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与"法"是黄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万物的根本,对万物具有统摄作用,这为"法"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前提.通过对黄老学"道生法"命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与"法"的内在联系,"法"是"一"的显现,"一"是"法"的形上依据.在现实政治中,君主是"一"的化身,具有执一生法的功能."法"是实现"一"的途径,"一"体现了"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作者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通过对十多年从教实践的思考,作者认识到, "受尊敬"是讲做人,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做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自己成为一位"受尊敬"的教师,履行"因材施教",使自己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教师.这本身是把"传道、解惑"与帮助学生"立业"统一起来,前者是推己及人的思考和行动,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受尊敬"的教师;后者是由人及己的思考和行动,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受欢迎"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问题始终是艺术发展无法跳越的门槛.在当代仍是如此.它摆脱了康德以来的美学传统,把艺术本体从"美"的领域拉到"真"的领域,从而酝酿了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转向.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转向不同.当代这一转向以一种潜叙事状态运行.这一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感性的重估和强调,这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真性转向的含义作了定位.第二是对"存在"的重新发现和高度重视,这为"转向"问题提供了理论主干.当代艺术真性转向秉着一种"重估"和发现的精神.在理论上颇多创意和建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美我们可以时刻感受到,教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教学应答艺术应当是诸多教学艺术中一门比较重要且未引起应有注意的艺术.纵观中国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关于"问"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很重视问,故有"学问"之说,认为"问"是"学"的一种,叫问学.  相似文献   

5.
以花喻人的红楼叙事中,关涉黛玉又关涉袭人的植物意象是"桃花".清代《红楼梦》评点多以"芙蓉"品黛玉,以"桃花"评袭人.尤其集中在"掣签"一回.关于桃花花名,有贴切身分、薄命、轻薄等解;关于题字"武陵别景"和附诗"桃红又见一年春",一说袭人再嫁,一说文笔蕴藉;关于签语"杏花陪一盏,坐中间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一说关乎群芳薄命,一说关乎特写芳官.至于"嫁人"回中"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几无好语.如此等等,涉及到袭人性情、命运、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而袭人形象亦由此更加丰满而凸显.特别是"一芹一脂",以"桃花"展示了袭人的特殊意义,袭人去向也因以深蕴于红楼叙事.  相似文献   

6.
素材观察/SUCAI GUANCHA解密天官一号"天宫一号"名称的诞生"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能够得到国人更好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在京举行的2000年国际科普论坛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千年盛会.在会场内外,围绕究竟是"科普"还是"科学传播"有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北京大学哲学系年仅三十多岁的博士生导师吴国盛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要以"科学传播"概念取代"科学普及"的传统提法.我们就从这一话题开始了访谈.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待"、"得"二词,义有关连;"待得"一词,又系"待"、"得"联合而成.然而历来字典辞书的有关解义,颇多疏失.<汉语大词典>谓"得"有"待,等到"之义的书证材料,时间偏晚;谓"待得"的"等到"义,书证材料的时间亦偏晚,且一条材料的文字又似有误.故今略作疏解,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通讯》2011,(31):12-13
素材观察/SUCAI GUANCHA解密"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名称的诞生"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能够得到国人更好的共鸣.这个飞行器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海选"一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村官"的选举中.近些年来,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甚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等各种文字载体均出现了"海选"一词"繁殖"现象, 并呈现有增无减势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隐喻现象,通过从隐喻工作机制和过程来诠释和论证这一现象,以探索"海选"一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根据映射过程中信息的选择性特点,对"海选"三个使用阶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一量VP"与"VP一量"是口语中常见的两种句法格式,前者是一种主观语序,其中"一量"具有量小的虚拟性,而后者的量仅是实际的小量,具有客观性.前者是"以小量凸显大果"的对比性结构,而后者是一种动作事件的客观描述.由此造成了两式在结构与表意方面的一系列区别.  相似文献   

13.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系的一种形式.召开家长会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但是,传统的家长会成了"批斗会",形式单一,没有计划性,目的单一.因此,应创新家长会模式,变传统式家长会为"亲情"式家长会、"领奖"式家长会、"话题"式家长会和"网络"式家长会等.  相似文献   

14.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7,(11):20-21
对于班主任来说,运用"集体舆论"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艺术.集体舆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而这里的"引导"绝非"说教",而是"转化"--巧妙地将教师本人对某一学生、某一事件的褒贬转化为集体舆论对之的褒贬.  相似文献   

16.
石伟红 《辅导员》2013,(4):53-53
<正>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与生活     
我现在任教的是八年级数学,参与新课程已有几年,其中有些成功的体验.现谈几点收获.一、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安排更具人性化、人情味新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拿一拿,分一分,讲一讲,剪一剪,使学生玩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从而真正完成由"教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公差与配合"属"枯燥类"课程,但却是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必须学好.只要"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学法,换一种教法",就可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尊重"教育研究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尊重"教育研究以"尊重"这一基本的价值为支撑,围绕着"尊重"二字做文章.在这12年中,我们体验尊重、感受尊重.对于"尊重"的定位,我们经历了尊重是基础道德的突破口,尊重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尊重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几个阶段,现在,我们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