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新医改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调整规模和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形式,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难题一:如何消除"等待观望" 自从2009年4月10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来,组建本省医改领导小组、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医改实施意见成了各地医改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这被称为医改"落地".不过,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有的地方还表现出畏难情绪,有的还在等待观望.  相似文献   

3.
芳草地     
《初中生必读》2011,(Z2):48-49,88
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6月,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  相似文献   

4.
"金砖五国"是由"金砖四国"的概念演化而来的。"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  相似文献   

5.
BRICS:金砖国家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及其研究小组看到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这四个新兴国家的巨大发展潜力,创造了"金砖四国"(BRIC)这个新词,由上述四国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当时,高盛公司预计,到2042年,"金砖四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全球最发达的七个国家即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的GDP之和.此后,"金砖四国"概念不仅成了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常用词,还深刻地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了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同年12月,四国一致商定,吸收南非(South Africa)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相似文献   

6.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If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工》2011,(12):22-22
今年是国务院2009年初颁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实施的最后一年。医改效果究竟如何,中央投下去的钱有没有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今年上半年,审计署就派出10支审计队伍,对10个省(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审计调查,特别关注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极"左"派于1921年10月在柏林成立了"第四国际",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反对列宁主义。李达在《评第四国际》一文中,批评了第四国际否定党的领导的谬论,论述了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判了第四国际拒绝利用合法斗争、否定工农联盟等错误主张,阐明了党的策略思想;驳斥了第四国际对俄国新经济的非难,阐明了党的正确的经济政策。我们从李达对第四国际的批判中得到的启示是: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9.
蒋蔚 《留学生》2012,(1):36-37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进步,并有不少体制和机制层面的创新与实践。然而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国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出现了就医难、效率低、服务质量差、收费高等现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较低,这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它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中国传统健康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要的积极回应以及对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长期实践探索而逐渐生成的。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为发展目标、直接动力、工作核心、重要途径以及实现机制等方面。通过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凝聚全体人民力量释放健康生产活力,深度挖掘卫生健康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大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开创了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新态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简约与精约内涵:简约就是用简单的创意设计手法表达最本质最理念的艺术效果,精约是更讲究、更直接、更彻底的"简约"设计;剖析了二者共性与特性:简约与精约都是形式的现代化和简洁化,强调功能工艺的精致和效果的完美,将空间美感与神韵真实的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性的真实之中;探讨了二者在实际中应用:简约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精当的建筑元素来获得建筑的力量,力量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约则提倡文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重。  相似文献   

20.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