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教育技术似乎是一个令人迷惑,甚至难以理解的概念。教育技术学专家的理解将为从业人员认识教育技术领域提供一个多维的视角。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个国家12所大学的71位教育技术学专家进行调查,旨在阐释专家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解以及不同国家的专家对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不同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技术的功能大多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有关,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在不同国家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技术学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了教育技术的含义以及它们可以涉及的领域 ;本着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和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现实 ,提出对教育技术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并在狭义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教育技术学 ,确定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领域已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一直是教育技术界十分关注并深感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定位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技术的定位决定了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等,因此,梳理、匡正、确立与明晰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定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定位、内涵,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各位专家都持有不同的见解,因此,以科学的态度探讨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并从历史的变迁中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研究已经进入了“整体化”和“系统化”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升华。如果我们现在仍不去触摸教育技术发展中的这一重要话题,就很难把握住教育技术的全貌。本文就构建我国教育技术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对教育技术学体系构建的基本设想、教育技术学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技术学的开发取向及其研究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技术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特征是它所采取的开发取向。所谓开发取向,是指通过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原理以及各种可重用的技术来尝试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理解教育教学规律,以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独特认识的研究取向。开发取向使教育技术学必然成为一种通过探寻教育教学系统的构造方式来达到对教育教学系统运行规律的自为性理解的学科。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断是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实践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揭示出教育技术学要真正确立起桥梁学科的地位,必须着力发展教育的技术知识。对这种技术知识的理解,需要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划分的视角把握其直接面向实践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教育技术学网站建站四周年(12月26日)到来之际,中国教育技术学讲习所正式成立。中国教育技术学讲习所组织方将定期邀请教育技术学领域内专家、学者就教育技术学术问题和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精彩讲座,并实现与参与者在线实时互动性质的交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公益性、高水准的教育技术网上学习社区。这一旨在加强教育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教育技术学科与专业发展,进而为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进程奉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国外教育技术学专家访谈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2000年期间,美国教育技术研究在线陆续采访了30名教育技术学专家。访谈主要围绕专家的教育、工作、研究背景、研究计划、对教育技术领域前景的预测、推荐书目、以及对刚进入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的建议等问题进行。本文对这30个访谈进行了整理、归纳和综述,并列出了一些教育技术专家最新的观点,希望能给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安涛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9-34,56
学科边界是学科的重要属性,教育技术学需要守正自身边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抽象,认识教育技术学的边界要先从认识教育技术边界开始。教育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边界的划定可以从教育技术本体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变革和进步推动着教育技术边界的不断拓展。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但具有知识属性,还承载着社会属性,并具有明显的“国籍性”。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边界取决于其核心问题的理论关联度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话题。同时,学科跨界成为教育技术学超越自我的发展动力,这是由教育技术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科性质决定的。教育技术学应从学科封闭走向学科间性,这既要树立教育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还要加强独立学科意识。学科意识既是学科跨界的起点,也是学科跨界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当前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理论研究面临很多障碍,也存在许多迷茫,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和理论体系认识不清晰。该文尝试提出一种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建构这种学科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基于下面的假设: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功能——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众技术观及教育技术观对现代科技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但是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鲜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公众对技术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就公众教育技术观而言,更多的人把教育技术看作一种优化教学和促进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最后在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应从公众舆论中汲取养分以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For a decade or so there has been a new ‘hyp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t is called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or even neuroeducation (and neuroethics)—there are numerous publications, special journals, and an abundance of research projects together with the advertisement of many positions at renowned research centres worldwide.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emerging sub‐discipline’, a number of characterisations are offered of what is envisaged by authors working in this field. In the discussion that follows various problems are listed: the assumption that ‘visual proof’ of brain activity is supposedly given; the correlational nature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the nature of the concepts that are used; the lack of addressing and possibly influencing the neurological mechanism; and finally the need for other insights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Following Bakhurst and others, a number of crucially relevant philosophical issues are highlighted. It is argued that though there are cases where neuroscience insights may be helpful, these are scarce. In general, it is concluded, not a lot may be expected from this discipline fo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A reminder is offered that the promise of neurophilia may be just another neuromyth, which needs to be addressed by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学何以作为一门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学科都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且具有研究对象、研究取向和方法、研究范围、概念系统等特征。学科最核心的静态特征就是它的研究对象,其动态特征便是知识创生。是否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是"是否是学科"的核心判据。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可以用于判定学科的独立性。按照这样的准则,技术应用主义的教育技术学不是一门学科,而只有以教育技术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学才可以称为一门学科。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学中,教育技术是一种独特的技术,是教育系统的构造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丰富研究主题、扩大研究范围、拓宽学科边界是近几十年教育史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史学科外延增长效益的局限性日见显著。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本文主张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引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具,从年龄分期变迁与教育演进的相互关系出发考察教育的历史过程,以此更新研究的视角,深化问题意识,探索教育史学科内涵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ain students' perceived relevance of playing an educational game as a means for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ence.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personal interest, we propose that: Satisfying students' basic needs for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when playing educational games is critical for arousal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learning-through-gam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ore subject and their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learning-through-gaming are important for their perceptions of how relevant they believe the gaming session is for the discipline they are studying. The results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indicate that arousal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ongoing gaming sess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e-gaming interest in the core subject for participants' post-gaming perception of how relevant such gaming is as a means for developing their discipline competence.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satisfying basic needs for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is critical for arousal of intrinsic gaming motivation. 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choice of pedagogical means when utilizing educational games as a 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To that end, we offer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校园网络欺凌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虽然相关立法已明确规定适用教育惩戒规制校园网络欺凌,但是实践中教育惩戒依然遭遇信任危机、权利对抗和能力不足等困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校权与生权、司法、科技之间存在一定失衡,具体表现为人们缺乏对教育惩戒内在精神的理解、学生网络自由的边际扩大以及科技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在未成年人全民上网的时代,校园网络欺凌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是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秩序。为了有效治理校园网络欺凌,教育惩戒应当尽快实现人本化和法治化,划定合理的网络规制边界,创设教育惩戒的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学科从诞生到今天,教育技术工作者也从主要关注"先进媒体的教育应用"转变为从多元的视角审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工作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反过来,学科的进步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但同时,由于学科的不成熟,他们仍会面临一些比较尴尬的局面,在迈向发达学科的关键期,教育技术工作者承担了新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他们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通过对人的关怀、对实践的关怀、对创新的关怀,推动着教育技术学科的进步,创造着教育技术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固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as seen rapid growth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in recent years. The current study reviewed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in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APER), a journal that has been gaining greater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to reveal recent trend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in Asia Pacific. Specifically, the study reviewed general (country, research methods and academic subject) and topical trends among 84 articles published in APER from 2005 to 2013.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studies on diverse age groups were conducted in various countries. Although quantitative research greatly outnumbered qual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eared to be increasingly accepted. Topics from special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were actively studied, with the greatest focus on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highligh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utlined research trends and related discussions in this study may be useful fo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ers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