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逝》一文中涓生与子君恋爱的悲剧对今天的年青人,对今天的社会都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物质条件是爱情大厦的基础,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王琴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3):23-25
《伤逝》是一篇反映五四时期社会现实的爱情小说。被新文化运动唤醒的知识青年子君和涓生对旧势力进行了坚决的反抗,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一年后两人分手,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痛悔不已。这一爱情悲剧主要是封建社会、主人公性格弱点、生存现实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李翠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90-92
《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定个人主观因素,即涓生的懦弱、不切实际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经济基础;子君的不彻底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思想基础,涓生的冷酷、自私使他们的感情出现了无法修复的裂痕。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五四”时期两个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涓生和子君因相爱而结合,最终却以悲剧而结束,让读者不禁掩卷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美好爱情的毁灭?作品以其巨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强烈的情感力量给读者展示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6.
程艳梅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5(11):13-13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但《伤逝》的真正要旨是批判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揭示了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而这些思想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伤逝》是鲁迅的名篇,对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历来多有研究,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考察《伤逝》的内容,子君一涓生二人爱情观的差异是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伤逝》爱情悲剧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女性的阅读视角重新解读《伤逝》,从对子君新女性外衣下的旧传统思想的揭示,对涓生的男权思想批判、揭露,来分析爱情悲剧的根源。从而更好的领会鲁迅的性别文化批判以及作者探索女性解放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韩荣玉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65-67
<伤逝>自发表以来.就有许多研究者从社会学、叙事学、文化启蒙、女权主义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本文试图避开以上切入视角,从婚姻家庭中两性关系的角度解读<伤逝>,探究涓生和子君婚恋悲剧的潜在根源.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小说.以一出在“无爱的人间死灭”的爱情悲剧,探索妇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路。《伤逝》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社会和追求三个层面:以一个梦醒者的反思,忠告个性主义不能使青年驶达幸福的彼岸;对封建传统势力毁灭五四青年自由幸福的罪行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揭示悲剧意义的根源;奋斗者“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寄托着鲁迅的希冀。 相似文献
11.
徐翔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27-129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青年人恋爱婚姻生活的小说。作品描写了"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其中的女性形象子君成为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然而,由于自身被封建主义精神奴役的心理积淀和男权社会的迫害,她们内心向往的女性解放陷入了乌托邦式的境地,美好的爱情乌托邦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最终以子君为代表的知识女性依然挣扎在爱情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2.
张娜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7):8-10,15
本文力图通过《伤逝〉,去理解与反思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启蒙与爱情。涓生的观念式启蒙让自己感到虚空,让子君耗尽了自己的生命。涓生与子君是启蒙与爱情相结合的关系模式,观念上的启蒙、爱人的理想形象互相激发动力,这种高度理想化的爱情遭遇现实生活后,也会造成更大的虚空感。 相似文献
13.
张娜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3):8-10,15
本文力图通过《伤逝》,去理解与反思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启蒙与爱情.涓生的观念式启蒙让自己感到虚空,让子君耗尽了自己的生命.涓生与子君是启蒙与爱情相结合的关系模式,观念上的启蒙、爱人的理想形象互相激发动力,这种高度理想化的爱情遭遇现实生活后,也会造成更大的虚空感. 相似文献
14.
《伤逝》为鲁迅笔下富有代表性的恋爱叙事作品,涓生与子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勇敢冲破封建社会道德的自由恋爱看似勇敢且珍贵,但热恋到分手的过程转瞬即逝,伴侣形象的建构和恋爱生活的日常中处处体现着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爱情悲剧的产生。联系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语境,这部经典的爱情悲剧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在私人生活中无所适从的困窘,凝缩了特定时代、社会背景下启蒙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理想爱情与现实的错位实际反映着启蒙话语与现实的错位,成为对启蒙者的观照和反思,让恋爱叙事进一步增添了启蒙叙事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伤逝》的百年解读认为子君的悲剧是由外在因素(社会或涓生)或者内在因素(子君自身)造成的。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观照下,这两者在无形中都为父权制思想所钳制。子君虽吹响了五四女性觉醒的号角,但仍旧无法逃脱男权意识的怪圈。从根本上讲,子君的悲剧是父权制思想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真善美事物的毁灭会让人们产生悲剧感。欣赏悲剧艺术,会让人精神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鲁迅先生通过短篇小说《伤逝》让我们领略了什么是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杨久曦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105-106,116
"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冲破封建的樊篱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脱离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革命而单纯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利己主义思想意识及其爱情观念的恶性膨胀是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他们的爱情悲剧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子君悲剧的现实意义在于:不仅社会应该继续深入地为妇女解放而努力,女性自身更应该为此而奋斗,以自身的自强不息和思想解放来促进妇女的完全解放。 相似文献
19.
自《伤逝》问世以来对其悲剧根源及主题的认识众说纷纭。结合文本从人性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这桩看似平等自由的爱情面纱下面,隐藏的依然是强势的男权话语,对子君的死,涓生应负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是他的男权意识直接把子君逼上了无路可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伤逝》为何会成为爱情的悲剧?
我以为子君与涓生一开始就没有做好生活在一起的准备。他们如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好奇与新鲜感。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文学并决定生活在一起。“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