合一”中之“天”的内在意蕴;以印度历史的经典文献为依据,分析“梵我一如”中之“梵”的内在意蕴,进而比较“天人合一”之“天”与“梵我一如”之“梵”两者之间内蕴的异同。“天”与“梵”在至上神灵、祭祀、万物规律、存在状态、统治权力、道德义务、审美精神解脱等维度具有相同的意蕴,但由于中印文化的根本差异,“梵”较之“天”有更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7.
“给力”作为流行语,使用频率颇高,且用法较为灵活。考察“给力”一词的句法功能可以发现,“给力”主要做谓语,并具备典型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角度看,四种“给力构式”都是在同一认知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样化的“给力构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给力”的高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课本上"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演示实验,是通过把一个方木块放在桌上滑动和在桌上放上几支圆柱形铅笔,再将木块放在铅笔上滚动的方法来比较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误认为滚动摩擦力小是因铅笔和木块的接触面积少造成的。我们在教学中改进的方法是:取一小车放在水平平板上,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滚动,再把小车轮子"卡死"不转,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滑动。然后把小车滚动和滑动时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的结论。 这样做没有改变小车和木板的接触面积,学生也就…  相似文献   

19.
顾奕 《文教资料》2011,(27):26-28
2010年网络词“给力”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流行并得到主流媒体的认可。本文对这一现象给予了解释,并对该词的用法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课本没有对“功”下定义,而是从汉字“功”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出发,说明: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出发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即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