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涛 《培训与研究》2009,26(11):34-36
陈独秀的报刊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撰,让陈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以个人自由为核心,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报刊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撰,让陈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以个人自由为核心,倡导思想自由、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3.
晚饭后,我们父子陪他聊天,他谈笑自然,举止从容,像老儒或有道之士,但有时目光射人,则令人想象到《新青年》时代文章的叱咤锋利。  相似文献   

4.
刘文典与陈独秀都是近代皖籍著名的学者,两人一生的关系基本是亦师亦友。在长期的交往中,陈独秀对刘文典大力提携,而刘文典积极呼应和支持陈独秀早期各种活动。刘、陈二人最后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交往疏远。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之前,参与编辑<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甲寅>等报刊,这为他创办<新青年>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7.
8.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从王韬到储安平,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徘徊在幽暗的长夜里,从晚清到民国,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对言论的压制如出一辙,民间报刊生存的空间向来都那么严峻,沈荩、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等分别在不同的年代惨遭杀戮,他们的斑斑血迹使一部百年言论史总是笼罩着一种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创办、主编《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在“文学革命”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在与封建复古派不妥协的斗争中,在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上等方面所作了的突出贡献,肯定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早在1903年到1905年间以他的故乡安庆、芜湖为中心进行办报活动,并进一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这些新闻思想对他后来的办报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青年》杂志创办、编辑部的迁移、发表的宣言、杂志的文章四个方面,说明了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谒陈独秀墓     
《学习之友》2010,(7):31-31
有机会去了一趟安庆,看了陈独秀墓。 如今,墓地不叫墓地,改叫“独秀园”了。独秀园的入口处,有一长60米,高4米的长卷花岗岩浮雕——《惊雷》,那上面镌刻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生轨迹。浮雕的对面,是一座雄伟的汉白玉石牌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陈独秀主要从政治角度进行反孔的。这样,消解了孔教作为伦理学说的意义,使其成为在西方文明烛照下封建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的一种文化代码。因此,陈独秀意图将其清空后,以国民教育为媒介,引入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在使政治法制体系现代化的同时达到民族人格的重塑。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郑勇 《中国教师》2009,(Z2):43-4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腐朽落后令陈独秀心急如焚,站在挽救中华民族于内忧外患之中、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之宏图大志的高度,陈独秀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并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新青年观。从新文化、新教育、新人的角度,针对中国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其新青年观对何为新时代、新社会的新青年、如何培养新青年以及新青年的时代使命何在等颇具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给予了独到深邃的论述。其影响不仅在于培养了20世纪初的一代弄潮儿,甚至至今仍具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与上海有着密切联系.他对上海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和十分复杂的感情,总体上说,对上海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近代上海造就了陈独秀的巨大声名,陈独秀也给上海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上海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教育发达的全国核心城市,而且成为全国陈独秀研究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陈独秀“新青年”与“新国家”思想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认为青年人只有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都达到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才可谓“新青年”;陈独秀的“新国家”思想包含了对国家要素、国家主权和国家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的思想。他的“新青年”思想和“新国家”思想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而发展的;由于“新国家”思想更具理想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其“新青年”思想会超越其“新国家”思想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究清末民初媒介功能既要关注媒体本身,更要研究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报人、报业与政治变革的关系。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的政治氛围,陈独秀就救亡图存语境下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担当作了具体的论述。他通过报刊杂志以"敬告青年"的口吻宣称社会变革的希望应寄托于新一代的青年。陈独秀办刊从侧重思想启蒙到转而讨论政治,体现了近代传媒与舆论变迁的关系,反映了中国近现代舆论史变迁的阶段性递进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