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三年,笔者采访了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的李铣教授。德高望重,用来形容他似乎很贴切,虽然来到药科大学工作已近4年,听说他的名字也很久了,但正式见面这却是第一次。来到李铣教授的办公室,见到了和我想象中一样的他,面对着和蔼可亲的他,居然没有一丝紧张。在五、六个忙碌的电话之后,采访终于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2.
韩泽 《视听界》2004,(1):62-63
2003年9月中旬在天津开会期间,听说梅益同志去世了。又听说大约十天前,国际台的同志去看他,他仍然思维清晰,问了许多关于广播电视的事。梅益同志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并且长期主持这个系统的工作,建树很大,他怎么能忘情这一事业呵!知道梅益的名字,最早是从那本深深影响我国几代青年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译者。他的这一译作,  相似文献   

3.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西方人,除了听说过“孔子”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人之外,基本上就所知甚少了。  相似文献   

5.
姜云斌这个名字,四年前我就早已在军报等报刊上熟悉了。但真正认识他,是在一次后勤新闻报道工作表彰会上,在他的典型发言中……姜云斌千上新闻这一行后深知,后勤单位很少出现值得登报的重要新闻,原样搬来就能上报纸的新闻素材也太少。于是,他便到基层,到生活的第一线去捉“活鱼”。1992年春节前夕,他刚刚从外地采访回到机关,听说后勤军马场两名战士常年居住在荒草野连中,700亩麦子地里只有他两为伴,生活单调且艰苦。耳闻这一消息,他不顾来访归来的疲劳,带着旅途的风尘又匆匆赶上了军马场。采访中他了解到,怀揣驾驶证的小赵常…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媒体人访谈录》的人选时,我搜索的目光停留在了长江韬奋奖入围名单中"冯春萍"这个名字上。"中国航天报10年中四夺中国新闻奖,两年里报纸两次增刊……"一线记者出身,18年后做到中国航天报社社长。"亲历并见证了新时代中国航天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带领报社书写出一个又一个新闻界的太空传奇……"  相似文献   

7.
名人致富经     
一门手艺陈逸飞到美国,先是替博物馆修画,报酬是3美金1小时。店因画技出众而进入画廊。当听到有人出价每张画3000美金时,陈逸飞说:"我一下觉得中了头彩.仿佛天上掉了个馅饼下来。"这样.才有了他的视觉产业。经验之谈:没有手艺,要去学门手艺。首先最好是在你准备打天下的地方,学门拾遗补缺类的手艺。掌握手艺后,就要向精益求精发展,要在一个区域里树起旗帜,并在中间进行区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李恩 《出版参考》2010,(6):33-33
艾尔弗雷德·斯隆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写过一本书——《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也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比尔·盖茨的大名估计当今社会无人不晓,盖茨对斯隆的推崇从他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认为,艾尔弗雷德·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可能是你所能读到的最好的商业著作。”  相似文献   

9.
引言 从学术经历来看,我跟范并思似乎不是一代人,尽管年龄相差几岁而已.由于我本人在图书馆学领域算"半路出家",所以第一次听说范并思这个名字时,他已经是名人了.说到第一次听说范并思,禁不住想起另一位已故图书馆学界名人刘迅,当时我与刘迅同期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访学,但我那个时候的主攻方向是情报学,所以跟刘迅的交谈主要围绕情...  相似文献   

10.
正《清宫扬州御档选编》第五册,有一篇题为"奏为扬州营参将朱永发名与高祖名讳相同,拟请更名事"的奏折,大致说:提督衔、记名总兵、扬州营参将朱永发,自幼就是这个名字,从军后也使用这个名字,以军功升任现职。前一些时候家中寄来家谱,知道自已的名字中的"永"字,触犯了高祖的名讳,拟改名朱元松。经过上级调查,朱永发任内没有犯过错误,改名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请求皇上获准。后面的批语是:"军机大臣奉旨,兵部知道,钦此。"他的更名得到朝廷的批准,先前的朱永发就是后来的朱元松,他是扬州军事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