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这一概念大量存在于哲学和教育学论著中,两个不同领域的“主体”概念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本文对“主体”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弄清教育学中的“主体”概念,对于确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对于大学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与大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哲学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有何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大学诞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学自身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德国大学的事实,古典大学的某些传统,以及我们自己的事实,都能够说明一些观点。事实证明,自从近代大学不断发展起来,科学与哲学就有了它们共同的理想安憩之地,有了它们共生共盛共荣的最好家园。没有什么能够跟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更能说明无用之大用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大学更能理解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界对“主体”理论展开了研究,在理论上取得相当的成果,在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的实效。但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存在着对“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未经论证就径直使用的现象,从而导致“主体”概念的歧义使用以及笼统地高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学生是主体”的命题进行哲学追问,并对与此相关的表述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4.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如何在哲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文精神。为形成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需注意观念原理的呈现、思维激发及应用,而创造性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力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质,因此在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行动力是哲学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本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想象力开启哲思,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和训练。  相似文献   

6.
哲学教学中确立和运用“主体性原则”,对于追寻、塑造学生的主体性、涵养、提升学生的哲学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一种教学理念的产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哲学思潮的牵引下进行的。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  相似文献   

8.
略论主体性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主体性哲学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股强大的思潮或思想运动。从广义上把主体性哲学理解为以主客关系式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哲学,是以主体视角观照客体世界的变革哲学。主体性哲学的人学意蕴:一方面,它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塑造现代人;另一方面,它充分体现了哲学对人之生存、人之发展深切关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育。如何在哲学理论课教学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养成,这是教学改革的时代性课题。交往教学作为一种教学主体多极性的建构性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理论课教学的灌输式模式,推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创新,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哲学一方面可以视为近代哲学思维的极致,另一方面,它也展示了某种转折,主体间性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正是胡塞尔关于主体间性的探究,才使这一问题在现代哲学主流话语中真正蔚为大观。胡塞尔不仅从现象学角度改造主体性概念,而且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对主体间性概念和理论的构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受教育主体意识和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分析哲学通过对命题意义,即可传达性的强调,以及对康德的先验范畴所进行的语义学改造,实现了对主体性哲学的某种超越。然而,分析哲学虽然否定了作为主体性哲学之前提的关于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或者人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对立的假定,但却保留了康德哲学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对立。也就是说,分析哲学对主体性哲学的否定是不彻底的,并没有放弃对绝对确定性的寻求,仍保留有康德哲学的残余,只能说是对主体性哲学的半截子超越。  相似文献   

13.
俞军 《教学月刊》2000,(12):17-18
人的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是人作为主体而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不少专家曾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加以概括。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换一个角度讲,人的认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主体"和"翻译主体性"在翻译界一直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从哲学的演绎原理来看,"翻译主体"是"作者-译者-读者"的辩证统一体,"翻译主体性"不是翻译主体的无限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探讨哲学对西方语言学塑造的影响,探究出语言形成的规律,并结合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来指导语言学的学习,也为语言的主体性教育哲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即是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即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并导向未来社会的根本旨意,脱离价值取向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将会导致实证化和庸俗化倾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不断挖掘其价值向度,以此回应当代社会现实的挑战并能更好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价值维度是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关键视角.马克思的哲学观是追求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现存社会的价值反思和批判,对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超越时空的理论魅力和现实生命力.我们应当对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维度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价值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余年,但由于受机械唯物主义和传统哲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价值哲学的变革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归其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价值哲学的真正的旨趣所在。本文试把价值哲学的旨趣归结为人的主体性,认为只有主体性才体现了价值哲学的研究兴趣和构建特点,价值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主体性问题的创新性解答。  相似文献   

19.
哲学常被称为"玄学".中学哲学教学中经常尴尬地际遇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哲学、学哲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须追溯一个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哲学?只有了解了哲学的本质、它与其他科学的区别,我们才能把握哲学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看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确认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研究,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