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本着“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蚂蚁入手,进而观察其他昆虫,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借助工具观察的重要性,并能概括出昆虫的基本特征。主要安排的  相似文献   

2.
动手出真知     
邱明政 《小学自然教学》2010,(6):M0002-M0002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后,首先要进行的是观察活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本质特征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观察是否认真细致,会直接影响交流汇报乃至整个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蚂蚁》一课教学中,我通过“观察蚂蚁——画蚂蚁——边观察边画蚂蚁”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蚂蚁。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学科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材料,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既强能力又练本领,学会科学探究。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巧妙设计,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在捉蚂蚁中发现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下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并通过观察蚂蚁来探索蚂蚁生活的秘密。捉一些蚂蚁留作课上观察用,但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捉蚂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4.
在“函数图像的应用”教学中,以“数学情境——提出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几种教学模式的尝试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形成四种教学模式:“情境——探究”模式,其基本程式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讨论、形成结论——应用巩固、自我创造——课后探究、深化技能;“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其重点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其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超前断后——引导自主学习”模式,其程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昆虫》一课的教学,学生很难把“昆虫”和“虫子”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而形成抽象的“昆虫”概念。他们只知道蚂蚁、蜻蜓等是昆虫,却不知道昆虫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先注意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然后依次看看蚂蚁的头部、胸部、腹部各有些什么。使学生逐步学会先整体(身体)后局部(头、胸、腹)和按顺序(头→腹)观察的方法。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总是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很难抓住事  相似文献   

7.
背景材料《蚂蚁》是新课程标准的《科学》第五册里的一个教学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有一定的难度。蚂蚁的身体小 ,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去首先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蚂蚁外表特征成了本课二个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作指导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为立足点 ,充分尊重生主体 ,强化学生的探究经历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2 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 ,尝试让学生解决蚂…  相似文献   

8.
蚂蚁百态     
寻庭朴 《初中生》2007,(7):118-120
作为老师的我一直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下面是我上完一节科技课——“蚂蚁有智慧吗”后,学生们交给我的作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对蚂蚁仔细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对蚂蚁进行实验,用文字对蚂蚁进行真实的描绘,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由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工蚁中还有兵蚁。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那么蚂蚁是怎样通讯——传递信息的呢?我们可按下面所述的实验来进行观察探究。  相似文献   

10.
1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基本需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江教育论丛》2005,(3):49-50
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自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以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3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有“有效教学”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以高三语阅读教学为基本切入口,探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实现途径,从而探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意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素养和化修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导学·导悟”教学模式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目标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原则,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获得感悟,提升学习能力。其操作流程是: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矫正研讨,质疑讨论——建构理论,尝试运用——内化新知,反思总结——提炼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贯彻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的“引导——探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笔者在《盐酸硫酸》课堂教学中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钱芳 《中学教研》2023,(6):45-48
文章以“神奇的‘十字’”为例,研究一类几何图形的一般路径及方法.掌握“十字”模型的核心要素,理解形成的过程与结论,能分离或者构造基本图形,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的系统性探究过程,体会新课标理念下研究一类几何图形的一般路径及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抽象和迁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观察类习作的水平因人而异,但学生“眼里无焦点”“笔下无新意”“心中无感情”的观察类习作还是占了大多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呢?笔者尝试在班级的一角放置了昆虫饲养盒,昆虫皆六足,因此取名“六足角”。这里曾经生活过蚂蚁、蝴蝶、独角仙等有趣的昆虫。学生们日日与它们相处,拥有了一个助力观察的“思维场”,每一个学生经历了“聚焦点—挑战台—生发处”的观察路径后,做到了善于观察,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本文的内容特色:达尔文“发现问题”——“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这是课文的线索,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本设计便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得到答案”,从而将课文内容、其间呈现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三者很好地融为一体。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3.初步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学习达尔文发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课件、三种昆虫代表的剪贴画。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小朋友,…  相似文献   

18.
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我到501班上科学课。许多学生围了上来,我想肯定是昨天学生观察蔷薇花丛后有许多发现,急于向我“炫耀”。只听曹德斌迫不及待地说:“沈老师,今天教室门上、墙上爬了许多蚂蚁。”我一看,嘿!确实有许多蚂蚁。我想,今天的科学课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蚂蚁的问题.这也能反映本单元的探究主题“生物与环境”。上课铃响了,我开门见山.直接提问。  相似文献   

19.
冯玮瑛 《湖北教育》2004,(21):43-44
“以学定教”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探究效率的基本策略。“以学定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它要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教为学服务,使教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三条: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三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体现并落实这三大理念,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要面对、必须要思考、必须要实践的课题。笔者从课堂教学操作的角度,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为例,提出“六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