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苏芮!这是写在几年前苏芮一张专辑封面上的一句话。本来唱片公司的宣传文案难免会有吹捧之嫌,但我还是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因为不管你是否喜欢苏芮的声音,她在国语歌坛的地位却是无庸置疑的。两年多没有推出国语专辑的苏芮,在无数歌迷千呼万唤中终于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专辑《爱就这么来》。这张花了两年多时间精雕细刻,投资700名万元仔细打磨的专辑,不但收录了苏芮踏入歌坛以来的5首脍炙人口的老歌,还特别创作了5首全新风格的作品。整张专辑的音乐元素非常多元化,无论是妞妞舞曲、轻摇滚,还是节奏布鲁斯,苏芮的演绎都恰如其份,不但让歌迷充分领略到了她深厚实力,感受到其精益求精、热情不减的音乐神采,也带歌迷走了一趟既怀旧又新鲜的音乐之旅。15年前,苏芮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一样的月光》,凭借其中的一首《酒干倘卖无》唱遍台湾、香港  相似文献   

2.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歌来自一位不能说话的小女孩。和她相依为命的妈妈在一场大雨中离她而去,她默默地用这首手语歌——《感恩的心》最后献给她的妈妈。  相似文献   

3.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歌来自一位不能说话的小女孩。和她相依为命的妈妈在一场大雨中离她而去,她默默地用这首手语歌——《感恩的心》最后献给她的妈妈。  相似文献   

4.
<正>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是屈原《九章·橘颂》中的两句诗。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说法虽有小异,但多是依其文序以释其义的。例如:朱熹《楚辞集注》云:“淑,善也。离,如离立,言孤特也。梗,强也。”王夫之《楚辞通释》云:“离,丽也。”陆侃如、高亨、黄孝纾《楚辞选》云:“淑,是善,离,古通丽。淑是内美,丽是外美。”朱季海《楚辞解故》云:“(淑离不淫)当句正颂橘之美,……‘梗其有理’,言其木正直,有文理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则是美丽而不  相似文献   

5.
一样的月光     
什么时候儿时的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一样的月光》听倦了太多缠绵颓废的情歌,人都开始有点失去活力了。无意间又一次听到了苏芮的老歌《一样的月光》,心里竟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尤其是她歌里最后的那句“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心中的思绪于是皆因它而起。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今年第二期《离·儸·罹》一文认为“‘罹’是‘儸’的简化字。”这种看法缺乏根据。“儸”,《康熙字典》:“从音砢,懡儸,渐也。”《中华大字典》:“音砢,懡儸,渐也……又少貌。”旧《辞海》:“罗我切,哿韵,见懡儸、(酉麻)儸条。”查此二条,均注为“渐”,后者又释为“稀疏貌”。“罹’,《康熙字典》:“音离,……古多通用离,……遭也。”《中华大字典》:“音离,遭也。”旧《辞海》:“罹,音离,遭也。”“儸”“罹”二字,三种工具书均无“简繁”之说。“儸”,音luo,义“渐”、  相似文献   

7.
她的聪明,改变了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 林兰英先生对文学没太多的嗜好,但她爱读巴金先生的《家》。这是因为她小时候的“家” 就如《家》一样人多,一样关系复杂,一样歧视女性。《家》中的高淑英为自由地接受教育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在觉慧的帮助下走出了《家》的樊篱……这小说中的高淑英仿佛便 是生活中的林先生,她很爱这个性格坚强的女性。林先生在“家”里为争得读书的权利也进 行了艰难的奋斗,仅仅没有离“家”出走罢了。 她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妹妹因是女儿身而被送了人。林先生幼年幸免被送人的命运,得 益于她是长女。封建家庭里“长子”抑或“长女”,都意味着必须担负责任和义务。林先生 幼年的责任和义务是做家务、看护弟弟。她六岁就熟悉家务,可做好供全家人吃的两大锅饭 。 幼年的林兰英勤劳敏学,心灵手巧,许多事她做起来轻松自如,尤其是刺绣剪纸,做得格外 漂亮,剪出的“公鸡报晓”、“嫦娥奔月”、“喜鹊登枝”等名目繁多的窗花,总让堂姐妹 们格外羡慕。在那个封建的深宅大院里,她与堂姐妹们的不同之处是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在 没有大人在的时候,她通常会爬上高高的木梯,站在青色的高围墙边向莆田县城里眺望。一 天,她对后院盖起的两座小新楼细细观望,不小心被三祖父看见了。三祖父便挤兑她说:“ 你看什么?你将来是要嫁出去的人,这房上的瓦一片也不是你的!” 不敢吱声的她却在心里说:“等我嫁出去时,非要把房顶上的瓦拿几片走不可!  相似文献   

8.
“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快活……”这曲《跟着感觉走》,颇受年轻人的青睐。自从台湾歌星苏芮首唱以后,在大陆已呈风靡之势。一时间里,各类“感觉”如潮如云,弥塞于天地之间;被感觉所激昂的人们,有的如入梦境,如在醉乡,有的如啜饮了迷幻剂…………对这首歌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感觉”的追随者以为它道出了人生要旨,把人带  相似文献   

