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憾     
2008年1月17日下午,刚刚下班回家,大约晚上6点的样子,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喂,你是陈健吗?""是啊。你是哪里?""我是《人民日报》的顾仲阳,你写的《他肯定会来》那篇稿子,我感觉开头写得比较活,也比较充实,我就是看到你那个题目才吸引我读的。"接着他建议:"你那个稿子后面是不是别表述,再补充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像讲故事一样把它写出来,我觉得只这一个事例不能充分地表现这个人(文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中转了FT中文网的一篇新闻分析,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科学评论员安贾那?阿胡贾,他在文中依据享誉国际医学界的《柳叶刀》杂志上的一些论文和自己对中国疫情防治现状的观察,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做出了比较严峻的判断。帖子发出后,我注意到有一位朋友评论说:“你转发这样的消息,对自己对他人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4.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6.
兰若 《山东档案》2011,(2):59-60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王蒙18岁发表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岁发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轰动文坛。文革结束后不断有佳作问世,他还曾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惭愧的是,我只完完整整地读过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另一部就是前两年出版我刚刚读过的《我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8.
朱晖 《出版参考》2009,(5):36-36
那是在大学时代的迎春晚会上,她演唱了一首《闪亮的日子》,他向来喜欢罗大佑的歌,而她的女生唱腔更具一番独特韵味,令他着迷。她谢幕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呼喊着再来一首。她嫣然一笑:“那我就再唱首《东方之珠》吧,有人愿意与我合唱吗?”他被起哄的同学推起,跌跌撞撞地上了台。  相似文献   

9.
由于《妻妾成群》改编为《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使被改编的苏童跟着走红。中国多了一个写畅销书的作家。而真正使苏童在市场上红火也在文学界成名的,是他的《我的帝王生涯》,特别是它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我的帝王生涯》一个通俗的梦想故事,浪漫到了极点,也现实到了极点———在历史的镜像中观照着现实。把人类故事又演绎了一遍,我们把其中模糊的时间、空间之线轻轻抽去,我们把贴在人物身上的标记慢慢剥离,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一幅活生生的图画,那一个真真正正的故事,那一出人类不停地上演着的活剧,清晰地展示给我们。宫廷里…  相似文献   

10.
亦杰 《今传媒》2005,(5):62-62
我是一个修炼得不太被某人某事感动但尚未麻木的老者,读了《今传媒》杂志今年第二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刘畅事迹的报道后,沉思良久,还是被感动了。也许是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缘故,刘畅事迹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他的“底层情怀”。刘畅认为“在中国做记者要有底层情怀”。我在想,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