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 如图1,两个共轴的圆筒形金属电极,外电极接地,其上均匀分布着平行于轴线的四条狭缝a、b、c和d,外筒的外半径为r0。在圆筒之外的足够大区域中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均匀磁场,磁感强度的大小为B,在两极间加上电压,使两圆筒之间的区域内有沿半径向外的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紧靠内筒且正对狭缝a的S点出发,初速度为零。如果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恰好又回到出发点S,则两极之间的电压U应是多少?(不计重力,整个装置在真空中)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是开放性的、师生双向性的、互动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面的讲解,而在于启发诱导,但也要讲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激活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坚持尊重学生人格,重视激励学生信心;可以针对个体的心理创设优质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探究与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多途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低年级学生极不乐于思考,更不善于解答问题,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去“想”,去“探索”,去“发现”。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在争议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我通过讲童话故事,巧妙地设计思考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童话之中,在特定的意境中通过思考解答问题获得新知识,“一天,喜鹊请兔子和青蛙算题,看谁算得快而对。题目是:5+5=?兔子常以自己聪明而自高自大,对什么事情都不做细致的研究,只求…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好奇心是推动儿童和成人去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鼓励时,他们就会明显地表现出: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有关事物,注意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十分丰富,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逻辑记忆力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因此,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可以成为教育过程的基本动力之一。有经验的教师也常常根据学生好奇心的变化,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教学情境创设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适时应用。数学情境创设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其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是否符合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激活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坚持尊重学生人格,重视激励学生信心;可以针对个体的心理创设优质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探究与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多途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常识》课是一门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学好它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品德。要学生学好,首先教师要教好。我在实践中体会  相似文献   

12.
刘凤美 《湖南教育》2002,(22):36-36
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无,也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好坏。教师在教学时可从“疑、趣、情”三字入手,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以疑激欲笔者在讲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笔者又提出新的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国土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学生求知欲的激发□许逸森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能否自觉地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极为关键。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说,进入中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抓住新生刚上初中具有新鲜感的机会,在起始年段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求知欲的激发:...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施教对象——学生,其潜能的发挥与其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拓展,特别是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激发,对教学有积极作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学、好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往往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样,彻底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一般应抓住两个因素:一个是认知因素,要建立起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另一个主要就是非智力因素,要有求知欲望,要形成学习的原动力。这两个因素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求知欲是建立在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求知欲的形成又为建立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创设内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应由学生参与得出结论,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18.
曾有学生在作文《我的老师》中这样写 :“我从来没有看到我的数学老师笑过。上课总是板着面孔 ,好像我们都欠他什么似的……”虽然是作文 ,但多少流露出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不满情绪。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样情趣盎然 ,而许多数学老师都认为数学是科学的 ,使整个数学课处在既紧张严肃又枯燥无味的气氛中。甚至有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 ,给学生带来一种压抑感、无味感、疲乏感 ,以至厌恶感。由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 ,整个数学教学处于被动状态。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关键在于改变师生关系 ,教师能给学生一种可敬和可亲的感觉 ,学生自…  相似文献   

19.
赵琳娜 《中国教师》2009,(Z1):259-260
生源质量的下降,学习兴趣的缺失,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在求知欲的角度解析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学生。  相似文献   

20.
求知欲是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求知欲本质上是心理预期及教育心理预期的直接体现,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质量。然而已有的研究往往忽视对求知欲本身的反思,只着重于其功能和特征的描述,流于形式。应加强对求知欲本质的探究,形成深刻认识,以期获得教育实践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