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王书怀,有这样一段介绍:"建国后第一代黑土诗人,与当时享誉文坛的公刘、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等诗界臣擎交相辉映."从这一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要想知道王书怀是谁,必须要有一个参照,他的名字,必须在那些已经闪闪发光的名字的映照下,才能被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乡土·乡情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培根随笔》)王书怀对于黑土地的热爱,则是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语言,为这片热土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比如《第一次赶车的小伙子》中小伙子的憨厚与老人的细心,《家乡恋》中聪明、漂亮的姑娘,《满园春》中朴实的社员们,《碾谷》中闲不住的老人,这些群体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王书怀的诗之所以这样富有感染力,就在于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喜爱。  相似文献   

3.
王书怀说:“我的笔,笨拙的犁弯腰曲背,耕耘在这生活的土地。”作为诗坛的一朵奇葩,王书怀的诗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他为乡人而歌,在细微处寻找诗的灵感。例如,“一样的秫秸障,密不透风;一样的瓜菜园;花开几多种;翠生生,  相似文献   

4.
王书怀是20世纪龙江诗坛的翘楚,为黑土文学赢得了全国荣誉.诗人的目光始终聚焦在黑土平原上,其诗一贯有着伸向大地的根须和亲近乡情的触角.王书怀面迎生活,为时代留下了身在现场的精神镜像.他的丰厚诗作是馈赠给我们的一座艺术宝库.值得投以感佩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王书怀诞辰80周年。绥化人民不会忘记从1960年到1978年,王书怀曾把自己一生最好的黄金光阴和卓越的诗歌才华献给了黑龙江省绥化市这片多情的、英雄的土地。绥化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凭后学者的虔敬,以受恩者的感怀,在春风骀荡的三月,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心灵来纪念一位热爱人民也赢得人民热爱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6.
1942年,在战火不断的中原大地上,14岁的王书怀和一家人,为了躲避荒年,跋山涉水地来到了黑土地,也许在到来的那时,他从未想过会写出一篇篇令人感动的诗歌,但黑土地却给予了他无尽绵延的文学创作动力。“转弯下车,坐坡勒马”等诗句,就保留着东北质朴、醇厚的乡音。可以说,正是由于生于乡野,长于乡村,在王书怀的笔下,黑土地上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作为黑土地上一个写诗的人,我对前辈诗人王书怀是格外敬重的.这种敬重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把听人讲起他和他的诗歌作为一大乐事.那时我在写诗方面师从宋歌、吕长河、曲国栋等诗人,学习他们的民歌风,而那时他们是把王书怀的诗歌作为范例的.  相似文献   

8.
王书怀是“耕耘在黑土地上的诗人”,黑土地雕琢了他的眉目与风骨。读王书怀的诗,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那是一种魂牵梦萦的精神需求,也是一种深情、诚挚的生命感动。  相似文献   

9.
若将诗歌比喻成一条有韵律会说话的项链,那么细节无疑就是最昂贵的珍珠了。平常的生活是平淡而寻常的,但在王书怀的笔下,却总是诗意盎然。人们评价王书怀诗说:“生活的细节使他的诗歌具有生命力。鲜活的生命气息,对生活的细节的捕捉与再现,活泼、生动、俏皮,他的诗,  相似文献   

10.
林超然:王书怀(1929——1984)是建国后第一代黑土诗人,与当时享誉文坛的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等诗界巨擘交相辉映,是黑龙江文学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站齐的重要例证。作为与民谣至为切近的一朵奇葩,王书怀的诗歌与劳动人民心心相印、血脉相牵,采撷农家口语入诗,为乡人作歌,于生活的细微处找寻诗歌的化境,他深情而机智的表达,曾伴我们走过无数难忘的岁月。王书怀担纲歌词主创的《串门》、《宝山谣》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借助郭颂高亢嘹亮的嗓音传遍大  相似文献   

11.
王书怀的诗亲切而自然,但在大多数时候,他的诗却更像是诗人的沉思与反省,这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深人思索。如《北大坝》:“这是一条战线,横亘水火之间:一边白浪翻滚,一边洪穗烧天。这是一条战线,年年都有征战,不见挥刀动戈,考验战士万千,  相似文献   

12.
“宝山人开发宝山,付出的是几代先人的血汗!……宝山的山,不必远瞩高瞻,宝山的山,在您脚下、眼前。”这是王书怀深情歌颂黑土地的代表作之一《宝山》。从诗的字里行间看,在诗人心目中,财富不是美玉黄金,而是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3.
王书怀是这样一位诗人:诗歌创作植根于肥沃的黑土地,从中汲取养分,为生活本身作诗,为劳动人民作诗。他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欣赏美的眼睛,能从生活现实中挖掘出诗意。  相似文献   

14.
王书怀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中国诗坛上的“黑土诗人”。当时他可能算不上中国诗人的代表,用作家吕中山的话说:“但这不妨碍他在60年代成为龙江诗坛的首席。”  相似文献   

15.
回首20世纪的红色潮流,那对诗人们既是一次考验,又是一次洗礼。同许多诗人一样,王书怀的诗也没有脱离时代的主题——歌颂新时代、赞美新时代。但他的诗没有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反而牢牢地扎根在民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了在特定历史年代,诗人创作的坚持和创新。从多角度对诗人的作品进行重新审视、论证,尤其对诗人的诗歌语言和诗歌取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图通过对王书怀诗歌的研究。挖掘其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文学和历史成就,进一步对其诗歌的美学特质进行探究,使其诗歌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得以更清晰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相似文献   

17.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物质财富虽然极大丰裕了,然而我们却迷失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有着一颗暮年人的心脏,但人类之所以没有沉沦,就在于文学的艺术魅力。王书怀的诗就是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8.
“搭上家乡的车,心里盛不住笑,三哥五嫂坐个挤,走一道,唠一道。”(《搭车》)朗朗上口、亲近生活的快板式诗歌,是王书怀诗歌的最大特点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王书怀作为诗人也许不是领潮头的人物,但他走在一条时而嘈杂却还算幽静的乡间小路上,展开了一幅幅质朴而优美的诗歌风景画,他为一个文学存在诸多遗憾的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大鞭子一甩嘎嘎地响哎,七挂大车下了岗哎,今年咱送公粮排来了个头一行哎,化学肥料新农具,满呀满车装。为明年准备好、夺取丰收干一场……”这是王书怀代表作之一《越走越亮堂》,并且这首诗后来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以乡村微末之事为主题,对北大荒的变化进行了客观的记录,且其诗多叙事抒情,语言短小精练,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