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倩 《科教文汇》2008,(23):227-227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泰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何君丽 《科教文汇》2010,(16):57-57,7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意境创造方面不自觉地运用了尚未形成的诗画理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意境。本文就《诗经》在意境方面运用的寓实于虚、借景抒情、回环往复等方法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3.
赏析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它的意思;其次要了解作品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挖掘出诗歌的"题眼"和"诗眼".  相似文献   

4.
蔡琳雅 《科教文汇》2008,(14):61-61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诗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赏析诗词的关键还在于对诗词意象的把握与意境的探究上。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诗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赏析诗词的关键还在于对诗词意象的把握与意境的探究上。  相似文献   

6.
刘晓 《科教文汇》2008,(3):140-140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意象传递着诗歌的信息,是构成意境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段和途径。古典诗歌里有众多的意象,如果想要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那就离不开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尽量完美地再现乃至深化意象才能保证译作的忠实性,进而起到烘托和渲染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严蓉 《科教文汇》2007,(12S):174-174
赏析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它的意思;其次要了解作品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挖掘出诗歌的“题眼”和“诗眼”。  相似文献   

8.
马艺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214-214,308
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语音、韵、节奏构成了诗的音乐美。诗中主题与述者的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意象与结构的选择、用词与音韵的策划等等诸种艺术手段完美的结合。即是从诗歌的时空,意象及音乐性的安排进行迁徙,以体现该诗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载洲 《百科知识》2022,(33):13-14+20
<正>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部诗歌总集早于《诗经》,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从已经考证过的《诗经》诸诗的作者来看,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如《诗经》大雅篇的《文王》,这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按照这种观点,该诗成诗于西周。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诗经》诸诗的内容也反映了从商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也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这些证据都能大致证明《诗经》一书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10.
成歌 《科教文汇》2008,(32):274-274
人说文学和音乐是姐妹艺术,诗歌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国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借鉴古代《诗经》里的《蒹葭》一篇创作的歌曲《在水一方》将音乐和诗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如诗如画飘渺朦胧的唯美,也体现了诗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一首好诗词,体现的不仅仅是它崇高的文学价值,更体现了它的音韵美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金飞 《科教文汇》2008,(34):241-241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中“云彩”、“金柳”、“清泉”、“彩虹”、“星辉”等色彩鲜明的意象镶嵌在由“轻轻的”“作别西天的云彩”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微波青烟似的离情别绪中,构成了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对《诗经》弃妇诗和汉乐府弃妇诗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之差异.《诗经》时代虽已有礼教的约束,但较之后世,婚姻较少受到家长的干涉和约束.汉乐府时代传统礼教受到冲击,弃妇诗多体现传统礼教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3.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读《诗经》好处很多,最不济也可以多认识些动植物的名字。 然而,动植物名称因时、因地而异。《诗经》是西周到春秋的作品,要认识两三千年前的动植物名称谈何容易!以《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来说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到底是什么鸟?  相似文献   

14.
正《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300多篇诗歌。不仅如此,《诗经》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植物辞典,在一赋一比、一比一兴中穿插了诸多香草花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  相似文献   

15.
"雨"一直是我国历代文人的宠儿,雨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当着重要的抒情角色,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从清新灵动、或浓或淡的愁绪、清丽雅致、别有深意几个类别来分析王维诗歌中为数不少的"雨"意象。  相似文献   

16.
胡芬 《科教文汇》2008,(28):256-256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本文从去妄归真这个禅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奇  徐小可 《知识窗》2012,(7X):39-40
<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去鉴赏古代诗歌: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三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孔子以"思无邪"概括《诗经》,显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最温柔、最敦厚的情感。我国古代诗大部分是抒情  相似文献   

19.
《苔丝》被世界公认为哈代所有作品中最伟大、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意象的成功运用。哈代所选用的自然意象,多具有悲剧色彩,这无疑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部小说中,哈代运用象征的手法,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以自然为背景衬托人物命运,成为该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诠释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文韬 《百科知识》2022,(36):38-40
<正>王扶林导演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一经问世便持续热播,经久不衰,成为了中国影视作品中公认的经典,该版《红楼梦》电视剧如现代哲理诗,意境悠远、历久弥新。而由李少红执导的10版《红楼梦》电视剧则在网络上遭遇一片骂声,实际上也如汉代大赋、摛藻雕章,无处不透露着花貎蓬心与浅尝辄止。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版改编作品的文化内涵、结合中外优秀翻拍作品,分析探讨使翻拍电视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遵循的原则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