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吸收英国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把个人自由、政治自由、法律自由引入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三权分立学说,创立了以法为本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丛报》学人不仅详细介绍了孟德斯鸠的自由学说,特别是他的三权分立学说,而且深入地考虑它在中国实施的情况。然而,当革命派也将三权分立学说引入中国时,他们反而认为三权分立学说不适合于当时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改良派从中国情势和国民性出发,认为中国人只能通过实行开明专制才能真正实现君主立宪,从而实现自由,梁启超并且拿革命党人陈天华提倡的开明专制理论论证。革命派则认为陈天华与梁启超的开明专制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革命而不是通过改良的手段来实行,而且中国也不存在实行开明专制的条件,中国可以不经过开明专制而实现共和。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5.
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自由与平等,反对专制和暴政,创立了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以国民总意说为核心的人民主权论,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丛报》学人。他们将卢梭的学说介绍到中国,并且认为卢梭的学说可矫正中国社会的专制。然而,卢梭的学说也为革命派提供了思想武器。他们认为卢梭的学说为美国和法国建立共和提供了依据,因此主张在中国实施卢梭的学说,从而通过革命建立共和。当《新民丛报》学人与革命派展开辩论时,逐渐认为卢梭的学说虽好,但是与中国当时的情势不符,不适合于中国。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年的中国,报刊广告逐渐成为革命派展开政治宣传的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创刊,并利用广告进行革命排满宣传,从揭露清朝的专制腐朽、残暴统治,到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反满思想,再到鼓吹暴力革命,在中国确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大致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运作程序,反映了20世纪初年革命党人应对、解决当时中国内外社会危机的主流思路,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不朽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并且认为三权分立是实现公民政治自由的保障。他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论对西方各国以及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的一把锐利武器,并通过法国大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新民丛报》学人对西方自由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引介和宣传。他们并不是全盘照搬西方自由主义,而是通过日本文化作为中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自由主义进行了消化、吸收,以至于在某些问题上根本改变了自由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学者们的诸多争论。  相似文献   

10.
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自从登上政治舞台之日起,就在为争取改善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而努力地奋斗。本文从改良与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入手,着重分析改良派与革命派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生成语法框架内,形态规则能够通过吸收或压制等句法手段,改变原生谓词的题元结构,使该谓词的题元结构和论旨角色结构呈现非对称现象。文章旨在从投射原则PP、扩展的投射原则EPP、半题元假说、题元角色传递和核查理论角度出发,对这种非对称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2.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是在批判和反思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因而主张建立普遍的正义原则,这样才能实现公正的社会;而社群主义则认为美好社会生活的建立光有普遍的正义原则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有借助传统的社会美德而且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善。本文从新与社群主义争论的这一侧面出发来阐发二者的不同之处,以期对人们了解社群主义的基本观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们讨论朱熹与张栻的论辩,固然需要对文本和历史作出深刻的了解,这是经典诠释的基本要素,但是单纯的经典诠释无法获得本体层面的根源性了解,因之我们尚需采取本体诠释学的方法,从根源上寻求体系的发展与成立。在这个意义上,朱子和胡五峰、张南轩的湖湘学派,是相互引申与相互攻错的关系,而不应将之看作谁是谁非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相互引申、相互攻错的关系之中,吾人可以就孟子以来的心性之学提出九项意义,亦即"心之九义",显示"心"的意义多形多样。我为了彰显与体会其心与性情之际的多形多样而一体之义,乃回顾了四书、二程、胡五峰、张南轩、朱子的学说,在此提出"心"之九种含义之说。  相似文献   

14.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设主流的"降水与地震无关论",即"降水干扰论"为正方;设非主流的"降水与地震有关论",即"降水异常论"为反方,列出了他们之间的14个争论问题,并逐一介绍了争论双方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这14个争论问题涉及人们对我国的地震预报初级阶段的基本思路、观点及方法的不同看法.最后,论及了这一争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至于双方观点孰是孰非,目前的科学界对此还没有定论,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方法上,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直到今日,理论界还各执一词。本文简要回顾了贯穿翻译史的直译意译之争,探讨了直译意译之争的根源,并力图超越直译意译之争,转向动态对等论。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中西文化大交汇与大碰撞背景下的科玄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尽管论战双方的哲学基础各有优劣,但他们都代表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 是中外政治学史、法学史和伦理学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研讨课题。在古代中国,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更是为一代又一代圣哲们思考和关注。而先秦礼法之争内容之广泛, 理论之深刻, 影响之深远,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与伦比。通过两家争论的焦点———礼法关系, 在现代社会的辩证思考, 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一点伦理方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古代"义利之辨"分为先秦、中古、近世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义利关系在不同阶段受具体历史条件影响而呈现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特点。通过分期的历史考察,一般说来,"义"是强调的重点,但有时"利"也会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