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疑”启发式化学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生于疑 ,小疑小进 ,大疑大进。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充分设疑、质疑 ,启发学生排疑、解疑 ,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障碍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能有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疑”启发式教学法是以疑问为主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过程分为“师生设疑———讨论排疑———精讲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个步骤。这五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 ,相互联系 ,很好地体现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五疑”…  相似文献   

2.
明代学陈献章说:“古之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所说的“知疑”,就是发现问题。如果读一篇章,提不出任何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惰性思维。反之,读书时能“知疑”.从知“小疑”到“大疑”.思维就会活跃.  相似文献   

3.
本从素质教育的特点和“高等数学”学科要求出发,围绕“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组合——教学结构,具体阐述了教学内容组合的取向、教案组合的构件和习题组合的限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强化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1 以“设疑法”创设习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攻克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用“设疑法”来创设习题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设疑法”的关键是教师要恰当地点破学生的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学生思维的情境.例如在学完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后讨论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5.
从前,我直习惯于这样备课复习,为传授新知进行准备;导入,让学生对新知引起注意:新授,讲解新知识,让学生理解、接受:小结,归纳知识要点,以突出重点:练习,进行习题的操练,以巩固新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大大小小的提问精心设计,甚至把预想到的学生的回答也写进了教案。公开课的教案.更是细化到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6.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早在1977年12月为《中学语文》复刊号题词中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一、提倡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为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学习的过程就是“知疑——质疑——解惑”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改造备课     
一、问题表现1.备课要求陈旧机械不少学校仍在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案和教学,关注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教学过程单一刻板,缺乏活力,很少见到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新课型。2.备课过程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3.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淑娥 《江西教育》2006,(18):32-33
一、“备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过去的备课方式,已很难适应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案缺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是过分依赖教参,教案编写程式化,千篇一律,对教材缺乏个性思考,完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学目标的预设,过分注重认知性目标,没有从深层次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四是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为适应课改的要求,如何改变我们的备课思路和方式呢?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要“不唯明字句,而是得精神”钻深学透。在备课过程中,更要突出体现“知…  相似文献   

10.
现行写教案的模式要不要改革?要改!怎样改?笔者以为,扬弃,而不“革命”,应是教案改革的基本原则。兹述理由如下:革命,常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完全的抛弃。尽管附在教案上的形式主义幽灵猖獗,写教案几乎已蜕化为一种体力活,广大教师深受其害———一句话,现行的写教案模式积弊甚深,但教案是否已到了非“革”其“命”不可的地步了呢?我看未必。打个比方,鸦片的臭名可谓昭著,可就是对这样的东西,鲁迅先生以为,“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而应“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可见,对待有污点、有缺陷…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课堂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那么教案就是课堂实施当中的“瓶颈”。事实上 ,众多老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 ,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 ,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作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些正是传统教案“瓶颈”作用的必然。传统教案 ,暂且称为知识教案———突出知识层面 ,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 ,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 ,只管“讲”了多少 ,不管“学”得好坏 ,教案成为课堂的“剧本” ,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 ,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12.
一、“读式”教学模式的界说结构与程序“读式”教学在以思维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其模式是 :导语激趣———初读寻疑———再读释疑———细读解析———精读入情———美读品味———熟读成诵上述模式基本概括了“读式”教学的阅读教学艺术。该模式中 ,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 ;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 ;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 ;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 ;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 ;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 ;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该模式中 ,一方面 ,学生由“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的长进,离不开一个“疑”字:从呱呱坠地,一无所知,到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总是在无穷无尽的质疑中和释疑走过的。无怪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语文教学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就要摒弃那种“识记、保持、再现”和“塞进去、储藏住和倒出来”的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法,就要探讨旨在追求“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思索、释疑的领悟和进步的喜悦中,形成、保持和发展最佳的求学热情,我们每一  相似文献   

14.
<正>习题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教师要利用习题课教学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引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三疑三探”是整合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不断质疑和探索,最终构建解题思路和习得解题技巧。为此,教师必须基于“三疑三探”模式,优化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流程,在化学习题课堂教学中,充当习题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增强学生解决化学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近年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索、整理出了“六卡教案”,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六卡教案”的设计、卡片格式、内容及使用效果 .1 .“六卡教案”的设计活页教案卡片包括目标卡、诊断卡、达标卡、文摘卡、习题卡、反馈卡 ,简称“六卡教案”.“六卡教案”的设计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 ,依据实验课特点及考虑学生操作能力进行的 ,包含每个实验所涉及的诸种因素 ,如制定实验的教学目标、复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检查”叫做教学的五环节,——也有把“复习”作为一个环节,放在“辅导”和“检查”之间,但未形成共识,——备课是第一环节,包括熟悉教材,准备教具,写好教案等。“开头一半功”,要想上好课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备好课,写好教案。 一、教案 所谓教案就是教学计划的书面形式。从广义上讲,教案包括学期教案、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学期教案也叫学期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战略部署或整体设计,要求明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相应措施,并对教学进度做出规化。单元教案也叫单元教学计划,是对一学期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梅、张李顺在《教案检查该“叫停”》(《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现行教案检查的功能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叫停”,并指出:“至于教案如何写,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则属于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范畴,校长不应该干涉太多。”我认为这个观点太偏激,只看到教案检查的问题,没有看到教案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教后记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教案中,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之一。从反思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对教后记的定位而言,将之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则是不尽合理的。教案,顾名思义,可简单解释为“教学方案”。在应用文中,“方案”属于“计划”的范畴,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而“教后记”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范畴,所以划归教案中是不合理的———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归属问题,而是对教后记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一些教师的教案越写越长。尤其是一些语文教师的教案,包括的内容可谓是“小百科”了,解题、时代背景、作者简介、词语解释、生字组词、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课后习题等等,长达一两千字甚至更多,很多内容除了照抄参考资料还能有什么创新呢?究其原因是领导在评价教学时,常以教案为依据,对“细而全面”者大加赞赏,对篇幅短小者则啧有繁言。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首先,“细而全”的教案空有其表,脱离了教学实际。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必须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最忌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教案写得再详细,也不可能把课堂所…  相似文献   

20.
好的课堂提问,犹如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一把钥匙,它能激疑启思,促使学生综合自己的“已知”、“旧知”,在头脑中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从而获取“未知”和“新知”。近年来,我利用评阅继续教育学员的备课作业和审阅实习课、研究课、比武课等教案之机,仔细查阅了小语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