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东坡赋所涉及的思想内容来考察苏轼的人生哲学可以发现苏轼是在融合儒、释、道、庄等各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体验,最终形成了其独有的荣辱得失无系于心的实用主义的忧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3.
《前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历来以哲理、诗情、画意相互融合见称。深入欣赏这样的名篇,必须对其思想内容准确把握。本文从苏轼的人生哲学层面来分析《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元丰二年(1079),官场和文坛的污水一齐向苏轼泼来,“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在落寞而壮阔的黄州,苏轼终于跨过他人生哲学的三重门,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5.
阅读苏轼的赋作我们能够体察到其作品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想象信息:创作主体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文本建构上的想象设计、读者接受上的想象自觉等,而这些正是苏轼赋作区别于传统汉赋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阅读苏轼的赋作我们能够体察到其作品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想象信息:创作主体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文本建构上的想象设计、读者接受上的想象自觉等,而这些正是苏轼赋作区别于传统汉赋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佛老思想在苏轼赋作中体现得比较鲜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寓庄于谐,借嘲讽自己的贫困来反映现实生活;乐天知命,树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格知物理,以求有补于世;探索人生奥秘,追求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8.
阅读苏轼的赋作我们能够体察到其作品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想象信息:创作主体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文本建构上的想象设计、读者接受上的想象自觉等,而这些正是苏轼赋作区别于传统汉赋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苏轼作品中儒释道圆通这一文化视角来反映宋代的时代精神:即三教合一。从而说明时代造就作品、时代造就作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赤壁》二赋中,具体体现在庄子“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及“游”的审美观的影响。苏轼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其具体的文化背景,即唐宋时期“中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前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所作,因其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这篇为《前赤壁赋》。全赋文字优美,将写景与抒情结合,寓哲思于写景叙事中,是古代辞赋中的优秀之作。同时《前赤壁赋》中蕴含的关于人生和自然的哲理以及苏轼乐观豁达的态度对于当代人也有着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赤壁》二赋中,具体体现在庄子“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及“游”的审美观的影响。苏轼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其具体的文化背景,即唐宋时期“中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7岁,这一年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个年头。是年三月七日,苏轼去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亦称螺蛳店)看田,因生活所迫,他想买几亩水田,有朋友作介,这次他是前去看看是否能买。途中遇雨,一行人都被淋湿,苏轼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还在词中浸透了其独一无二的生命意识,给后人以无限的深思和启迪.在苏轼现存的词作中,体现其生命意识的占据了很大比例.苏轼独特的生命意识的形成也和其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有关.深受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影响的苏轼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其建功立业、致君尧舜的抱负却与现实严重相背,继而追求自己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苏轼又表现出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在生命本体上,苏轼还认为人生若寄如梦,应理性地看待人生的分合集离与衰老死亡.这些都在其词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和证明.  相似文献   

15.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平各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吧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的风清,如此良夜何?”  相似文献   

16.
胡立新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46-51,94
在中国赋史上,苏轼是“变赋”的创始人,”骈、散融汇”的开拓者。他有意识地追求赋的“新变”,既吸收了诗骚、汉赋、骈赋的传统精粹,又向“现代诗化散文”似的方向转变,并从题材的开拓到艺术的创新,从意象化抒情盲志到意境的象征超越,皆多所建树,在理论与实践上确立了“变赋”的体式和审美特质,为新赋体注入了艺术审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豪放词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他的婉约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而最能代表他深刻思想和宽广胸襟及性格特征的则是他的旷达词。本文即从其旷达词来看其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7岁,这一年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个年头。是年三月七日,苏轼去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亦称螺蛳店)看田,因生活所迫,他想买几亩水田,有朋友作介,这次他是前去看看是否能买。途中遇雨,一行人都被淋湿,苏轼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词。  相似文献   

19.
《前赤壁赋》属于与散文和戒、铭、吊文不同的文赋;“扣舷而歌者”是客,即作者运用赋体常见主客论难结构方法将复杂思想的一面外化而设计成的一个人物;引起作者飘飘欲仙感觉的是初秋水面较盛的雾气而非辽阔的水面;该文主题思想应是作者触景生情,追缅英雄伟业不在,慨叹自己壮志难酬、岁月无情,同时又努力以来日方长,且寄情山水、知足常乐来宽慰自己。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赋画诗主要运用想象、用典和以文为诗的表现手法,突破诗歌格律和绘画内容的限制,创作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内心生活,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