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偏重"政治性",往往忽略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随着人文精神的逐渐被重视,人们越来越强调人本位的概念,强调人的价值、发展、个性等,关注人本身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想实现有效性必须挖掘自身的人文价值,以人文精神充实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更加关注学生情感、心理、思想的发展状况,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笔者从人文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思想政治教育,阐释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青年学生是否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的德育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属性。这一指示精神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政治课教师必须立足学科本位,承担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3.
由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随着广大职教工作者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审视职业教育程度的提高,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格本位教学思想对职教教学的重大意义,将人格本位理论与思想贯彻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人格本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不仅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就业能...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无疑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有哪些?这无疑是决定思想政治学科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逐渐向"发展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方向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学科,课程包括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和理论知识。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议题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要求,对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它还能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魅力之所在。"世界眼光"是战略视野,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中国情怀"是价值之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植根中国传统,立足中国现实,运用中国话语,解决中国问题;"时代特征"是现实表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并存,交叉性与精细化互动,虚拟性与现实性同构,民族性与国际化交融。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有机统一,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赋能"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通过环境的改变,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上海新高考改革的推出,深刻地改变着各个学科的发展格局和课堂生态,影响着学科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结合上海新高考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影响,谈谈我对上海已经落地的新高考的认识,希望能帮助广大同行正确认识新高考,为学科发展积聚正能量。一、新高考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从高考改革前后选修思想政治的学生人数来看。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阶级性、人性化、团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协调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显著特征。为适应时代潮流和文化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多元文化为立足点,结合政治课程的主流导向和多元文化传播与发展中人文精神、人文本质的表现,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明确指出要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学校思品学科教育教学与主题班会存在实效性不强的现实,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将初中思品学科和主题班会有机整合,明晰进行思品学科与主题班会整合的背景,阐明进行整合的现实意义,进而从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总结,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进行大面积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不少青年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刷了屏。"远方"本来就是充满希望的地方,而"诗"则又为那个充满希望的"远方"增添了一抹浪漫的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和灵魂,孕育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诗和远方"。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一起在现实通往远方的路途上诗意地前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刻不容缓,因为任何形态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精神这个"魂"作为动力和方向的指引。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要在代表着我们祖国未来的孩子中进行好,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如何指引孩子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加强德育建设,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青少年还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各方面思想还不成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有的同学存在一种叛逆的心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特别强调,未来的思想政治课将会发展成为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并明确指出"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学科方向。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能否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跟引导学生思考的议题和设置的情境息息相关。笔者结合自己在2018年教育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仅仅依靠每周两节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政治学科教学的要求。为了贯彻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理念与宗旨,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和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尝试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常规教学活动之外增设了"政治剪报"这一活动环节。以下是我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关系到未来公民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落实。但目前,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法律知识不多,教师重视不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校本课程是有效途径。试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以案说法"的实践与反思,谈谈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一、明确课程目标,坚定培育方向目标就是"预期",是"想要实现或达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政治是一门能体现人文的学科,它与其他能体验人文的学科有共同目的,即弘扬人文精神。基于此种目的,政治学科更多的是注重培养人的尊严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应该将人文精神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阶段的政治教学中,尤其是学生性格培养的初中阶段。本文着重探究强化人文教育,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成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强,教师"一言堂"现象依然存在,这与生态课堂要求相差甚远。生态课堂强调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建构生态的思想政治课堂。一、活化情境激兴趣,建构生态课堂的基础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理论性强,很多知识离学生的实际生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7.23"讲话精神是对中国未来宏伟发展蓝图的勾画和描绘,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都得到统筹发展的和谐自由美好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与这种和谐美好社会建设相适应,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着眼于人的目的性,着眼于人的发展,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这要求改进目前大学教育管理中"官本位"与"管本位"的思想,提高大学生"育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在日常管理实践中通过树立培育新人的理念,以尊重人的自由发展权利为制度建立的前提和用发展性评价制度来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价值理念上。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普通高中课程中,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必要性,是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面对各界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否定和质疑,面对各类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责难和非议,作为一名"政治人",不应产生动摇和怀疑,而应坚守学科立场,坚定学科信念。诚如本文作者所言,我们应怀揣学科良知,不忘"根"、不失"魂"、不弃"体"、不迷"眼",正学科之根、立学科之信、扬学科之长、拓学科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校长应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引领者 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和学校文化之魂。校长的理念和思想,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变化,并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产生着重大影响。如果校长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体现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成为关注人、关注生命力的过程。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事实,作为语文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其课程特点,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照。语文学科是人文特点十分显著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