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今日尚流传于世的《吴越春秋》,是一部充满诸多未解之谜的古代文献。长期以来,学者们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种以《吴越春秋》为名的古籍?它们和今本《吴越春秋》有何关系?皇甫遵所撰是怎样一部著作?今本是足本还是残本等问题上,始终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圆满解释。本文在努力发掘各种史料,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解开箇中之谜。所论如有不当,尚祈各位方家不吝赐正。  相似文献   

3.
《吴越春秋》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越春秋》考张觉Abstract:Theauthorshipofthepresentversionofthe″WuYueAnnals″completedduringtheEasternHanDynasty(25—220)shouldbe:″comp...  相似文献   

4.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5.
孙锡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40-122
为深化对阮元《春秋左传注疏校勘记》的认识,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概括的方法,从背景、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剖析。阮元不但从异文和讹误两个方面对《左传》及其注疏进行校勘,而且将其原因进行归纳;其中体现了阮元校勘《左传》及其注疏的三大特点:高度注视不同版本的利用,条理井然、善于归纳,不分门户、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是当下关于宋代刻版史料整理的两部经典著述。从其撰写时间、材料选择、客观限制、具体内容等看,这两部著述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或者说缺憾:对一些关键的典籍,如《宋会要》《南宋馆阁录》《宋朝事实类苑》等未能征引;因其时藏书秘不示人等原因,还有一些宋元刻本没能目验(其基本上仅限于江南一地的藏书);引书不够规范,过于简略,还有一些记载错误,等等。而今,得力于交流便捷、图书开放等有利条件,得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从敬重前哲、尊重学术的角度,再一次审视这两部撰写于20世纪20年代、时隔100年的版本学专著,对于揭示当下如何全面、科学地整理宋代刻书史料,也是一件颇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相似文献   

7.
许桂林《穀梁释例》、柳兴恩《穀梁大义述·述日月例》皆是述《穀梁》日月例之作,但二者同中有异,异大于同。就其同而言,二者皆认为《春秋》时月日书写具有书法、义例,而非阙文。二者之异则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许桂林重在《春秋》时月日书写之"特例",意在驳后世脱文之说;柳兴恩则重在重构"穀梁学"体系,故无论是"特例"还是"正例",都是《述日月例》核心所在。第二,许桂林通过《穀梁》时月日例探求孔子之褒贬;柳兴恩则是以孔子大义为前提,将《述日月例》纳入"穀梁学"体系中来考察。  相似文献   

8.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爱国史学家、训诂学家、藏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该文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以及各种版本之间的流传脉络做一考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一作为准音释本,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出现最早,影响最大,并为后来音释本所取材。许谦(1270-1337),字益之,学者称白云先生,金华人,师从金履祥,二人与何基、王柏合称北山四先生。《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  相似文献   

12.
武英殿本《周礼注疏》的校勘有以下几个特点:(1)沿袭闽、监本的优长;(2)间接据宋刻旧本校勘;(3)改字与《考证》多有可称道之处。殿本校勘的失误在于:一是沿监本而误;二是对毛本的忽视。《考证》是非常重要的校勘成果,校勘记长编对经书版本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庞旭  夏红娟 《兰台内外》2022,(28):64-66
《周礼注疏删翼》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叶培恕于昆山县署刊刻之后,流传开来,到清乾隆时期,该书版本产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四库本。总体而言,《周礼注疏删翼》版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明崇祯十二年叶培恕昆山县署刻本为基础,翻刻、重刻而来,该类在《周礼注疏删翼》版本流传过程中占据主流,另一类是清乾隆四库抄本及其之后的影印本。四库影印本出现后,传播很快,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外均有不少收藏。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卷P.2495,从注文"丁壮者皆"至正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跳梁井干人休缺崖赴水则",首尾皆残,凡253行,行20字左右,正文单行大字,注文双行小字。第1至15行上半部残,字迹不清楚;其它则字体优美,字迹清晰。卷中"世"、"民"避讳(卷中"民"字出现18次,其中4次"民"不缺笔;"世"字出现7次,有5次"世"不避  相似文献   

15.
国家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两部宋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系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其中国图本经岛田翰、田吴炤、袁克文、潘宗周递藏,台图本经刘鹗、罗振常、张钧衡递藏。国图藏岛田翰本原为六十卷全本,由田吴炤自日本购回武汉,于辛亥革命中遗失13卷,后归潘宗周收藏。而台图藏刘鹗本最初存40卷,目录经书贾剜改,1914年、1916年分别归罗振常、张钧衡收藏。1930年前后张元济以潘宗周本、张钧衡本拼合影印《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在这一过程中潘宗周本扉页、目录及15卷正文转配张钧衡本,张钧衡本经剜改目录则附潘宗周本。潘宗周本后归国家图书馆,张钧衡本则归台北“国家图书馆”。清代以来各家序跋著录反映了二本不同时期的卷帙分合情况,多有抵牾,且与现存之本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所用《论语注疏》的通行版本是清代阮元所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新近我们又从日本影印回南宋蜀大字本,这个版本有很高的校勘价值。本文在详细比勘阮刻本与蜀大字本的基础上,抽取了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包括很多蜀大字本能够对阮刻本补充脱文、提供异文、纠正误文的资料,论述了蜀大字本的校勘价值,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这个本子,利用这个本子。  相似文献   

17.
八行注疏本为我国注疏合刻之始,其中《周易注疏》今有两个传本存世,一为未经修补的原版印本,一为宋、元两代递修的后印本.论文考察了两个印本之间版刻、文字上的差异,指出修补后印本既有修订原版讹误之处,亦有新增之讹误.  相似文献   

18.
闻人诠刻本《旧唐书》(下文简称"闻本")是现存最早的《旧唐书》完本,笔者通过对罗士琳等《旧唐书校勘记》中所引《旧唐书》与现百衲本中的闻本部分对勘,发现二者屡有不合。经在南京图书馆查访两种现存闻本,发现闻本有初印本与后印本的区别,二者也确实存在一些文字间的差异。本文用它们不同的地方与百衲本中的宋本对勘,认为初印本更符合《旧唐书》原貌。现在标点本《旧唐书》的修订应注意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在今存宋刻版本中数量最多,也最不为人所重。本文选取四种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包括宋潜府刘氏家塾刻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及两种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内容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与今存其他类型的宋刻《左传》版本相比较,考察各本经注、释文文本的异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对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的文本来源及文字质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观无量寿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开宗立派的经典之一,在敦煌文献中,我们发现《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12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被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敦煌本《观经》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笔迹等不同角度的对比分析,把16号《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残卷或残片缀合为6组,使一批原本分离的"骨肉"得以团聚,有助于我们对相关写卷的性质作出更为客观、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