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因其乡土气息浓郁、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等特点,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优质资源。因此通过专题式课堂教学、主题式校园文化活动、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以及在线式网络教育等途径把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将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而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力促学生爱国主义取得实效,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期三晋大地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形成了底蕴丰厚、形式多样、富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多维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各高校深入研究和整合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入课堂教学,纳入实践育人,嵌入网络阵地,开拓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路径,使青年学生真正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可以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为龙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对雷州半岛“反侵略”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分布状况的调研及其德育意义分析,结合湛江学校德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求地方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过程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价值,为学校利用地方历史丈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观照和途径方法,以祈更好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微观史学视野下研究滇西抗战文化遗址,可使我们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分析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的民族记忆,还国人和后代一段真实的民族记忆并肩负着唤醒民族记忆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这部抗战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座丰碑,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宝藏。牢记这段抗战历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是当代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本文就中学语文抗战题材几篇代表性的课文实例中如何弘扬抗战精神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川军出川抗战的史实,说明了中共在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及全面抗战即将爆发这一严峻形势下,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开展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促成川军出川抗战,创造了国共联合抗日、共御外侮的有利局面。四川民众与川军在八年抗战中不畏强暴、不惧牺牲的抗日爱国行动,既是川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壮举,又是中共统战工作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彭桂萼不但是一位边疆文化的拓荒者,教育家,还是一位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在抗战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抗战诗歌,也有一部分抗战儿歌。诗人满怀抗战的激情与童心创作了洋溢着鲜明时代特色的儿童歌谣,主要以抗战、和平、自由和理想为主题,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在这些儿歌中,彭桂萼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以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视角对孩子们进行了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宝贵的抗战儿歌在丰富抗战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强孩童的抗战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范鸿鸣 《安徽教育》2012,(11):52-53
<正>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和最佳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永恒的主题。因为,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厚营养来促使人(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不断得以完善和升华的学科教育,历史教育的责任就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上,“杨家将”父子祖孙、部曲僚属乃至巾帼女眷,满门历世以守土抗战为己任,同仇敌忾,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成为中国人民反对异族外来侵略、压迫的爱国主义经典。在诸家考证基础上,试图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着重就当年杨家将史地及人物生平事迹进行考略,以期为地方相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之研究与开发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地方课程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之中。西藏地方中学历史教学中穿插本地本民族历史,对于增进学生学习兴趣、补充课程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本地区本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不断完善、健全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确定及调休放假的安排,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蕴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已成为中华儿女不忘国耻、警钟长鸣、穿越历史的一次精神之旅,我校发出了“开展纪念抗战胜利系列活动”的号召。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应如何带领学生参加这一活动呢?我想,胜利的光荣应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纪念抗战胜利,应该纪念最真实的历史和英雄。历史或许因新时代的某些光怪陆离而变得模糊,但关于那段岁月,中国人没有权利忘记,今天的孩子也不该缺乏了解。我决定结合地方教材的教学开展这项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于是,以“抗日英雄赵一曼:故乡的孩子怀念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便…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素质教育校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的一项创新,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举措,是毕业生尽快融人地方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建设相呼应的需要。文章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开展历史教学应以厚植爱国主义为目标,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当前环境下,高校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内容范围狭窄、缺乏地方特色、课时安排紧张、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较为突出,无法为思政教育提供深度支撑。基于此,高校应通过开设“大学历史”公共课、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增加历史教学课时、创新历史教学手段等举措,拓展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素养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健博 《林区教学》2020,(12):11-13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铸就,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教材。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工作路径,建立红色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陈莉 《文教资料》2013,(11):65-66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研究方向,遵义作为革命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红色美术文化"资源,把这些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精神应用到美术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应用到标志设计之班徽设计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找到设计精神的共鸣点,进行大胆的探索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认识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红色文化具有显性的教育意义,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来说,其丰富的精神内在时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学语文课程,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平市为例,探析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方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笔者把山东历史文化引入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保山是滇西抗战的主要发生地,全市各县区都留下了大量与这场战争有关的各种遗迹。这些遗迹,既是后人了解这场战争历史的实物依据,也是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认真做好这些史迹的保护开发,对继承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传统,推动保山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