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城 《文学教育(上)》2009,(18):118-119
王鼎钧先生的《那树》是台湾散文的名作,曾得到过许多散文大家的赞誉,因其所独具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被选人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经典的散文作品,《那树》经住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精,反复细读与品味,一种难以诉说的感受涌向笔端,这篇散文所具有的鲜明的寓言性叙事风格,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灵韵。  相似文献   

2.
<正>编写教材的出发点可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落脚点应该是内容安排合理,呈现方式条理清楚,教师易教,学生易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在内容设置、编排、表述上有两点值得商榷,现予以提出,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商榷一:部分内容表述不够准确第六课第二目"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里讲"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教材分别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人和人类主观意志,是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一部西周王室祭祀史书.全篇64卦闪耀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将《易经》从神学改造为哲学并用以解释《易经》的学术汇总。它是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易经》源于实践而指导实践;量变质变及其度量;阴阳消长的太极理论及其卦体说、爻位说、卦德说和变卦说:“七日来复”的螺旋卦序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比古希腊哲学要早200至400年,是人类智慧的一块夺目瑰宝。  相似文献   

4.
<正>孤独草非洲有一种名叫断肠草的植物,这种植物很敏感、排他性强,只要任何东西碰触它一下,它就会衰死。因此,当地人也叫它——孤独草。按照这种规律,孤独草在森林里无法生存,然而让人惊奇的是这种草不仅少有枯萎,而且长得生机勃勃。一位生物学家对其不解,于是在实验室里种了两株孤独草。做实验时,生物学家对其中一株只碰触一次,对另  相似文献   

5.
刘伟 《考试周刊》2007,(33):100-101
《李尔王》一剧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本文拟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戏剧情节入手,结合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之精华,试指出《李尔王》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值得后人不断深思、反省。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思辨     
哲学与思辨那种企图从概念中推演出实在,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想构造出来的一般法则的哲学,被称为“思辨哲学”。正如费尔巴哈指出的那样:“所谓思辨的哲学家不过是这样一些哲学家,他们不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而是相反地拿事物去附会自己的概念。”莱布...  相似文献   

7.
刚开始学《生活与哲学》的同学普遍认为,这个模块比前三个必修模块难学。“难”不仅表现在其知识点零散、抽象,而且表现在做材料题时不知如何去组织答案。下面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真谛是实现哲学知识的习得、哲学智慧的升华,培育学生的哲学思维与素养,成就哲学意蕴。但是,当前灌输式教学盛行,导致学生缺乏哲学价值信仰。教师必须清晰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本质和特征,探究其哲学意蘊的生成策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追问意识、思辨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哲学课堂成为学生哲学智慧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一、哲学素养: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具备哲学素养,才能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怀特海的过程神学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自称为思辨的哲学,但是每个地方又有着极大的反差。他们开始都是宗教徒,认为神是创造世界的主人。但是,随着科学逐渐地流入思辨哲学,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改变。当时的社会科学的背景对于二人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重庆市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已画上了句号,盘点和比较所有参赛选手的课,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哲学课一旦用文化加以装点,教学情境、认知建构、思想生成、情感升华、课堂品相等要素的流变过程,立刻洋溢文化味、哲学味、生活情趣、审美趣味,变得活色生香。哲学与文化辉映出的满堂彩,让人在喜不自胜中不禁要问:是文化景致为哲学教学浇培了肥美水土,还是哲学教学让文化润泽变得深刻起来?本  相似文献   

11.
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角度出发,一方面结合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界定,指出老子“道”的深刻含义是关于宇宙存在的根据,另一方面,分析老子对“道”的“本体论(ontology)的设定,指出“道”的理解对于把握老子哲学方向、哲学立场以及《老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和老子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具有形而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常识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也是其他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总是习惯用常识去理解和解释其他方式,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对哲学的理解与解释上。在哲学课堂上,学生会遇到很大的思维挑战。学生习惯用曾经万能的常识概念、表象思维去思考哲学命题,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哲学问题,而教师也相信用经验可以验证哲学原理。经验是理解哲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马丁?瓦尔泽《喷泉》的独特写作手法,即由一些零散的片段回忆中掺杂着哲学思辩,做了简要分析。深入地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哲学关系,使回忆文学产生了新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备考指南】一、2014年《生活与哲学》试题命题特点纵观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中有关《生活与哲学》的试题,总体感觉试题贴近生活、注重基础、凸显能力。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一)贴近生活2014年高考中有关《生活与哲学》的试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更趋理性和成熟,贴近实际,时代性强,既不回避热点,又不一味地追逐热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名人名言众多,共计63句。这些名人名言以其凝练的语言、深邃的哲理、丰富的内涵,为人们广泛传诵。名人名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起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引起情感共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名人名言的教学,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试对这些名人名言进行解析,力求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教学视教材为权威,按其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地教,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任何内容都要"讲深讲透"、"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这种机械"装配式"的教学,强调"不煮夹生饭"、"层层扎实",知识点划分过细,步子跨得较少,在每个点上停留较久,在同一处、同一水平反复训练.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加重了学生负担,还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生活与哲学》中实施"积极前进-循环反刍"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与哲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政治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倍加重视。然而,由于我所在的西藏自治区学生的特殊情况,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偏低。对此,我认为,问题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针对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生活与哲学》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20.
<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初中化学最先接触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学生对其不太理解,总是似懂非懂,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两组概念,现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加以剖析,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