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著名的"破窗户理论",通过事例有理有据地阐述了"破窗户理论"给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启示,说明"破窗效应"在教育上的借鉴意义,并引申说明"好窗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著名理论,但对于学校教育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破窗"的影响是非常隐蔽的,但后果又是非常可怕的。"破窗效应"的核心是把握"及时修复",也就是要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破窗效应"原理,分析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破窗效应",探讨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与方法,认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中发现,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期望,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二、运用"破窗效应理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律;三、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协调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受到不同心理效应的影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这对班主任平时的管理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导师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活上引导、学习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生导师应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从深层次理解生导师工作的价值,进而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生导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上,特别是利用一些心理效应,提高生导师工作的实效性:巧用"皮革马利翁效应",让学生沐浴赏识之光;避免"破窗效应",让班级氛围和谐;避免超限效应,对学生的教育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中一丝丝的风吹草动,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在平等沟通中消弭"破窗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在防微杜渐中修缮"破窗行为";整合多种力量,在齐抓共管中防止"破窗行为",从而在谨防"破窗行为"中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郭欣  孙旭春 《考试周刊》2014,(16):186-187
<正>心理学有"破窗效应",意思是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违纪行为就会滋生、蔓延。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破窗效应在日常班级中时有发生。为了防止破窗效应,班上的桌\凳子,今天少了一个螺丝,断了一条腿,如果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的"破窗"随处可见,高职校园中也不例外。"破窗效应"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高校辅导员可根据大学的阶段性特点及在此阶段可能出现的"破窗"做好预防工作和修复工作,确保高效、有序的开展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浅议『破窗效应』对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提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且窗户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人们就可能受到这—扇破窗户的暗示而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同理可推,在一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特别容易滋生。这就是"破窗理论",也称"破窗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校园安全管理中的"破窗效应"的易发环节和诱发因素,为校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班级建设中"破窗效应"的易发环节和诱发因素.为班级建设提出了几项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攀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破窗理论"是近年来管理科学中的重大发现,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破窗"为突破口,剖析了"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破窗"的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谏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李方 《考试周刊》2011,(1):231-232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时代.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必须多角度地进行班级学生的管理,可应用一定的心理效应,如“暗示效应”、“定型效应”、“门槛效应”、“奖罚效应”、“链状效应”、“南风效应”和“破窗效应”等,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进行,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类"破窗"现象存在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现实客观性,这种客观现实要求高校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结合自身实际运用"破窗理论"指导安全保卫工作,及时修复各类"破窗",以确保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和谐"的心理认同,实施国民教育;倡导"和谐"的共同价值观,改革学校德育课程;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融合东西文化精髓.研究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学实验课堂"破窗现象"时常凸现,"破窗效应"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效率低下,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本文通过透视中学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归纳总结常见的"破窗现象"及其引发的"破窗效应",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舆论作为某一群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是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00后"大学生登上历史舞台,校园舆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校园舆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和群体心理特征对校园舆论有着一定影响。个体心理方面,自我实现需要、认知闭合趋向、认知图式强化、自我表露是影响舆论引导的重要因素;群体心理方面,从众心理、群体失控、群体极化是影响舆论引导的重要因素。校园舆论引导可以采用的心理效应有:"酸葡萄效应""安全阀效应""自己人效应""破窗效应""塔西陀效应""雷尼尔效应"。文章意图从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的角度入手,以期为做好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葛英 《文教资料》2014,(18):62-63
高校图书馆存在不合理的占座行为。从心理效应角度分析,图书馆的占座行为主要涉及定位效应、从众效应和破窗效应,可以依此对读者占座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破窗效应"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认为假如某个建筑物的一扇窗子或一块玻璃被人打碎,却得不到及时维修或补上,会造成更多的窗户玻璃被破坏,甚至整个建筑物都将被摧毁。这指出,环境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作用。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有"破窗效应",受环境的暗示和诱导后,学生开始滋生、增长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而导致不正之风蔓延到整个班级,对班级建设造成不良后果。因  相似文献   

20.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是说一扇窗的玻璃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将导致更多的窗玻璃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但是仔细想想,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而没有被清洗干净,那么,很快地,墙上将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笔画和痕迹;一坛泡菜的表面开始有一点"生花",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用不了多久,整坛泡菜就全部报废了;看到广场的地面上粘有口香糖,有的游客就会"有样学样",随意将口香糖吐到地上而面不改色,毫无愧疚之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仅如此,在班集体管理中也暗藏着各种形式的"破窗效应",不能不引起班主任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