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7,(1):121-125
证券分析师预测过程努力行为是研究分析师激励机制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影响的桥梁;合理度量努力行为尤为重要。分析师预测努力行为的实施体现在分析师盈余预测报出前的各个阶段。从信息输入、加工及输出三个维度对分析师行为分别进行度量,以期找到合理有效的度量方式。  相似文献   

2.
汇总会计盈余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功能已得到证实,但这一预测功能的实现机制尚不明晰.文章探讨了汇总会计盈余影响未来通货膨胀的两种机制——投资需求机制和消费需求机制,研究发现:汇总会计盈余变动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部分通过投资需求机制实现,但不会通过消费需求机制实现;在非金融业和会计制度环境优化后的分组中,会计盈余通过投资需求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更强;宏观分析师在预测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过程中,利用了会计盈余信息.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汇总会计信息对宏观经济指标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既为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提供依据,又为政府部门控制通货膨胀,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盈余质量的内涵是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的能力。企业盈余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股票发行市场上"低盈余质量股票驱逐高盈余质量股票"的逆向选择,也可能影响股票交易市场的效率而导致交易清淡和市场萎缩。因此,上市公司如何传递盈余质量信息,投资者如何甄别和判定企业的盈余质量,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种种后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会计盈余信息作为备受瞩目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等的决策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并构建了会计盈余信息综合评价指数(EQI),旨在为投资者决策分析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其对会计盈余信息综合评价的意识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EQI整体水平一般,且存在两极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对盈余质量的内涵进行解释和定义。文章认为,盈余质量的内涵应融合可靠性和相关性,盈余质量是基于有助于决策的前提下,在鉴别当前盈余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当前盈余对未来期间盈余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证券市场的中介方,分析师做投资评级和盈利预测时应有独立客观的立场,但隶属于券商的分析师可能因利益冲突而发布具有乐观倾向的投资建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分析师在年末所做的投资评级和盈利预测之间存在矛盾,验证了基金重仓股相比非基金重仓股存在显著的年末异象。统计分析证明:机构投资者的压力是分析师利益冲突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为规范国内证券行业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应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在传统财务预警指标的基础上加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预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较为理想,能给投资者、公司管理层和债权人等相关各方提供更为明确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在财务上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创造价值能力、成长能力等。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等提供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财务报表,其中盈余质量信息最受关注。盈余质量不仅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可以体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对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引入公允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相关性。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会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波动,为盈余操纵提供巨大空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利与弊,主张企业要谨慎选择使用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资本市场中信息传递的关键角色,分析师应发挥提高市场信息效率的积极作用,然而利益驱动下分析师可能发布与事实不符的研究报告.分析师乱象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会使投资者受到投资信念和资产价值的双重损害.通过构建分析师、利益集团和监管机构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定量地刻画了利益关联的多方制约力量的互动过程,求解出模型的均衡点,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1)违规合作的成本越高,收益越小,分析师和利益集团违规合作的概率越小,监管机构宽松监管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2)各方策略选择达到均衡所需时间与其他两方策略选择的概率大小有关;(3)监管约束对于打击市场违规行为是有效的.本研究定量地揭示了分析师、利益集团和监管机构三方的博弈过程,为监管机构规范和约束分析师和利益集团的行为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补充了现金流量信息市场反应的文献。选择深沪两市共85家在2004年4月28日公布季度报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法检验现金流量信息的市场反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的证券市场对于季度现金流量信息反应较弱,投资者基本上不关注季度现金流量信息。本文进而根据未预期盈余对样本进行分组,重新检验了市场对于不同盈余公司的现金流信息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市场对于好消息公司的现金流信息的反应比坏消息公司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重要信息中介,然而分析师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却存在分歧,最突出问题是限制卖空条件下分析师存在选择性评级行为,其后果是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为此,本文从中国试点融资融券政策出发,构建基于放松卖空管制、分析师评级与股价崩盘风险分析框架,揭示分析师倾向乐观评级的制度诱因与后果,并检验中国放松卖空管制的效果.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A股上市分析师乐观评级并未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反而加剧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2)融资融券业务有助于缓解分析师乐观评级对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3)异质性检验显示,分析师乐观评级对于国有企业和控股股东未质押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更明显;(4)机制检验显示,分析师乐观评级会通过增加机构投资者买入积极性以及上市公司溢价并购行为而增加股价崩盘风险.根据研究结论,监管部门要完善卖空制度,强化分析师完整性披露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分析师是干什么的?誉者赞其为"金手指",毁之者斥之为"算命先生"。分析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其实分析师是一名演员。某位曾被媒体评为最值得信任的分析师这样说道,《机构投资者》、《亚洲货币》、《新财富》这些外部机构举行的分析师年度评选,更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奥斯  相似文献   

14.
论文采用2003--2006年来自中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于盈余管理是否增加财务危机预警的预测能力进行分析,即在财务信息、公司治理变量的预测模型中加入盈余管理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发现:(1)财务危机公司相对正常公司,于财务危机发生前盈余管理程度较高。(2)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越高。(3)加入盈余管理程度变量能增加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解释能力。(4)加入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财务预警模型也能提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解释能力,其预测的正确概率分别为前一年的98.9%,前二年为90.6%,前三年为75.3%。论文最后提出,如果上市公司能加强公司治理,进行盈余预测,可以很好的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是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编制盈利预测信息的基础工作薄弱,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较低,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能客观公正地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末,程定华离任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一职。一时间,市场上不少投资者大呼"失去操作标杆"。尽管业界对安信证券是否特意安排了"造神运动"存有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从2006年到2013年的将近7年时间里,程定华以其缜密的逻辑、独到的分析视角和多次精准的预测,给了投资者以明确  相似文献   

17.
证券投资咨询信息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在信息对称即投资者对咨询机构的预测水平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咨询信息的价值不会出现负值,并表现为咨询机构的预测水平越高,咨询信息的价值也越高;而且随着咨询机构预测水平的降低,咨询信息的价值也将增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咨询信息不仅可能没有价值,反而可能导致投资者亏损。由此得出的政策推论是,政府不仅要加强“合规性监管”,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咨询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分析师,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市场分析的难点在于市场是难以预测的。然而,人类往往过高的估计了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力。预测市场的难点在于,市场是受多因素影响的,要准确预测市场,就要做多数人难以想象到的猜测和探究,要在各种大胆假设下,做小心的求证。但投资者则不同,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盈余质量越来越收到投资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的分析、探讨了提高盈余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监管者和政策决定者的极大兴趣.但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是否真正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很小时,没有意愿监督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才有可能积极监督.本文最后对如何减少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