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现实的人的终极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价值旨归。对人生存境遇的历史关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之本质异化问题的探究,特别是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地历史性考察,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意蕴。马克思哲学的人文意义,体现在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应然设定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与社会背景的置换相适应,马克思哲学的功能和使命,应由单一的制度批判和建构,转向制度建构与精神文化建构两个向度并重。在与现实的对话中阐发马克思哲学的人文意义,建构马克思哲学的人文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路径,也是凸显马克思哲学对人的“自我改变”意义和功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领域,却是鲜少被探及和讨论的领域。文章从缘起、历史超越性和价值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进行简要的回望和梳理。沿着西方传统哲学的脉络,爬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人的生命的讨论对马克思生命哲学的启发和影响。以此为源头,马克思形成了以“实践性”为基底的生命哲学架构,实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现实性考量,从而从三个方面打开了人的生命的“双重维度”。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启发人们提高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重视生命教育,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榜样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哲学上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它对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及规律、人的价值、人的需要等作了高度概括,为深刻理解榜样教育的基点、核心、动力、价值、终极目标奠定了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从哲学的高度透视榜样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科学分析榜样教育的存在问题,才能全面理解榜样及教育对象,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白芳  焦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1,(7):45-46,56
马克思对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给予强烈的精神投入和价值关注,并力求从对理论问题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中把握时代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马克思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马克思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当代发展的内在诉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历史哲学的研究重心不仅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其研究也发生了重要的转移——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凸现出来。这一转移应该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核心,它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它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之所在,而且也是对当代发展问题的历史哲学解读的根本之点。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哲学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人类社会以往历史的考察和对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深刻研究,马克思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而且也阐明了唯物史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道家哲学的视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宝庆  靳玉乐 《教育研究》2005,26(12):32-37
道家哲学是一种以“道”为本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课程改革的现代意义在于:“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布白”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体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无为”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道家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有助于深化关于课程本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认识,并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基础上,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以研究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内容,致力于实现"完整的人"的终极目标,实现了人的现实变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本质思想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对人的本质思想当代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的问题、塑造人的本质,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追寻一个合乎社会与人类发展的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的视角有着应然的现实意义。教育哲学是一门探寻教育价值的学科,通过教育哲学的角度来思考高校的分类,能深刻地揭示此角度是否符合教育的本真,是否符合人类发展的根本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现状,并提出了当今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角下,生态哲学关注人在与自然关联的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价值与应然.应然追求与价值选择是人对自我存在的主体性要求和人的主体性存在的体现,这种应然的主体性要求是随实践而变化发展的.在与自然关联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性的人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重维度中确证、体现、生成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然应然化、应然实然化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在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学说的核心部分,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哲学是在人的内心深处所呈现的一片精神净土,人的生活与生存对于哲学来讲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人去了解哲学,在哲学中认识到人的本性、本质以及在现实中把握人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观照人类的历史进程,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与哲学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人的城镇化"的理论基础,城镇化的发展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把哲学与经济哲学相结合,使得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接近和符合人性的发展。完善顶层设计,最终实现人本身最深刻的诉求和最切合自身的利益。本文主要以马克思手稿为标,从三方面来提炼和分析出"人的本质",由此阐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伴随现象教育学、教育人类学、批判教育学等思潮的兴起,教师教育的哲学之思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场域。教师进行哲学之思,成为有"思"的教育者,是教师理论建构和实践运思的逻辑起点,更是教师哲学价值思辨和哲学素养的必然诉求。文章从教师哲学理论之省思、哲学价值之辨思、哲学实践之运思、哲学素养之探思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教师哲学是教师对其职业进行探索与反省所凝练出来的一种爱与奉献、批判与传承的精神存在,最终关注个体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新呼吁和新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自身要求."文本学"与"出场学"的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上的一场方法论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创新,旨在不以任何新的哲学理论形态(本体论)而是以哲学新范式、新方法"重新理解马克思".这场革命是与当代哲学的理论形态进化相平行,又是与时代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的"学术化形态"和"现实化形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以其与时俱进的超越性和富于人情味的鲜明理论品性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据此,本文沿着马克思探索人的本质的思想历程综合考察了人的本质,并强调人的本质的完整实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和谐统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内在动力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当代视野的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回报之间相平衡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生存是社会公正的本质规定,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相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实践原则,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公正思想对我们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