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三维转化视角对巴德、弗莱切和许渊冲的三种《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英译本,进行解读剖析,发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之作当属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相似文献   

2.
张苗苗 《英语广场》2022,(32):15-19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之一,《赎罪》是其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这一视角切入,借助三维转换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赎罪》的郭国良译本进行案例分析,为在翻译中恰当运用三维转换视角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毛选》英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译事活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视角对这一重要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考察,在其探讨角度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自2001年起步以来,在十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诞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对翻译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三维"转换视角对《逃离》及李文俊译本进行文本探究和翻译方法的归纳总结,既是一次对该理论在文学译本分析上的运用实践,也是一次对李文俊翻译思想研究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2014年安康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之一。其饮食文化颇具特色,相关翻译工作对当地的旅游及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探讨安康特产名称的翻译,试提出更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尹易  吴林 《现代英语》2023,(15):119-122
生态翻译学注重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转换,打破了原有的简单双语转换模式,能够有效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纪录片《故宫建筑》的解说词中含有大量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旨在坚持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原则来指导该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帮助目标语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为相关翻译提供平行文本参考,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格式塔理论与翻译之间关系密切。文章以莫言最受西方关注,且获国际奖项最多的作品——《生死疲劳》为研究个案,在格式塔理论视域下,探讨接近性法则、相似性法则、闭合性法则、简约性法则和连续性法则对小说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丽红 《海外英语》2013,(23):138-139
《骆驼祥子》不仅是老舍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同时也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小说的高峰,该作品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几种不同的语言,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是由美国翻译家伊万·金于1945年翻译出版的Rickshaw Boy。该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Rickshaw Boy进行分析,以期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葛浩文英译本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葛浩文译本中四字格的翻译,例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如何在"三维"转换理论的指导下从源文化出发,文本旅行到目标语文化,并最终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助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加快,不同国家、民族间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电影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字幕翻译促进了电影文化的发展,译者不仅可以借助电影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又可以带国人领略西方文化特色.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翻译字幕时,应当从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对原文来解读,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原文内容及意境较好地传达出来,达到音美,形美,意美.[1]该文以电影《赤壁》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适应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对字幕进行翻译探讨,以期对字幕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作为时代的强音,其译介常面临着语言形式的把握、文化意象的取舍和交际意图的传达等挑战。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三维"转换对汉语流行语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期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流行语译文。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时要注重"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钗头凤》是南宋词人陆游著名的代表作,本文选取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其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指出,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介方法极其丰富,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译者不可能只使用单一的翻译方法,而是需要进行多维的适应与选择。以此,本文试图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翻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根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层面多维转换角度,将译者主体的适应与选择和唐诗翻译这一活动相结合,对《送元二使安西》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尝试根据"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标准来选择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根植于中国的翻译理论,它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解决了"何为译"、"如何译"、"为何译"等一系列问题。而《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吸引了无数中国人眼球的情景喜剧,其成功的字幕翻译无疑为其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如何译"的角度,即"三维"转换角度来分析《生活大爆炸》中的字幕翻译。  相似文献   

15.
梁超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547-548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余华的小说《活着》的日译本和韩译本在"三维"转换方面的得失。从而得出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要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适应型选择,才能创作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择取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以《平果壮族嘹歌》原文和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原文与英译文之间的转换,探讨译者如何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获得译文在译语生态环境中的长存。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6,(3):52-55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葛浩文成功地英译了《浮躁》,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成功,就在于其三维的适应性选择的成功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这一解读,为贾平凹作品的英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18.
宋词婉约派代表李煜的词情景合一,寄情于景。在经典作《相见欢》中,情与景构成自然统一的和谐画面,营造出绝妙的诗词意境。论文选取许渊冲和龚景浩两版代表性译文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分别从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的适应性转换考量许渊冲、龚景浩译作中对原词所含审美要求及所言之情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张柯 《文教资料》2020,(6):13-15
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影视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对外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的角度,对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影视字幕中的指导作用,为影视字幕的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话剧既是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门舞台艺术.话剧的舞台特性使得话剧语言比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有着更特别的要求.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研究话剧语言的翻译,分析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地位表达话剧语言的特殊性,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话剧如何更好地被国外观众接受与认可,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