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学习成绩就再难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前面学过的知识都感到模糊不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存在于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原现…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进步较快,待达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很难了。这种情况被称为高原现象。由客观规律所决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其表现是:在初步掌握子某一数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进入高原现象阶段,会出现对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精神疲劳等现象。显然,教学中,教师若不能及时帮助学生顺利克服高原现象,那么学生的学习就难以达到新的高度,这对学生的提高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张彦军  佚名 《高中生》2008,(6):70-71
高原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具体而言,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尤其在马上就要面临考试之际,忽然感觉成绩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高强度的学习并有所进步之后,许多同学会感到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不清。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 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现象称之为考生的“高原现象”。这段时期被称作学习的“高原期”。这时,学习者倍感焦躁,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若不了解它的规律,不及时改善方法,学习者则容易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大多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复习效率低下,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开始学习阶段、迅速提高阶段、学习高原阶段、克服高原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迟早都要面临的,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跃上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反之则徘徊不进,难以突破旧有局限。  相似文献   

6.
周哲 《甘肃教育》2011,(11):22-2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继续上升。笔者以为,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7.
操作技能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练习初期操作技能水平进步很快,而在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技能水平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这种暂时停顿现象在操作技能教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海兵 《物理教师》2006,27(5):7-68
高原现象是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暂时停顿现象,是思维发展中常见的量变过程,它正反映了思维发展的曲折性和阶段性,出现高原现象并不表明知识技能的掌握已达到生理限度,正相反,高原现象之后,成绩仍会有进步,有时进步还十分明显。因此,研究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对待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对搞好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教学对策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知识的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训练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中学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笔者就中学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plateau phenomenon)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仍然可以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又继续上升。当今,教师发展也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德性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相对停顿、甚至稍有退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 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 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 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 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 台阶。笔者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的技能训练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缓慢,到中期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有时甚至会下降,这种情况在教育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会给师生双方带来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成为教学和学习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的逼近,许多考生面对这么多科目,那么多内容,心里非常乱,一天学习下来似乎什么收获也没有,不少同学害怕这段时间.心理学上把这种学习进步速度缓慢,甚至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高原现象.在高原阶段,有时经过努力仍然提高不大,容易使人产生沮丧或急躁情绪,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这对后一阶段的学习极为不利.如何跨过学习中的高原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成因及对策□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马贞在学生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学习“高原期”现象。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这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精神疲倦,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开小差;...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越是临近高考,大家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大家就会有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总是成正相关的。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初期进步较快,中期往往有停滞不前的现象,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曲线保持水平状态不再上升,往日那种“天天向上”的情景浙浙不复存在,学习的航船开始在漩涡中打转,时间和汗水并没有结出成功之花。这种现象,一般形象地称之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学习某个知识或是对某一部分、某一类型的问题进行练习时,就会出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这时往往会使教师和学生迷感不解,教师埋怨学生“越学越糊涂”,学生恼怒自己学习政治课无长进,从而丧失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探究问题的勇气,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果。怎样解释这一种现象呢?心理学将这一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在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时候,即在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练习或训练中期往往出现进步中的暂时停顿现象。如用曲线表示,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  相似文献   

20.
高原现象,本来是指人们学习某种技能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停滞现象,在很多青年教师身上也有这种表现: 他们刚踏上教学岗位的三五年,教学上进步显著,但以后就止步不前了,形成了教学上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青年教师经三五年的教学实践,逐步熟悉了教学环境,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材内容,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