9.
“妇人之随夫 ,如花之附于枝 ,枝若无花 ,逢春再发 ;花若离枝 ,不可复合。”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真实写照。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最低限度 ,即使是大家闺秀、良家妇女 ,也没有追求爱情、追求尊严的权利 ,更何况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呢 ?在那样的环境中 ,一个风尘女子沦落也好 ,抗争也罢 ,其悲剧命运在冥冥之中似乎早已被注定 ,想要追求至死无悔的真情 ,追求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恐怕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如此 ,悲剧主人公的不同追求和抗争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却会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不同的反响 ,产…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周一农《韵调·反复·意动——苏芮〈牵手〉歌词的修辞魅力》一文(载《修辞学习》1998年第1期,以下简称《韵》文),对该文的苏芮《牵手》歌词起首八句谓语均是“意动”用法的观点不敢苟同,特陈管见,以就正于读者。何谓“意动”?《韵》文援引了创立意动说的陈承泽先生《国文法草创》中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她向读者真诚地袒露上一辈子人以及同龄人的心迹,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1994年1月,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满怀感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周主任笔下的“她”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诞生的《初中生世界》——江苏教育报刊社大家庭中的一个“新生儿”。说是“新生儿”,其实当时《初中生世界》所用的刊号已有了近37年的历史——1957年4月创刊的《中学教师》(1960年更名为《江苏教育·中学版》)正是她的“前世”。传说中的灵童转世需要一个甲子的轮回,而现实中的《初中生世界》从《江苏教育·中学版》脱胎而来也足足花费了6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多少次为苏芮那深情的演唱所陶醉,为那蕴含着至真至诚感情的歌词所感动。曾以为,这种感觉只有亲人之间才会有,然而,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那次“迎六一,豆瓣乐”活动中,我和我的学生给了苏芮这首歌一个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文背诵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就狭义的“学习成绩”而  相似文献   

14.
问:《月光曲》一课中的“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个长句怎么理解?答:可分两个层次去理解。前面“皮鞋匠看看妹妹……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写盲姑娘听《月光曲》入神的样子。这是皮鞋匠看到的。后面“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  相似文献   

15.
在对明代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的研究中,有些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如《挂枝儿》的成书时间,冯梦龙与名妓侯慧卿的恋离原委,就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两个问题。《挂枝儿》一书不仅保存了大量明代的民歌资料,还记录有冯梦龙早年的冶游生活;而冯氏与侯慧卿的恋离更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他的大量著述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16.
张智正 《成长》2007,(1):93-94
吉时,在日本有一本书,这本书讲了一千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吉时,……”所以这本书被命名为《今昔物语》。“古时”是个非常好的词语,虽然从口语上来讲,说为“吉时候”可能会更好。“吉时候……”很多神话、民间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夏天黄昏的某个竹影院落里,一个老成了奶奶的女人,她的故事也是这样开头的,但她说“从前,……”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琴声     
“小时候。我认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一串清冽的琴声伴着委婉圆润的嗓音,从声乐室里漫溢出来。早已加入追星族,钟情于港台歌曲的我,(?)惯了什么孟庭苇、潘美辰、苏芮。乍一听这《长大后就成了你》,好像在大热天喝了瓶冰冻矿泉水,凉浸浸甜丝丝,好舒服好舒服。  相似文献   

18.
《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枝儿”又名“打枣竿” ,这一点王骥德在《曲律》卷四《杂论》已明确说过 :“小曲 [挂枝儿 ]即 [打枣竿 ]。”现代学者都倾向于“挂枝儿”与“打枣竿”同调异名的说法。如 ,赵景深在 30年代就已断定 :“《挂枝儿》……与《打枣竿》实是一物的两名。”[1 ]关德栋在《挂枝儿序》中说 :“‘打枣竿’和‘挂枝儿’等曲调名 ,实是一种基本曲调的异名。”[2 ]他们的依据都是王骥德“挂枝儿即打枣竿”的明确断语。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如 ,沈德符说 :比年以来 ,又有 [打枣干 ]、 [挂技儿 ]二曲 ,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北 ,不问男女 ,不问…  相似文献   

19.
徐高峰 《学语文》2005,(5):46-46
《触龙说赵太后》(见高中语文第一册)“念悲其远也”一句,课本注为:“为她远嫁而伤心,念,悲伤也。”按此解释“念”“悲”当为同义词。其他文献对这句话的解释均与课本不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惦念着她而且伤心她远嫁于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解释为:“心里惦念着她,伤心她远嫁于外。”  相似文献   

20.
花语     
3月8日,又是一个属于女人的节日。我怯怯地把一枝淡粉的康乃馨放到妈妈面前。我知道,妈妈讨厌形式。可是,也许是上个节日悄悄许下的诺言,也许是由于《妈妈的吻》那舒缓旋律的诱惑,也许……终于买下了这枝花。“妈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我担心地揣测着,“这可是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呀。”“送给我的?”妈妈惊讶地问。“那当然,”我说,“知道我为什么送你花吗?”“丫头,妇女节,你居然送花给妈妈!”妈妈看着我,脸上露出微笑。“嗯,这花真漂亮,快拿瓶子把它插上。咦,剪刀哪去了,应该在枝上剪一个斜面,开的时间才长……”妈妈的眼睛里漾满了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