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杰 《辽宁教育》2005,(10):29-30
教案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人民教育》曾开辟专栏“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展开讨论。有的呼吁“课改,请先给教案松绑”,有的认为“教案可以改革,但不能革命”。人们各抒己见,反响强烈。作为校长,检查教师的教案是我的本职工作,结合实际,我想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目前,教案“涛声依旧”,阻碍着课改的发展1.注重书写,忽视新思想、新方法的体现。检查与评价教案设计的好坏,往往凭着书写细致工整程度、字数多少来评定教案的优劣。而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3.
检查教案是很多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在一些学校领导看来,检查教案有两个作用:一是诊断作用,二是评价作用。但事实上,很多领导因时间、精力和专业背景的关系,无法对教案的内容精心检查,更很少给教师提供如何改进的建议。于是,教案检查的诊断作用破弱化,评价作用被凸显。而评价的标准往往是看教案的书写是否规范、工整这些表面化和杉式化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不在于撰写工整的教案,而在干备好课.简单化地检查教师教案已经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束缚,它是对教师教学个性和风格的忽视.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随堂听课、鼓励教师自我课堂摄像、向教师提供网络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小组讨论、帮助教师与专家合作等方式来考察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而不必过于关注教案检查.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 一、巧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同学们走进教室的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乡土气息的图片配上陕北民歌《赶生灵》,让学生走人民歌的情境和民俗文化的氛围。二、巧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  相似文献   

6.
谁都知道中小学教师的劳动量大,工作辛苦。辛苦在什么地方?有专家曾调查统计,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大多表现在七个方面:常规项目多,重复工作多,作业批改多,编造材料多,参加会议多,应付检查多,重复培训多。在这七多中有“四多”  相似文献   

7.
读罢此题,诸君难免窃笑:视吾等为三岁小儿,不知教案为何物。可气,可恶。 的确,任何一个教师,或者有过从教经历的人大约没有人没写过教案。 不过君且莫笑,气则更加不必。尽管您或许是一位从教十几载甚或几十载的资深教师,或许是一位学富满车的学问大家,您未必真正明白“教案”为何  相似文献   

8.
9.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10.
虞联华 《学语文》2001,(5):11-1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18.
在每期例行的教案检查后,总有一部分“优秀教案”供全体教师参观学习。所展示的优秀教案,几乎清一色是人教版教案或素质教育新教案的翻版,只能说抄得很详细也很工整,符合标准教案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到课时安排,从教学重点到教学难点,从导入新课到教学过程,从课后小结到作业布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一册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思路: 初入学的儿童,稳定性差,注意力短暂,对新的学习环境非常好奇,但同时又存在师生、生生之间的陌生感与拘束感,因此,始业教育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想尽快使学生进人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用贴近儿童心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