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网消息,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这些英雄形象在小说《红岩》里栩栩如生。12月20日,《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遗孀、小说原型后代、"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等在重庆共同追忆"红岩"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
"昨天还向往着今天,今天已走向明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前程,再铸红岩魂!"和着《红梅赞》的高亢旋律,重庆29中"红岩英烈班"传承"红岩英烈班"——25年的坚持  相似文献   

3.
小说《红岩》是理解“红岩精神”的重要媒介,也是“红岩精神”的载体。因而,在《红岩》的阅读教学中,应把其与“红岩精神”的传承教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代表作品《红岩》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曲《红梅赞》,传唱半个多世纪。这首歌曲背后的《红岩》一书更是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传奇。数据显示,至2000年,《红岩》已有2版59次印刷,总发行量突破一千万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小说。1961年底,由罗广斌、杨益言根据他们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这两口革命者的活棺材中的亲身经历共同创作的《红岩》问世,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红岩》看做共产主义的教科书。40多年来,其昂扬的英雄主义、革命的乐观主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悠悠五十载,《红岩》彪炳共和国史册;漫漫人生路,《红岩》照耀一代人的心灵。我读《红岩》,是在上一个世纪60年代中期。老师在课堂上读《红岩》的一些片段,五十多人的小学课堂上,一片寂静,只有一道道眼光,投向老师手中的书卷。课后,我们就争抢着借阅《红岩》,班上的书不够借,就缠着家长买。家里卖了两只大母鸡,买回了一本《红岩》,我一口气读了两遍。江  相似文献   

6.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啊,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有一本经典著作我很喜欢,它的名字叫《红岩》。《红岩》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  相似文献   

7.
1962年初《红岩》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的文章《创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略谈〈红岩〉的写作》。多少年来,这篇文章成为人们描述小说《红岩》写作过程的唯一根据。2005年7月24日,论文作者到四川成都采访了原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剧胡元先生。作为《红岩》作者们的朋友,胡元先生在1956年曾经目睹了《红岩》第一稿的写作。他对《红岩》写作过程的回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很不相同的叙述,从中可以看出,解放后的"业余作者"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官方历史叙述和现实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一位"80后"送我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红色经典》,是她就读研究生期间在老师指导下编著的。此书对《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相似文献   

9.
《红岩》堪称是我生命里的第一本大书。从小学时阅读少年版的《红岩》到现在,我已经不知道翻读过它多少次了。《红岩》的故事早让我心旌激荡。我去学校图书室借《红岩》,居然没有,真让我寝食难  相似文献   

10.
<正>从小到大,我接触过不少文学著作,其中最使我心灵受到震撼的当是《红岩》。它在我的内心播下了一颗叫"信仰"的种子。记得初次阅读《红岩》时,刚刚翻开几页,我就被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所吸引。书中,共产党人与敌特分子斗智斗勇,"险象环生",这是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生存境况的真实写照。每当有共产党员遭  相似文献   

11.
请看2005年重庆高考语文卷的一道题: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答案认为“《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  相似文献   

12.
歌曲《红梅赞》是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曲铿锵激昂、震撼人心,借赞扬红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颂了"江姐"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当时歌剧《江姐》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简介哈尔滨市红岩小学始建于1965年,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的小说《红岩》而命名的学校红岩,印刻着历史的痕迹,以其深远的蕴意,丰富的精神内涵,引领学校走上了一条"责任育人、文化育人、精神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在校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学校秉持"生长是幸福、成长是快乐,努力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爱校、乐学、合作、奉献"的校园文化主题,确立了"以德育为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  相似文献   

14.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文本--重读《红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40年代末发生在重庆中美合作中的狱中斗争为题材的《红岩》,一直保持着新鲜的魅力,形成了中国当代学的一种奇观。《红岩》具有史诗性特征和宏大的有机结构,打造出了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一座巨大的英雄群雕,同时作家还将审美视点投向英雄群雕的人性光辉。因此,尽管《红岩》也有它无法摆脱的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比较全面的审美功能,能够依然活跃在当代读的理解与感应当中。对于如何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甚至主旋律作品创作的艺术水平,《红岩》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红岩》诞生于有强烈政治诉求的时代,无论是学术范式的阅读,还是史料考辩的阅读,追随时代的阐释仍改变不了今天位置上的阅读快感。作为文学存在,《红岩》为我们提供了百折千回的惊险情节;而作为政治存在,《红岩》又为我们提供了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6.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许云峰、华子良、江姐……这些《红岩》里的热血儿女,用他们的生命垒砌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让人高山仰止。【作家简介】《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是四川人,早年参加革命,后因叛徒告密,于1948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解放前夕二人成功越狱。建国后,为了对青年们进行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文化使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也正是政治浓墨重彩的正面融入文学创作过程,使得《红岩》取得了极大的合法性,加上在文学艺术上的不俗表现,《红岩》成为反响最热烈、普及最广泛的长篇小说之一,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的经典文本。《红岩》的成功实践表明,文学难以避开政治,关键是如何让政治成功切入,将文学的社会政治性和审美艺术性更完美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红岩报     
*小编辑亮相台*嗨!大家好!我是《红岩报》的小主编李秀红。我爱好广泛,擅长篮球、写作、摄影。希望《红岩报》得到大家的青睐,越办越红火!  相似文献   

19.
<正>在有“革命教科书”之誉的《红岩》的阅读教学中,江姐形象是阅读的重点。因为《红岩》是统编教材里的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故对江姐形象的解析,不能以简单讲读来完成。如何设计相关的习题来巩固教学效果,就成了《红岩》阅读教学的重要工作,其理论依据有二。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如下表述: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11,(7):67-67
《红岩》是我认为在当时那一大批红色书籍中人物刻画最为成功,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小说。一本书,能把一两个主要人物刻画成功就很不易,而《红岩》中一组群像能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难能可贵!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